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周】防里游记

我看见稻种卧在田野上,山的边缘被炫目的一轮金黄模糊。

大巴的轮胎在陷入初夏热度的公路上留下浅淡的印子,但很快又被树叶投下的斑驳影子擦除,留下一串串的脚步声和欢笑声。

我乘着这列大巴来;带着一身热气,投向这片刻下古老二字的土地。同学们在路边的小卖铺买了冰糕,让升腾的冷气和在口中化开的甜度,平铺开太阳在每寸皮肤留下的炽热。

脚下的路是石板路,头上的天则是没有一片云的碧蓝。墙上爬过一行棕黑色的忙碌着的蚂蚁,像向着村子深处前行的我们。

我虽生在城市,到达乡村的次数却还算不上少。即便如此,每次到达,我还是会被这些连绵在钢筋水泥之外,繁衍了中华民族的淳朴土地打动。我能看见,透着过分耀眼的阳光,在那些新修的独栋小楼和古老的江南建筑之外,大片的连绵的绿顺着山脊一路向穹顶上爬。

村子的中央是文化广场。在广场的一角,坐落着村子的祠堂。在这里,岁月刻下一代代的更迭,一代代青年才俊在这里培养。他们走出村落,走向繁华,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奉献。我看见有麻雀在祠堂顶上做了窝,叽叽喳喳地叫着,好似也在歌颂这千秋历史。

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写进某种古朴的气息。而这种朴实美好,更是深深刻进村民的骨子里。我们穿过悠长、悠长的小巷,踏过一地潮湿青苔,走到那老房子里去。墙壁和地面都没有任何装饰,称得上是简陋,可两位老人脸上展露的却是笑容。

再不论那农村的动物。小小的鸡仔跟在它们母亲的后头,找埋在沙粒和泥土间的种子吃。一接近它们,母鸡便警惕地抬起头来,把孩子护在自己后头。村里的黄狗有些怕生人,但也不瞎叫唤使人心慌,三两条成群的在阳光底下玩儿,把身上跳蚤抖落。猫缩在墙上的洞里,懒洋洋的,人唤它一句便无声息地蹿走了。

还有那野鸭,或是家养的鸭——我不太清楚,也难以辨别——扑腾着蹼,翻起一片片水花,嘎嘎叫着穿过桥洞,游向一片茂盛的水草,藏在那草间休憩的鱼,便惶然地摆着尾游向桥下了。我看着展览牌,那儿写着,那桥还是明朝严嵩在时,他本想挪用一部分其他资金帮助村里修建,可村里人严词拒绝,继而自己出力、募捐修建的。在那条河边,我看见村里千年的榕树,枝繁叶茂,树叶像是招摇的手掌,四季迎着风的到来。在这棵大树下,村子慢慢建立起来,婴儿呱呱坠地,嬉戏的孩童变成头发花白的老人,油尽灯枯的变成一座碑……它见证了几十代上百代人的更迭,始终无言地伫立着,挨过一个又一个风吹雨淋,用它无言的棕色的背脊,沉默地守望着这一方水土。

家族或许也是如此——沉默地庇护着后代,在树下,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践周】防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