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此读书笔记写于2020年2月7日
改于2021年7月日
此书虽探讨的是婚姻关系,但对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都有借鉴意义。跟之前读过的《非暴力沟通》类似,书中也提供了一些有效沟通的案例和具体技巧。
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亲密关系有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绚丽——幻灭——内省——启示
Step 1 一开始“月晕现象”,看到的都是朦胧的美,优点被放大,
Step 2 随着关系深入,彼此了解更深,众多缺点开始浮现,
Step 3 此阶段会经历质疑,权利斗争,甚至愤怒,
Step 4 努力处理双方矛盾,升华为灵魂关系。
作者认为伴侣有三种角色,这三种角色的组合构成了人世间最佳的亲密关系。
1. 镜子—— 认识和反省自我
2. 老师—— 激励与启发自我
3. 玩伴——陪伴彼此
个人启发:
1. 人类有其自身的防御机制
比如:责怪,批评,指责,愤怒…
愤怒是悲苦,不满足和失去信任感的组合。
这些防御机制只为逃避自身痛苦,将痛苦转嫁给给他人,然而无法最终解决问题。
只有关注对方内在需求,与对方坦诚相待,从爱出发,才能达到最终的和谐。
2. 原生家庭的影响
童年时从原生家庭中产生的问题,会在之后自己婚姻关系中重现。
一旦童年在家庭中受的创伤未经处理,总有一日会危及自身的婚姻。
(放牛娃的那些岁月)
3.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我们通往灵魂的桥梁。
4. 绝对的爱是无条件的
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与任何情境和情境无关。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出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走自己的路,那么就不是真的爱他们。
我们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自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曾经的稻田,现在的鱼塘)
5. 生而为人的痛苦
这也是作者在亲密关系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就是你非常有必要用全新的心态来面对亲密关系中浮现的痛苦。除了小时候受到的创伤以外,我发现自己心中还有更深一层的痛——
生而为人的痛。
这种痛似乎是由孤独感衍生而来的。许多人都有过孤独的感觉,不管身边有多少朋友和深爱的人都一样。
就算情绪最稳定的那些人,也会有寂寞、无助、绝望、嫉妒和空虚的时候。
(山间一处静谧处)
6. 从内部找寻自我需求
在生命中,我们早晚有一天会了解到,真理“并不”在“外面”。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
在外四处寻找之后,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
(捕捉到一角夕阳)
7. 不要试图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遇到问题时人经常犯的大错误: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扮演拯救者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事实上,拯救者本身也是问题的一部分。
因为这样,所以你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受害者,他们如果得不到帮助,就没办法突破自身所受的限制。
这等于否认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性——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他们所需要的所有事物。
其次,拯救者只不过是受害者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创造拯救者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痛苦、感觉自己很重要,以及得到“正面”的反馈。
8. 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不能够解决,是因为我们在非常有限的知识来源中寻找答案,却不懂得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和直觉来突破问题的框架。
只依赖旧有的知识,人们永远没办法成长——唯有吸收新知识才能成长。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每次妥善地解决问题之后,你都能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生活也变得更丰富了。也许你变得更自信、更聪明,学会相信生命,或是发现了自己的一项天赋。
如果你没有得到(或不懂得珍惜)一份礼物或宝贵的经验,往往是因为这个问题让你失去的事物,是你不肯放弃的。
(一回家就冒傻气的我)
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
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
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
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