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一直被这句霸气的话所好奇着黄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奇山,也期待着小学语文教材中描述的“黄山四绝”,多次动了一睹黄山真容的念头,但几加考虑,未能得逞。

    可是,对黄山,我是真爱。 

      2019年五一的四天假,为我前往黄山的理想变为现实提供了先决条件,我调课、准备行李,先生做好攻略、提前请假,4月30日下午2点半,我们便顺利地通过了前往黄山的第一个高速收费站。 一路通畅,夜宿中点站南昌维也纳酒店,休整一晚,为了更好地与黄山相遇。

                    第一站:宏村 

      得益于多次自驾出游的经验,5月1日早四点半我们便起床,没来得及吃早餐便赶早前往黄山脚下的宏村,一路上车不多,竟不像传统概念里的五一,经四个小时左右车程,顺利到达宏村。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宏村隶属于黄山市黟县,对于宏村,我印象中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半月形的小水塘,还有很多电影电视剧取景点,再无其他。停好车,买好票,我们欣喜地进入了宏村景区,要不是傍晚散步看到了村中的半月形水池,我真误以为进村第一眼所见的南湖是“水云间”所在地呢!黑瓦白墙,好一幅中国山水画,白色的墙壁经雨水长期浇淋,有的已成灰色或黑色,但并非整墙都是,或成块状,或是星星点点,这为村落增添了该有的古朴气息。家家户户门前窗前挂着大红灯笼,有圆柱形的,有大圆形的,为黑、白色的建筑增加了明艳和热情,构成了中国人最喜欢的经典色菜的搭配,黑白红三色整齐排列,在蓝天的映衬下,倒映在湖中,一幅静谧、明丽、和谐的山水画轻易显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饭后在宏村的小巷里走走看看,石板路旁的水沟流经家家户户的门前,清澈纯净,稍有湍急,村民坐在家门口的矮凳上洗刷器物,可见沟水干净可用。参观后才知宏村为汪姓富商所建,经精心谋划设计,建造成水利系统发达、规模庞大的完整村落群,今天所见到的有140多栋房屋竟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今人有幸还能一睹风采。徽派建筑我了解的并不多,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家家户户的门牌有一个共同特点:门上有十分精细的装扮,这与徽派建筑重视牌坊建造有关,无论门大小,门的上方总是以牌坊的形式呈现,哪怕只是平面的设计,也需有雕梁画栋之妙。

图片发自App

      谈起雕梁画栋,宏村的各个角落将这一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更是想将自己的愿望以雕镂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命雕匠雕刻一幅进贡图,或是进京赶考图,为表达自己想要进入仕途,力求尊贵的愿望。有的将历史故事雕刻其上,彰显家族的文化意蕴。我仰头绕圈观看狭窄屋梁上的雕刻作品,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物件精细缜密,形象如真,我不由得想起曾经教过的一篇课文《核舟记》,虽两者内容有异,但算得上书本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诠释,浏览之余,又不得不佩服匠人技艺的精湛和细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其实,在黄山脚下,像宏村这样的徽派古村落还有很多,或许你迷路后踏入的一个村寨就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稍有名气的还有西递村、卢村等,要想在繁忙琐屑的状态中寻得一丝安详和静谧,宏村绝对是不二选择。

      驻足一宿,与百年古建筑相遇,摒弃生活的一地鸡毛,过一回陶潜所求的村中生活,我已然成了一个隐士。

              第二站:守拙园

      估摸着还有空闲,我们便决定探访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从宏村前往守拙园的路起初很好走,白油林荫大马路,但即将达到时已是水泥路面且多坑洼的乡村小路,我和先生一同想起了前几年前往曾国藩墓的情形,感慨良多。

      烈日当头,开车半小时左右,终达守拙园。我迅速买好门票,并请了一个美女讲解员,怀着崇敬和期待跨过了守拙园门口的御赐大牌坊。

      “守拙园”的名字源自陶渊明诗句“守拙归园田”,既然对外称为“陶渊明故居”,我想这座宅子定是靖节先生有生之年的栖息之所了。园中的一个大水池也是取用陶渊明诗句“池鱼思故渊”,故名“故渊”,但是当认真听着讲解员讲解后,我便略显失望,这座守拙园与陶渊明的关系并不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原来,守拙园是陶潜的次子所建,不知何种原因,次子举家由江西九江迁至黄山脚下,因经商积累家财,故大兴屋舍,这与陶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清贫无虑的田园生活截然不同。园内建筑亦是徽派风格,有书塾、戏台、宅楼……竟有些豪宅之味,可见陶渊明的后代经商有道,在经济上远胜于他,但在精神文化方面难以望陶潜项背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对陶渊明,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爱他的诗,敬他的人,读写他的书……与他有关的种种我都兴致盎然,守拙园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所知晓的是他的后代很多人从商,仅此而已。

      在苦笑现代人“抱大腿”的时候又感谢守拙园给了我几分想象,假若陶潜有生之年能遇见此园,他会作何感想?会不会谩骂儿孙“不学无术”?还是会乐笑不必再早出晚归地种豆了呢?

图片发自App

                第三站:黄山

      来到黄山脚下,并未马上睹其风光,游历宏村后,5月2日早上6点才前往黄山。

    没想到,与黄山见一面实在不易。首先得在S型排队人群里接受考验,时间三小时左右,通过猛挤强推,五脏内腑呼之欲出时方算过关,此时万不可放松警惕,想要乘坐景区大巴,还需接受第二道考验,人蛇长龙,预计通过时间1个半小时,经第一道S型排队后,我已失去耐心、信心和决心,只剩下死心。和先生商量后决定先填饱肚子再另做打算,我俩密谋着“偷渡”,跳过1个半小时的排队,直接安检乘坐景区巴士,于是出站口便出现了我们面前,趁着看守出口的工作人员背对着门口的机会,借着出口一波下车的游客出站之时,我俩迅速逆行混进停车处,并通过心不惊肉不跳的撒谎后,完美地坐上了去黄山景区的大巴车。

    上车后所畅想的如何上山的方案终会被汹涌的人潮所粉碎,我们决定徒步上山,一路拾级而上,路陡人多,加上体力不支,确有困难,走走歇歇,无心抬头欣赏美景,经四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光明顶,但我们只想直奔白云宾馆,去酒店稍作休息,哪怕只是脱掉鞋子坐一会。

      白云宾馆是距离光明顶最近的黄山山上宾馆,也是几条路线的集中点,上山下山都较方便,不必绕行。黄山之上的宾馆是出了名的价格昂贵,起初我们只是为了不要负重帐篷爬山,能有一个休整歇息的地方就好,可走进白云宾馆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劳累一天加上荒山野岭之中能有如家的环境,让我们对宾馆的印象很好,走进房间,亦是大赞,舒适贴心,与其四星级的定位相符,我们瞬间觉得价格不贵不贵,哈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稍稍歇息,肚子已经发出了饥饿的信号,我们前往宾馆附近的美食街觅食,面对一块一块的肉,我们大快朵颐。

图片发自App

      饭后在光明顶附近走走拍拍,初见黄山,其石之怪,裸露的花岗岩,大块大块的,其松之奇,如竹扫帚,平行铺展,只长一侧。当我们在光明顶上欣喜地拍照时,竟不会想到明天的美景会令人豪情万丈,即物起兴。

图片发自App

      傍晚从光明顶下来不禁被模糊的唱戏声所吸引,我们循着声源来到了白云宾馆前的前坪,原来是宾馆为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自行举行的小型演出,先是由几位戏剧演员演出徽剧、黄梅戏,后由舞龙、舞狮表演将真个演出推向高潮,重峦叠嶂的黄山之上,人们尽情欢乐,许久才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第二天(5月3日)凌晨四点,楼下宿营的游人已经起行,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攀爬,想要一览黄山的日出美景。我们穿上酒店准备的羽绒服,也一同前往,可是,当我们抵达光明顶时,小小的平地已经人满为患,更不必说找一个观日出的绝佳位置了,再说天公不作美,太阳迟迟不出现,与日出和云海俨然无缘,我们蹲坐在一处,随手拍了几张,并不满意,想要看到更多期待的美景,于是我们毅然决定放弃观日出,立刻洗漱吃完早餐,准备约会迎客松。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前往迎客松的途中可谓惊喜连连,这一路让我真正理解了“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内涵,一路的奇松,树干或参天直立,或弯曲成直角,与以往所见圣诞松树迥异。那树干弯曲成90度的奇松,一棵棵如家中特意栽培修剪的盆景,枝桠层层铺开,向同一侧平行延伸,松叶如针,一致向上挺立,没有朝下的个例,一株株弯曲的奇松如老人一般,注视着来来往往拍照的人们,接受着大大小小的赞美。


图片发自App

      迎客松便是这些怪松的代表,相传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岁的高龄,风吹雨打,仍然傲立于岩壁之间,不算粗壮的树干笔直挺立,延伸出来的枝桠虽不多,但每一枝都茂盛长青,游人来到这里,没有谁不停留拍照,没有谁不感叹这是“经典中的经典”。小时候常在书画中见到迎客松,如今见其真容,真是三生有幸。迎客松早已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标志,它与黄山其他几十株古树木一起被列入世界古树名录。而现在,迎客松的枝桠下已经被工作人员用钢铁支撑着,这棵千年古木还能继续千年吗?我不禁心中一震。

图片发自App

      黄山另一绝——怪石,亦没能令人失望。远看,如刀劈一般,壁立千仞;近看,如久远的水泥面,颗粒分明。怪石嶙峋,只要稍加想象,便真如所想,黄山最高峰为莲花峰,因形似莲花而得名,千仞莲峰惊天马,仰望莲花峰,裸露的石岩光滑陡峭,似乎连一只蚂蚁也站立不住,黄山又叫“仙山”,许多由黄山石所构成的图景都带有“仙”字,如“仙女指路”。黄山之石怪在其花岗裸露,怪在其各富神态,怪在其历经数年仍不动颗粒。黄山之石非同一般,集结了众多书家墨宝,篆隶真草行,均有挥洒,简直是一本本活字帖。印象最深的是迎客松旁的石壁题字,大气遒劲,富有底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千仞莲峰惊天马,万丈绝巘撼女娲。仙人留迹蹑云罅,松笑俗夫恋物华。我终于明白“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了。

      下山的路程短、天早游客少,一路直下,不到半小时已抵达山脚下,搭乘摆渡车返回至停车场,竟才早上九点。       

      我们匆忙整理好行囊,踏上了前往江西景德镇的路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