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就想玩手机,可能是精神疾病?甚至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2012年以来,各国民众玩手机的时间开始明显增加。据德国互联网公司调查显示,中国每天玩手机平均三个小时,位列世界第二名。万事皆有两面性,手机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依赖。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早在1996年就由美国教授提出,通过对396名严重网络成瘾的人做了研究后,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临床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属于疾病吗?

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刷视频等都属于网络成瘾的问题,但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仅体现在这些休闲娱乐的游戏或app上,毕竟大家的职业、使用性质等方面存在不同,要有个明确的界限和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际公认的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中,还没有把网络成瘾正式定义为一种疾病。虽然网络成瘾还没有100%的被定义为疾病,但现有国际诊断体系已将网络成瘾纳入疾病范围,其中有两条核心表现:第一,游戏成瘾的人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并且已经严重的影响现实生活,可能存在无法担任社会角色,也不想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出现;第二,丧失自我控制的能力,每天只想泡在网上,仿佛网络就是生活的全部。


大数据显示:网络成瘾与精神疾病密切联系

据华西大学心理卫生中心调查显示,在对30000多名大一新生身心健康调查中,44.6%的同学存在网络成瘾的问题。同时,心理专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四种精神病理综合征(严重躯体症状、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精神病质、偏执)、严重精神疾病、自杀意念、计划及行为的共患比例及风险比较,存在网络成瘾的学生患有这些疾病的风险较高。拿抑郁症来说,在没有网络成瘾的学生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仅有1.01%,轻度网络成瘾的学生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4.85%,中度及重度网络成瘾的学生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直升24.8%及58.73%。


为什么会出现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一种成瘾行为,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以下四种机制:

认知行为模型:现实生活中很难和别人建立友谊关系,于是就情感的投入放在网络上。比如,网络游戏中的结伴打怪、因为游戏打得好而获得的认同和满足感等。


神经心理学模型:愉悦和痛苦,大家都会选择愉悦,这是人的天性,而网络世界的使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满足和喜悦感。久而久之,甚至成为习惯,上网就变成一种固定的行为。


补偿理论:举个例子,小时后家人总会说“别人家的孩子” ,某某数学考了100分,谁谁上了某985大学,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大家固有思维中的好孩子,但是这也导致很多年轻人从网寻找共情感——精神补偿,通过网络中的世界来找寻自我自尊与身份认同。


情景因素: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比如想找男女朋友的人可能会在网上找寻相亲对象,考试失败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寻求安慰。


如何化解网瘾

在网络成瘾问题中,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已经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何让问题得到解决,找对方法是关键。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戒瘾学校,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隐藏自己,也许只剩下麻木和仇恨。相信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戒网瘾都尝试了不少方法,收手机、收电脑,以为孩子接触不到就可以戒掉网瘾了,但这样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激烈的反应,甚至有新闻报道过孩子跳楼自杀的事件。其实缺少关爱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需要家庭成员付出足够的关心很和重视。如果发现孩子有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焦虑、强迫、偏执等)的征兆,建议及时就医。


肠道菌群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预防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微生物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人员分别采集了37位患者和18位健康人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粪便样本中,与抑郁症显著相关的颤杆菌丰度显著下降。戊酸是颤杆菌模式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也是神经递质GABA的类似物,而人体内GABA缺乏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疲倦、忧虑等情绪,从结果看来,戊酸丰度下降可能是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除了抑郁症外,目前也发现大量精神方面的疾病,像自闭症、多动症、帕金森症、老年痴呆、暴力倾向等也与肠道微生物有密切的联系。为何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大脑呢?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的沟通很频繁,学界认为肠道和大脑之间形成了一条“菌肠脑轴”,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血脑屏障直接相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时随地就想玩手机,可能是精神疾病?甚至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