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集中营里的那些事儿

图片发自App


第一眼,暗自思索又是一碗毒鸡汤,实则不然,因为这是存活。

弗兰克尔是二战时期被纳粹迫害的苦难之人,辗转于四个集中营,三年的流亡生活,极度迫害着他的肉体和精神。在此之前,他本身就是一名精神治疗师(心理医生),借助这次机遇,他详细地记录了人在集中营的心里变化过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意义治疗法,致力寻找生活的意义。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种种兽性行为不再加以描述,有很多的资料可以了解集中营里的故事。人们在那里最最渴望的便是自由,渴望摆脱所有赋予的枷锁,选择逃离所有一切的一切,重获自由。

否定自己的前半生——麻木冷淡——人格解体。这是作者对集中营的人心理变化的总结。

特别喜欢书中那段关于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的对比论述: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的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来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的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即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不,谢谢你”,他会这么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既然美国东海岸有一座自由女神像,那么西海岸便应该建造一座责任女神像,因为自由和责任是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失去了责任的自由,便成为了一种放纵。

“负责任便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一直都选择回避,因为总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空洞庞大了。或许正如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生命的意义:在于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在于勇敢接受每一个角色应尽的义务,在于不断寻找自己自己所承担的每一份责任的意义。

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还有很多不同的标准答案。一千个读者,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自有一把衡量事物标准的尺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岛上,有太阳就有了温度;有清风,就有水的流动;有昆虫,就有了音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集中营里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