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3分:《从白大褂到病号服》里的她怎样逆袭病痛的围剿,最后成就了健康人生

我明白,要每个人拥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并不现实,我也绝不希望其他人去承受我经历过的痛楚。但因我曾和死神那样接近,就像宗教朝圣者一样,我希望能将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知与每个人分享。

这段话选自美国医学博士拉娜.奥迪什的《从白大褂到病号服》,这本书讲述了拉娜在怀孕七月有余,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阵莫名的疼痛后,她被送进了ICU,经历了肝肾衰竭、大出血、流产、败血症、呼吸困难、发现肿瘤、肿瘤栓塞和切除手术等故事。这场病程前前后后经历了大约七八年的时间,大大小小的手术也经历了无数次。拉娜最终渐渐告别疾病的威胁,告别羸弱的身躯,渐渐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拉娜从医生到患者,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她以超强的理智克服短暂的沮丧;她以惊人的清醒提醒着自己身体的变化;她用无比坚韧的意志创造了生还的奇迹。

这是一本勇敢、有力的回忆录,塔娜借此也表达了医患关系除了关注病情,还需要人情味的同理心。但我深深认为塔娜在康复路上的内在精神也值得人去深思,值得人学习。


一、勇敢直面身体和人生的苦痛

有时意外来临的前一刻竟是那样平淡无奇,就像一个人在溺水前感受到的静水流深,或是坠机前看到的万里晴空。

是的,一切的来临都是毫无征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春,塔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商场购物时,病魔来势汹汹。塔娜接着意识模糊,呼吸困难,起初有些不以为然,可被送到医院后,一切只向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疑难杂症仿佛一瞬间爬上了塔娜的人生清单。

之后反反复复的病痛折磨,让塔娜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个身材臃肿、遍体鳞伤且自卑不堪的人,不仅失去了孩子,而且在与病痛较量的过程中损失了许多。

治疗的过程尽管痛苦甚至也让人失望,但毕竟带来了疗效和好转。塔娜在整个病史中,中间获得过一次较为满意的康复。可是身体的疼痛还得依靠止痛片来对付。

但塔娜计划着摆脱止痛片的摆布,她不能让自己对药物的依赖凌驾在她的理智之上。她决绝地减少药物的用量,直至对她的影响化为乌有。

“直面疼痛,人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力量。要么忽略痛苦,要么全身心地专注于它,直到厌倦它。”

这是塔娜在本书中的一段自白,她找到了与自己身体安然共处的方式。

人们对于痛苦会本能地避而远之,可是痛苦就像是快乐的影子,一半是阳光,一半是阴影,像极了人生。

如果拒绝正视痛苦,那道阴影可能会越来越长。痛苦觉察到内心的恐惧,而恐惧就是痛苦赖以滋生的温床。

塔娜学着像旁观者一样看着痛苦,承认它的存在,并全身心地活在痛苦的当下。她提醒自己痛苦仅仅是一种感觉,它伤不了任何一个人,忍受它,就能比它更强。

明白痛苦的体验是康复或人生路上的必经之路,痛苦反而会败阵下来,最后灰溜溜地不见踪迹。

二、利用社交、艺术、写作来有效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备受手术的折磨下,身体上的疤痕可能会伴随一生,可是心灵的创伤其实可以疗愈。

塔娜不会放弃让自己痊愈的任何可能。塔娜向来有列出问题清单的习惯,她进而发现写作可以带来疗愈效果,可以让她畅快地抒发痛苦。泡在书房写作的日子,排解了疼痛带给塔娜的负面情绪。写作让塔娜保持了对生活,对内心的专注,排除了焦虑的干扰。

写作让塔娜得以把自己的这段患病经历集结成书,公之于众,对患者有精神的鼓舞,对医生有醍醐灌顶的警醒。

在夜不能寐时,塔娜选择把烦恼画下来,结果烦恼也会神奇地消散了。

塔娜在布置儿子房间时,挂上了她创作的三幅画,看上去都是一些可爱的卡通动物,其实暗藏深意,塔娜要让小小的儿子知道如果任凭想象力驰骋,那么即使是看似最不可能、最奇思妙想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

第二次怀孕后,塔娜在胎儿27周时接受医生的建议:住院保胎。原本一个人的光阴会无聊至极,可是她的朋友和同事经常来探望她,他们总会坐在一起,围成一圈,品着浓茶或咖啡,随即打开话匣子,一起交流救治过程的无力感,一起倾述内心的困惑与懊恼。

塔娜倾听着,支持着,她发现医生都有全力治病救人的善意,在冷静客观的表面也背负着心灵的创伤,医生似乎也缺少必要的心理关怀。

塔娜的病房渐渐成了一个小型分享会,让曾经避而不谈的话题都浮出了水面。来到这个房间的医生们有勇气重新审视种种不愉快,并得到了彼此的包容和理解,他们逐渐成为了一个互相扶持的集体。

尽管塔娜后来出院了,但这个集体和结下的友谊依旧长存。而且这个小圈子越来越大,塔娜和同事们组织主题研讨会与沟通工作坊,展开头脑风暴,发表以同理心为主题的演讲,通过电子邮件分享好诗,并通过写作来进行自我反思……

塔娜和同事们都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精神的疗愈。开诚布公地一吐为快让他们在职业上获得了新生,有了重新投入工作的力量。

塔娜明白分享和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医生肩负的职责的神圣,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织了有关沟通技能的培训,而且不错过任何一次公开演讲的机会。她向听众分享自己的一系列住院经历和成功的治疗结果。

医生不仅仅是在治病救人,更是与病人一起面对病痛。“与患者同在”的理念是塔娜想要传递的精神内核:医生面对病患需保持冷静和客观的诊断和治疗,面对痛苦医生不能沦为情绪的奴隶,但可以倾听患者的心声,诚实面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注意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构建医患和谐,身心协调的情景。


三、丈夫的不离不弃和支持

倘若夫妻之间失去了势均力敌的共赢,失去了肢体接触的亲密交流,还曾失去过爱的结晶孩子,他们彼此之间的爱还能维持多久?

在塔娜认为自己可能会久卧病榻时,她暗示丈夫可以离开,她认为在夫妻沦为照顾者和废人关系之前,应及时止损。塔娜觉得患难可以见真情,但也是在浪费丈夫的生命。

可在塔娜坚持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她展现出的巨大忍耐力,使丈夫兰迪对她的感情由同情渐渐转为崇敬,更加地尊重和心疼自己的妻子。

“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可以一起战胜任何困难。”这是兰迪在ICU病房对塔娜说的话,丝毫没有动摇,丝毫没有对妻子的病体有过任何反感。

当他们夫妇俩一起把他们的儿子接回家的那晚,塔娜坐在摇椅里给他喂奶,兰迪热泪盈眶。她以为是自己的喂奶动作不对,可兰迪告诉她,自己在她睡着的时候,几乎整夜都不敢合眼,会不时地听听她的呼吸,非常害怕失去她。

塔娜安慰现在没事了,不需要担心了。兰迪擦了把眼泪说:“我不担心,不难过,我很开心,像是一个天大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一样……我只是希望你没事。”

“你梦想成真了。”两人都笑了起来。

塔娜丈夫相信爱的力量,总是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她的病床左右,他自愿见证妻子的痛苦,从不逃避,从不犯恶心,更没有抛弃,他的存在就是塔娜最有效的良药。“我们站在一起”这个事实就具有疗愈能力。

当然塔娜对整个医疗团队的才华和奉献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但她的康复只是医疗史上的冰山一角。塔娜的经历更是她在黑暗人生中的人性摸索。

当我们置身于混乱动荡的环境中,当黑暗吞没了我们,如果身边能有一个曾经经历过黑暗的人为我们指出通往光明之处的路,在黑暗中成为我们的眼睛,这是我们的幸运。

这是本书《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带给我们读者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评分9.3分:《从白大褂到病号服》里的她怎样逆袭病痛的围剿,最后成就了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