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语录》日课(051~060)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1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60课/总第1288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李伯敏敏求所录

须思量天之所以与我者是甚底?

为复是要做人否?

理会得这个明白,然后方可谓之学问。


感受: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真正学问修养没有别的,收得放肆在外的狂“心”,归到本位,

每天找回自己的心,放在平旦之气中,此心永远中正清明。


二一附曰:

天之与我,复性做人!

理会明白,方谓学问。


圣人之学,

先立其大!

天地仁间,

次第行遍!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1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9课/总第1287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李伯敏敏求所录

不曾行得,说这般闲言长语则甚?

如此不已,恐将来客胜主,以辞为胜。

然使至此,乃师承之过也。

今之所以害道者,却是这闲言语。


感受:

行胜于言

质胜于文

修身为本

客随主便


二一附曰:

不曾行得,闲言长语,说来则甚?

如此不已,以客胜主,以辞为胜,口耳误人。

(圣学从来是行中知

一年传二年习三年用

知行合一行中知

真知真行又事行)


然使至此,师承之过。

所以害道,闲言闲语。

(心上明得

工夫行得

天性清明学圣贤

惩忿窒欲为大人

口耳之学娱口耳

误人误己误生生!!!)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1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8课/总第1286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李伯敏敏求所录

某之取人,喜其忠信诚悫què,言似不能出口者。

谈论风生,他人所取者,某深恶之。


感受:

忠信诚悫,言不出口,专于立身

谈论风生,他人所取,浮躁外求


先秦·荀子《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就不会有显著成绩;

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二一附曰:

忠信诚悫,言不出口,专于立身

(身心康宁,身家企国,天下太平)

谈论风生,他人所取,浮躁外求

(口耳自嗨,七情喧嚣,六欲蠢动)


师友24字言,

得先师陆夫子

元上妙意!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1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7课/总第1285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李伯敏敏求所录

近日向学者多,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夫人勇于为学,岂不可喜?

然此道本日用常行,近日学者却把着一事,张大虚声,名过于实,起人不平之心。

是以,为道学之说者,必为人深排力诋。


感受:

读书明理得其体

静坐体悟得其相

事上磨炼得其用

向外观用

向中照相

向内现体

把着一事,张大虚声

六欲外贼为非

七情家奴作歹


二一附曰:

近日向学,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勇于为学,岂不可喜?

日用常行,把着一事,张大虚声,名过于实,起人不平,为人所非。深排力诋,为人以惧。


外力外形 做外“功”

内志内气 做内“功”

六欲外贼为非

七情家奴作歹

最怕里应外合

最终买椟还珠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1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6课/总第1284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周清叟廉夫所录

知道则末即是本,枝即是叶。


感受:

庄子曰:

以道驭术,术必成。

离道之术,术必衰。


知道知世界,则一沙一恒河

明体会菩提,则一叶一金秋


二一附曰:

知道明体,混然自得。

触几动意,念会得中

达用应事,经世致用!

末本枝叶,万象纷呈。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0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5课/总第1283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周清叟廉夫所录

学者不着实理会,只管看人口头言语,所以不能进。


感受:

读书明理理入

静坐体悟体入

事上磨练行入


学者不踏实在事上磨练,

只把别人说的道理当做自己懂了,

于身心无益,不能进步。


二一附曰:

学者学为圣贤!

须是在

知行合一处

着实理会,

如是只管口头言语,口耳相传以为学

不在行中知,何处能进得!!!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0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4课/总第1282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周清叟廉夫所录

圣人教人只是就日用处开端。

如孟子言徐行后长,可为尧舜。

不成在长者后行便是尧舜。

怎生做得尧舜样事,须是就上面着工夫。


感受: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慢慢地走在长者之后叫作悌,快步抢在长者之前叫作不悌。

慢慢走,难道是一个人不能做到的吗?不去做罢了。

尧舜之道,只是孝悌而已。

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就成为了尧。

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就变成了桀。


有立志为尧舜之心,

方可为尧舜。

虽在长者后行,

而无尧舜之心,

不可为尧舜。


二一附曰:

圣人教人,日用开端。

徐行后长,可为尧舜。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素位初心,身心一如;

知行合一,听话照做。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07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3课/总第1281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语录下》

周清叟廉夫所录

后生看经书,须着看注疏及先儒解释,

不然,执己见议论,恐入自是之域,便轻视古人。


感受:

经者,径也,

天地君亲师之遗德也。


陆九渊的核心思想强调用生命实践来注释经典,

反对以毕生精力从事常规的文字注释,

他希望天下学子能中道而行,

为保持先王之道,性命之学而饱读经典。


二一附曰

后生看经书,看注疏解释,

恐轻视古人,执己见议论,入自是之域。


学问

得其大者

当如是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06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2课/总第1280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语录上》

严松松年所录

或问:“……既有立矣,缘何到四十尚有惑在?”

曰:

“志于学矣,不为富贵贫贱患难动心,不为异端邪说摇夺,是下工夫,至三十然后能立。

既立矣,然天下学术之异同,人心趋向之差别,其声讹相似,似是而非之处,到这里多少疑在!

是又下工夫十年,然后能不惑矣。

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故曰‘五十而知天命’。”


感受:

孟子理想人格六境界

1. 可欲之谓善:三十而立

2. 有诸己之谓信:四十而不惑

3. 充实之谓美:五十而知天命

4.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六十而耳顺

5. 大而化之之谓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二一附曰:

何既有立矣,四十尚惑?

有志于学,

富贵贫贱患难,不为动心,

异端邪说,不为摇夺,

是下工夫,三十能立。

(此处天性清明矣)


天下学术,立见异同,人心趋别,声讹相似,似是而非,多少疑在!

又下工夫,十年不惑。

(此处

七情六欲,事上见前!

惩得七情,窒得六欲!

得四十不惑!)


又下工夫,十年浑然,五十一片,曰知天命。

(此处

破二会中

天地人同德

故曰

五十知天命)



研道-《象山语录》日课

2022年07月0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课/总第1279课

(象山日课/传习+菜根+中说+象山语录=总课)

正文:

《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语录上》

严松松年所录

临川一学者初见,问曰:“每日如何观书?”

学者曰:“守规矩。”

欢然问曰:“如何守规矩?”

学者曰:“《伊川易传》、《胡氏春秋》、《上蔡论语》、《范氏唐鉴》。”

忽呵之曰:“陋说!”

良久复问:“何者为规?”

又顷问曰:“何者为矩?”

学者但唯唯。

次日复来,方对学者诵“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一章,

毕乃言曰:“……圣人赞《易》,却只是个‘简易’字道了。”

遍目学者曰:“又却不是道难知也。”

又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顾学者曰:“这方唤着规矩,公昨日来道甚规矩?”


感受:

规圆矩方

规以易知

金声也者

矩以简能

玉振也者


二一附曰:

何者为规?

何者为矩?

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在此处

元上光明处

遇事触几时

立得规矩

七情中

六欲和

事上生生不息

个中大规矩

善会

善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象山语录》日课(05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