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人都满意,你就失去了自己
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他们多忙,
只要对方邀请或提出请求,
即便这会给自己带来高昂的成本和不愉快,
他们都毫无原则照单全收。
而在违心的委屈自己之后,他们内心并不快乐,甚至常常懊悔不已。
然而奇怪的是,每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继续毫无原则的当「老好人」,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痛苦不堪。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么?
或者,你有过类似的感受么?
今天唐唐为大家推荐《取悦症》,能够很好的解释以上取悦倾向形成的心理机制,并教你如何破解「老好人」的困局。
取悦证的三种类型
认知型
认知型取悦症这类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一些错误观念引起的。
他们会认为自己只要当个好人,别人就会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就是自己的不对。
他们内心的矛始终指向自己的,从来不指向外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按理说这种人应该是讨人喜欢的,但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这是为啥呢?因为这种心态会,让自己陷入一个复杂的逻辑陷井里。
这里我做个简单解释,上面提到这类取悦倾向的人认为,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而问题就出在「应该」上。
在他们的词典中,由太多绝对性的词,比如 应该、必须、一定。
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应该不伤害任何人的感情,应该不去麻烦别人,应该始终保持愉快和乐观。
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完全遵守了这些纪律,就会变成一个让每个人都喜欢的人。除了对自己的高标准之外,他们对别人应该做的事,也有很大的期望。
他们觉得,如果我为别人做了很多事,那么别人应该感激我,我努力讨好别人,别人应该喜欢我,我满足了别人所有的需求,别人应该离不开我才对。
这些对别人的高期望还是隐藏起来的,他们往往不说,从不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因为觉得那是在麻烦别人。
而当别人没办法满足他们时,他们的期望落空,感到失望、难受、沮丧。恰恰的他们不允许自己表达坏情绪,这个时候就只能将情绪内化,作用到自己身上,惩罚自己。
比如用笨蛋、蠢货之类的形容自己。
为了弥补这个错误,怎么办?接下来他们就开始对自己设立更高的要求,然后又对别人产生更高的期望,就这样,一个悲惨的逻辑陷阱就形成了。
想一想,和这样一个苛刻的人相处,往往是不是很不自在,很不愉快的。
习惯型
「习惯型取悦症」用一句话表达,就是对别人的认可和夸赞,带来的快感上瘾了。
这种类型的人讨好别人,取悦别人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了,是带有某种强迫性的。
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这些夸赞和奖赏对有取悦倾向的人来说会产生极大的快感。
而这种快感又不是时时刻刻都发生的,就像玩老虎机,不是每一次按下按钮都能中奖,而偶尔让我们中那么几次就会让人特别开心。
为了提高中将概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玩几台,同时玩,这样中奖的概率就会变大。
对习惯型取悦症来说也是一样,他们就跟玩老虎机一样。采取的策略就是扩大取悦范围,就是对所有人都特别好,想让所有人都满意。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扩大范围的时候,往往就会忽视周边的人,这是难以避免的一个情况。
所以有这类取悦倾向的人,往往会对周围的人比较冷漠,对陌生人却特别好。
取悦在这时已经不是一种好人当过头的问题了,而是带有某种强迫性的上瘾行为。
如果一直处于这么一个状态中,会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非常不健康的影响。
逃避型
与前面两种获得认可的动机不太相同,这类取悦倾向的动机是为了逃避。那到底是逃避啥呢?
逃避那些坏情绪,逃避与别人的冲突,逃避别人的拒绝、暴力和冷漠,逃避时不时就会出现的内疚和自责。这类取悦倾向的人,一般以前受过某种伤害。
在受伤害的时候,他们发现,可以通过取悦别人,让别人高兴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这就是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这种负强化的作用根深蒂固,通常都是过度的放大坏情绪的危害,把冲突的严重性放的特别大,从来不让自己陷于冲突当中。
每当别人快要生气的时候,他们就立马示弱,首先讨好,让别人压根就没有发飙的理由。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懂得怎么处理与别人的冲突。
你可能会想,避免和别人冲突是好事啊。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完全和别人避免冲突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在一些事情上产生不同观点,产生冲突,这太正常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尽力去避免冲突,而是当冲突来了之后怎么去化解它。害怕问题,然后躲避问题和勇敢面对,解决问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甚大。
如何跳出取悦症怪圈?
作者在书中列出了 21 天的改善计划,非常详细,一步一步怎么想怎么做,这里我把它浓缩为三个主要的方法。
① 去掉脑子中的那些应该。
前面我们说了,取悦型好人满脑子都是应该,没有一点弹性和余地。我们可以仔细想想,这些应该都是从哪里来的。
肯定不是天生的,谁天生知道那么多应该。
这其实不是他们的声音,是周围老师、父母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的音量在脑子里面开的太大,以至于他们总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所以第一个办法就是有意识的把这些应该替换掉,替换成能把握的句式。
比如「我应该总是保持愉悦和乐观,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任何消极的情绪」。
这个句子可以替换为「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
在这个表述中,苛刻的要求被软化了,加入了偏好条件,强调了自己的意愿和控制权。别小看这个小技巧,经过长时间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就能把脑袋里的「毒素」剔除。
② 学会拒绝。
取悦型好人一个大问题就是,不会拒绝别人,为啥他们特别难拒绝别人呢?因为每答应一次别人的请求,就是多一次机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另一方面,对他们来说,拒绝别人会让自己感到内疚、自责,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
具体怎么拒绝,书里作者给了拖延的方法。
当别人向你发起请求,你又不想答应的时候,像平时你可能不想答应也答应了,但是现在你可以尝试拖着,拖一段时间对方就明白你的意思,这样你就可以不被别人的要求所控制。
(当然,拖延绝不是拒绝别人最好的方式,只是取悦型好人的无奈之举。大家如果感兴趣,留言大脸唐后续为大家解读如何更合理地拒绝别人的书)
③ 学会对自己产生自我认可。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取悦型好人他们所有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来自于别人。
拒绝了别人,自己会内疚,别人拒绝自己,他们还是会内疚。这是因为他们一直都用完美主义的高标准在要求自己,对自己从来就没满意过。
他们只惩罚自己,从来不奖赏自己。
不管取得多大的成绩和荣誉,他们都觉得这是应该的,没啥值得高兴的。他们对自己特别苛刻。那怎么办呢?
就是想办法让自己的成就积累下来,及时给自己奖励。
你可能会担心,如果没有这些高标准,自己会不会变成一个很平庸的人,会不会没动力。
其实不然,很多没有取悦倾向的人,也非常优秀。
就像蜜糖和棍子,虽然棍子的敲打很有效,但是别忘了,蜜糖激励的能量也是非常强大,而且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他会让人更愉快,更轻松。
补充一点
这本书的作者叫哈丽雅特布莱克,是一位美国拥有 25 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我们现在常用的「取悦症」这个词就是这位作者发明的。
虽然起的这个名字带有症字,其实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心理倾向,类似的还有拖延症。取悦症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心理区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准确的把它表达出来。
如果你发现某些情形跟自己相似,那也只是说明有这种正常倾向罢了。
凡事都有个度,我们需要重视它,要避免过于极端而陷入上述的心理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