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在现在来说是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事了。对城里拆迁很大程度上让很多人一夜暴富,一夜之间多出很多百万、千万富翁。但是对农村而言,拆迁将是一个传统乡情与现代思想的一个转变,生存与现实的一个挣扎。
我的家乡在陕西汉中洋县汉江河边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地方,同一个宗族。90年代前大家都过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活,只有少数人走出去参加工作,各家之间没有太多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信息的进入。村里的人开始走向外面开始新的生活。年轻人走出去,只有老人和少有的妇女儿童留守村里。按说拆迁对于我们远之又,但是这种机会却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降临在你的身上。2008年引汉济渭、黄金峡水电站工程正式启动。为了沿河两岸群众居住安全,我们村里被列入库区移民范围,按理说这是一个从农村走向城镇的最好机会,可少去很多自行安置入户的程序和费用。随着拆迁赔付标准出台,由于当时大多数家里属土坯房屋,涉及淹没的土地又少,群众赔付财产很少,甚至不够在新的居住地修一套房子。工程工期长,对于移民这块也就缓慢的进行,每年只有少有的几户迁出,很多人处于观望状态。所有的问题也就存储在哪里,终于在今年爆发了。在确立移民区现在已经整整11年。
11年,有多少人在等待中离开,有多少人在等待着到来,有多少人在等待着观望,又有多少人在等待中无奈与愤怒。没有人去统计过,也没有人去关心这些问题。就连等待中的老房子也在风雨中不知道哪一天会轰然倒下。
为了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环境。移民工程在炎热的夏天也成了重要工作之一,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有一名副镇长带队负责移民协调拆迁等工作,但是等待了11年的群众却不再是最初的那么期待,甚至产生抵触。因为不变的赔付标准和现有的物价差别太大了。为了工作的进行,这位副镇长还是走进各家各户,宣传政策,优惠条件等等一系列的移民情况。到处拆迁标语村里随处可见。
“老王,你看这房后面都塌了,房顶也漏雨,移民这事该考虑了”。
你看我咱移嘛,就这几间房,才赔几万块钱,那边一套房修好不装修差不多30万,哪有钱呀。
这是走在村里听到最多的话。
最近村里两个一群三个一堆的都在讨论着,.“现在物价长成这样,这房一平方才赔550,叫我们怎么移,我们这些年光填表都是年年填,最后还不是没动静,我不移,看他能揍啥”
“唉,我这房赔付完在那边修我要往里面贴6万8哩,该那年修来,你看人家世全家,在草坝修的,我要修我这赔付还能剩点”。
“这几个点有点远呀,移过去还不如住村里”。
没有主意,没有多余的钱物,没有适合的去处,让所有人都陷入矛盾之中。也有怪移民办早不把政策给宣传清楚,也有在继续观望的。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不一样想法。
可是现实中这些抱怨、观望、无奈改变不了政策,所有事情肯定要解决,怎么解决,什么时间解决,心里都没有底。结合现实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想移走的都移走了,有经济条件的还处于观望阶段对移民这点赔付也不是太在乎。想移走却因为各种原因处于纠结当中的,还有无能力移走或者自身原因无法离开这个地方去别的地方生存的。
如果没有移民也许村里现在和别烦人村庄一样,栋栋楼房,水泥马路。如果没有移民没有能力修缮的土房子也能及时得到处理不至于像现在的摇摇欲坠。如果没有移民大多数人也是村里一套房子,城里还能买一套商品房。
但是现实中农村城镇化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真正的城市生活很多农村人有一时半会融不进去。传统的宗族情、家情,在老一辈人心中无法一下子离去。他们讲究落叶归根、百年后进祖坟。房屋的有天有地,还要有足够的土地耕种。可是现在时代的变化,现实中乡镇土地不断地变少,农村土地大部分荒芜,年轻人不愿回农村,老年人又不愿意离开,也就形成子女住新房,老人住旧房的现状。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血浓于水更为重要,他们离不开生活几十年的地方情有可原。但是现实的压力也让他们永远忙碌。60岁以后大多数老年人该歇下了,但是他们还在地里忙碌,因为子女压力也大,没有稳定的工作,离家又远。孙子的照顾,不干活不行。子女还没结婚,结婚的费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不忙碌不行。子女都有各自的生活,不想让他们自己产生矛盾,自己能行着就自己解决,不忙碌不行。当碰到拆迁,还得想着子女,“我娃不想去那个点上,我倒无所谓,在哪住都是吃碗饭,只要他们随心就行”
“我喔怂娃犟的,我说我点上挺好的,他就是不去,我老了,有没能力修了”
“只要他们给钱,我光搬,他们给喔点钱能揍啥,要不他们给我修好,我光去,要不我就不搬,他们能不我揍啥”
每一种声音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思想,但是这些声音,观望,拖延能镇的解决问题吗?能真的让政策修改吗?
也许这些只是村里人的奢望。政策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困难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少数人的阻碍而终止。没事的时候我也在想,即便是每平方涨上100块钱,多数人的房子才多一万块钱左右,那你多等一年,最后物价的的上涨部分都不够。引汉济渭工程,我们村只是黄金峡水电站的回水区,也就是在移民范围内属于影响区,并不是真正的淹没区。也就是村里没有当钉子户的资本。但是村里人却很自信的当着钉子户。
最近我也经常给他们比例子,比如说:“当年修高铁,洋县段在往长溪去的地方有几家人,当时怎么说都不移,现在高铁通了,他们就住在高铁桥下,没有人再去问他们移不移走,每天几十趟的高铁从他家房顶旁的隧道里呼啸而过,没有人再给他们说你住在这里不安全,会有噪音去影响你正常生活。现在的后悔只有他们自己去承担”。
有时候我们也聊天“为什么农村人比城里人穷,真的是因为他们的信息广,有正常收入吗?”但是真正的去算,农村的资源被城里大多了,有山有林,有地有水,正因为村里人在淳朴的民风中算账他细了。一斤玉米村里8毛,街上8毛3 ,他们宁愿套着牛或骑着三轮车耽搁一天的时间去街上卖。费时费力,做事不算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运输成本。而城里人算的是成本、利润、时间,讲究劳逸结合,钱财的合理支配,最终越来越好。
我多希望村里人能尽快在移民这件事上做个了断,让过去的事情过去而迎来新的生存环境发展去向。在着个时代机会与决定将会带给你最终的生活质量,但是移走和留下,家情,宗族都是永远割舍不去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