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摊一家惹上亿人羡慕:孩子的幸福,与金钱无关

繁华的魔都,他们就像水滴入海,没有一丝声响,却温暖和谐,治愈着万千人的心灵。

这就是《三十而已》片尾煎饼摊夫妇一家。

比起剧中其他家庭,他们一家的生活,是那么平凡普通。

晨起,妈妈出摊卖煎饼,爸爸送快递,孩子则乖乖陪着妈妈出摊。

工作间隙,妈妈会将剩余鸡蛋清煎成蛋饼,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爸爸会帮着老婆出摊,也会给孩子送来小画书,让他兴奋又满足;

炎炎夏季,孩子会躲在妈妈身后,掀开结出“雪花”的衣服,给后背吹风,妈妈一脸欣慰;

收摊回家,三人轮流做对方的理发师,出租屋里不停地传来爽朗的笑声。


短短几分钟的镜头,没有一句对白,却把数亿网友感动得不行。

不能给孩子提供华衣锦食,不能让孩子上辅导班,也不能给孩子买学区房。

只是努力过好每一天,用爱滋养着孩子,却足以打动人心。

无数网友喊话那个小男孩:等你长大。

他们的故事,也揭露了一个真相:幸福不止一种模样,孩子的幸福,与金钱无关。


1.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稳的安全感

《少年说》中,有一位孩子站在台上,勇敢吐槽爸妈爱玩手机。

他说:

“在我们小的时候,你们为了图一时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

等我们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开始抱怨,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大人有没有想过,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了我们手里?

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拜托你们放下手机,陪陪我好吗?”

拜托你们放下手机,陪陪我。

这个要求有多强烈,就有多无奈;有多无奈,就有多让人心酸。

创作《爱我你就抱抱我》的作曲家彭野,曾经问女儿最想要什么礼物。

女儿说:“我希望爸爸多陪我玩一天。”

彭野听罢,惭愧不已:“很多家长会从物质上考虑,给孩子玩具之类的,其实孩子更需要亲情。”

想起不久前刷屏的一张照片:案板下学习的7岁女孩柯恩雅。

一盏台灯,一个桌子,一台笔记本,几个纸箱,就是恩雅上网课的所有空间。

而在她头顶,是一排排卤味。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即使环境简陋,小恩雅也从不抱怨,反而自得其乐。

她说自己更愿意这样学习,因为可以和爸妈在一起。

面对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恩雅父母婉拒,她说,不缺钱,就缺陪孩子的时间。

所以,即使生活再苦再难,她都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一边为生计奔波,一边陪伴孩子的成长。

生活虽清苦,却给了孩子最妥帖的安全感,以及满满的爱。

父母的陪伴究竟有多重要?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哈洛与其团队,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他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替代“真妈妈”。

“铁丝妈妈”胸前挂着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装置;而“绒布妈妈”只能提供“真妈妈”的真实触感。

刚开始,婴猴大多都围着铁丝妈妈。但很快,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

婴猴只在饥饿时,才到铁丝妈妈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时候都是与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在受到威胁时,则会迅速跑到绒布妈妈身边,紧紧抱住,似乎绒布妈妈能给自己更多安全感。

最后,哈洛得出的结论是:爱存在的三个变量是触摸、运动和玩耍;婴儿最需要的,是像妈妈般的真实触感。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2.父母的快乐,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奇葩说》曾就“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展开过辩论,选手陈咏开站在孩子角度,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孩子的快乐与金钱无关,孩子真正关心的是父母快不快乐。

如果父母不开心,就算家里再有钱,我也不开心;

可是如果父母可以开开心心地每一天,就算家里再没钱,我也可以活得很开心。”

《三十而已》中,许子言可以住黄浦江的豪宅,上顶尖的幼儿园,但他的快乐,未必比煎饼摊小男孩多。

父母争吵,爸爸出轨,父母离婚,都给他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煎饼摊夫妇做着小本买卖,早出晚归,这种日子很苦、很累;

但在贫瘠的生活中,他们互相扶持,努力过好每一天。

那个小男孩,早已从温柔恩爱的凝视中,被父母的快乐所传染。

所以,即使生活再平凡清苦,他的幸福指数也不会打折扣。

诚然,钱财能带来物质的富足;但爱却能造就一颗健康的心灵,即使生活贫难,也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

这种拥有快乐的能力,昂贵无价。

有研究证明,孩子从婴儿时期,就能精确地感知到父母的情绪。父母快乐,孩子也很开心;父母自信,孩子会感到安全;父母有积极或消极情绪,孩子也会表露相应情感;父母焦虑,孩子则会很警觉。

幼儿心理作家黄杏贞说:

“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们的情绪智慧。”

孩子快乐幸福的秘诀,永远绕不开一对情绪健康、积极向上的父母。


3.父母的教养,是孩子最长远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父母的教养,是孩子的涵养之源,德行之根。

曾经看过这样一张照片。

在北京空荡荡的地铁中,一位疲惫的妈妈,抱着熟睡的孩子。

怕孩子的鞋弄脏地铁座位,她把背包垫在了孩子脚下。

这一幕,引发无数网友点赞。

地铁无人的情况下,依然能为他人考虑,这就是教养的最佳体现。

父母有教养,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必然也会效仿。

就像董卿说的:“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不久,河南郑州一个小男孩上了热搜。

原来,一名乘客上车时,发现自己忘带零钱,手机也没电了,无法买票。

司机刚准备帮其投币,前排一名六七岁的男孩,在妈妈的指导下,抢着帮那位叔叔付了钱。

乘客感激不已,立马给孩子两个苹果。

随后,小朋友妈妈悄悄让他跟司机分享一个苹果。

司机感觉很暖心,开心收下,并把自带的李子与小朋友互换。

网友评论:家长教育得真好,给小朋友点赞!

父母的教养,永远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

李玫瑾老师曾说:“孩子的表现折射出父母的水准,孩子有教养,他的父母一定有教养。”

美国教育部曾对2万个家庭,做过一项“儿童早期纵向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孩子的,根本上还是在于父母的特质,而不是行为。

也就是说,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不需要刻意地做什么,孩子自然也会成为那种人。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父母良好的教养,永远是给孩子上的最生动一课,胜过万千名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最长远的幸福,不是当下的快乐安逸,而是深入骨子的涵养格局。

4.写在最后

电影《梅奇知道什么》中,梅奇家庭富裕,条件优越。

但她却要面对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谩骂,甚至离婚。

他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不会懂什么,因此每次都会应付了事。

与梅奇约定好的承诺,没有一次兑现,还在她面前说伴侣的坏话……

这样的环境下,梅奇一点儿也不开心,即使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

幸好后来,梅奇遇到一对有爱的继父继母。

他们给梅奇做饭,陪梅奇看书,带她游玩,用心兑现每个承诺……

生活虽然没有原来富裕,但梅奇却得到了真心的爱与陪伴。

最后,成熟理性的梅奇,竟也露出了她那个年纪该有的天真烂漫。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幸福的模样。

孩子的幸福,可以没有金山银山,可以没有豪宅名校,却永远离不开快乐的父母,温馨的陪伴与良好的教养。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说:“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抚养。”

希望天下父母都能明白:

孩子出生时的富裕,并不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从来都是精神层面;

最昂贵的幸福,往往与金钱无关。


作者简介:孟小喵,希望用文字,把生动故事讲给你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煎饼摊一家惹上亿人羡慕:孩子的幸福,与金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