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书籍top250里有一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不仅惊诧现在的人连如何阅读都不会了吗?需要人教?

仔细想来,确实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一、首先是选书难。

1、外文书籍会有各种译本,水平参差不齐。

前几天一个朋友看了某译本的《乌合之众》,说毫无阅读体验,恶心的要死,不知道是自己欣赏水平低,还是作者语言组织能力太差。

于是求教于豆瓣,终于发现了一泄愤怒的的理由。

豆瓣上一个读者的评论是:

很少骂人,但是这本书翻译的实在太烂了。看的我简直想跳楼,写的既不是中文也不是法语,前后矛盾絮絮叨叨,仿佛一个精神病的呓语。

另一个读者留言是:

因为有一个人买了这本书,并且在看书的过程中被撞死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本书可以杀人。通篇莫名奇妙,牵强附会。

可以看出选择译本有多么重要,一不小心会有生命危险,

感谢这么多有趣的读者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有趣的调侃之言。

在此提醒您:图书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选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无论翻译的多么好,这本书作为大众心理学研究的书籍其论证都是相当牵强的。

这本书的价值好似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充其量也就提出了几个实用观点而已。

针对这一条问题,可选择的做法是读书或买书之前先查一下哪一个译本较好。

2、冷静对待出版商的炒作。

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越高。

但出版商在互联网、新兴媒介等的冲击下却纷纷倒闭。

出版商面临一个残酷而又矛盾的现状,我们理解它们的无奈,码洋很重要,毕竟都是要恰饭滴嘛。

出版商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在选择出版书籍上更倾向于当下流行的类型:鸡汤、励志、青春。

包装更是花样百出,封皮一层又一层,令人眼花缭乱;作者简介越来越标签化,噱头越吹越响,销量就差没有绕地球几圈了。

我们都知道经典和流行的辩证关系:

流行的不一定经典,但经典的一定流行过。

无论外界如何浮躁,至少在当下这个阶段我还是推崇经典,不要到最后浪费了时间,却发现看的书就是一堆垃圾。

经典书籍大多不能带来像畅销书那样的阅读快感,但回过头来你要想许多畅销书是确实没有什么营养的,对你的综合知识体系的提升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很多畅销书甚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其精华。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以前我也看畅销书,奈何发现没有多少益处,所以及时止损。

阅读选择,与时俱进的同时,所以千万别被出版商带歪了路。

3、真正有用的书籍并没有那么多。

冰心: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但无论如何的众口难调,好书都应该有一个它最基本的样子,不能把什么是好书弄成一个模糊的哲学命题,公说也有理,婆说也有理是不可取的。

重点来了,什么是好书呢?我这里下一个定论:

具体包括:豆瓣top250+世界经典文学文库+专业书+名人传记+部分理论研究类

豆瓣的受众虽不能代表精英阶层,相对来说知识水平较高,眼光挑剔。

豆瓣top250书籍是经过大众检验的精华,要相信大众的眼光,毕竟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极少。

世界经典文学文库,这个是针对上面一条里漏掉的,但又很经典的书籍。

专业类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历史、音乐、舞蹈、绘画、电影、哲学、经济、政治,心理学、医学等。这些书籍可能大部分人不会看,但对要励志搞某一方面研究的人来说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名人传记,这里是指详细的名人传记,而不是像《世界名人100》这样儿童读的书籍。名人传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个人的个性,成功的实践过程,而不会像单篇文章一样经过艺术加工,早已变了味。

部分国学经典、理论研究类、文艺理论、批评类的书籍,这些书是对上面那些书籍内涵的总结、升华。但缺点是质量上参差不齐,易形成偏见的一家之言。

以上这几类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二、看书难。

我们解决了读好书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读书的问题。

1、碎片化的时间里也不要碎片化的阅读,要戒骄戒躁。

宁愿坚持十天看一本经典名著,也不要一天看一本杂志坚持十天。

人类文明本来就是在不停的累加,但是经典书籍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世界上真正有用的书籍超不过1000本,经典的大概500本左右,是完全可以看完的。

但是如果你被出版商带偏了节奏,就永远看不完了,因为出版商出书的速度似乎比你阅读的速度要快{狗头}

另外,《知音》和《读者》,浏览器上的花边新闻,看的再多也不能提高多少你的文化水平。这里面的辩证关系早已有许多人论证过了,我在此不想再啰嗦一遍。

记住现代社会最宝贵的是:时间!时间!时间!现代人很忙,无论如何忙,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碎片化阅读上,看书也要讲求时间与效益的平衡。

2、部分畅销类书籍,可以像读杂志一样快速浏览,抓住其重点。

上面说过现在的畅销书不是没有价值,而是价值很小,阅读它所花费你的时间与你获得的价值不成正比。

3、根据需要,研究类的、营销类、成功学类的慎看。

如果你要搞某个方面的研究,不能上去就看理论研究类的东西,这样你的学问只是空中楼阁。

形成对某一种学问的专长是从对大量的经典阅读里内化出来的,而不是对上去就研究理论研究出来的。

所以对大多数理论研究类的、评论类的,畅销类的书籍慎看。

比如论语,我们只需要知道子曾经说过这句话就行了,没必要过分解读,很多对国学典籍解读类的书籍是相当令人讨厌的

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看了成功学而成功的;

搞营销、销售方面的大师是出现在营销、销售类书籍之前的;

没有哪一位名家是通过培训班出来的。

你见过哪一位作家是通过培训班出来的?所以要成为作家不要先关注太多写作技巧的课程。

大部分还是对前辈的继承、模仿、加创新,说起来还是一种学习,但却与培训班似的学习大不相同。

当然,你要是追求短期速成,挣个小钱钱,新媒体文确有技巧可寻,

但研究头条文章怎么写?不如说是在研究字节跳动的“算法推荐”;

研究公号怎么写,不如说说是在研究大众心理,

这样形成的是文字不系统、不精专的,是没有灵魂的,所以也注定不会久远。

关于阅读的见解我就说这么多吧,不喜勿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