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一本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 轻松做爸妈》。
作者高志宏、徐智明,是一对夫妻,都毕业于北京大学,此书是他们十几年的育儿经验分享。
有句古话说得好“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俩开公司、做饭、带孩子、写书,每样都做得那么好。
真的很纳闷,两个人怎么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答案就是书里,看下这三个细节:
1、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夫妇俩几乎都在“产后抑郁症”的阴影中徘徊,他俩互相鼓励:坚持、坚持,生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得承受这个选择的代价。
2、“感谢我们夫妻多年以来养成的理性讨论的习惯,它让我们乐于在无数深夜耗费无法统计的时间讨论如何养育孩子,并使一家人都受益于从反复讨论中获得的理念”
3、给大儿子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关于成长,除了看到人生高远之处,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建议:一是要高度自律,二是要建立自己的方法。”
这三个细节,简单说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发生问题时就事论事而非指责抱怨;自律又讲究方法。
一个人能做到以上这些,很了不起,一对夫妻能同时做到,那更是了不起。
在别的夫妻还在为丈夫晚归、老公不陪孩子、婆媳矛盾这些事情耗费时间精力争吵和发泄情绪的时候,他们已经手拉手一起往前跑了。
在这些大前提下,他俩能做很多事,并且做得很好,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 轻松做爸妈》里讲的好方法是“让孩子自主”,而“轻松做爸妈”并不是作者的目标,只是他们在育儿探索中附带实现的一个令人愉悦的成果而已。
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奔着轻松去的话,很可能对孩子不够尽责尽力,而且越到后面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会觉得更累更困难。
正因为此,书里绝大部分讲的是对父母的要求,作者对父母提出了四个守则:不断成长、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和平等交流。
在父母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再去教导孩子自主,事半功倍。
自主的孩子有什么好?
如何建立自主的规则?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情感?
先来了解下自主的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简称自我负责。
自主的好处有哪些,作者列举了很多, 比如更独立、更负责、更不人性、更懂你、不唯我独尊、不盲从。
单纯看字眼,感觉会有点抽象,举个关于负责的小例子。
比如针对孩子做作业,作者不要求什么时候开始,但要求保质保量,而且不可以因为晚睡第二天上学迟到。孩子的天性,总想玩够了再写,有时难免会做得比较晚。
但有自主意识的孩子明白,自己的选择自己得负责任,不会因为困了不写完作业,也不因为晚睡而不肯起床。
帮助孩子建立自主规则,具体来讲就是:谁的事谁做主,彼此保持适度界限,教孩子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举个例子:比如爸妈决定要二胎时,只需要先商量好,然后告诉大孩即可。
有了二孩后,分配到大孩身上的精力会少很多,如果大孩有抵触情绪时,需要做好安抚工作,但也仅仅如此,不用因为大孩不同意父母生就不生。
同理,如果完全是孩子的事,父母也不能越界,比如未经孩子许可,不可乱翻孩子的书包。
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目的在于让孩子获得坚定的内在力量,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
多少人,究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
我也有这个毛病,做选择很难,总想听听别人怎么说,大家怎么看,他们怎么想。
说到底,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多半只是不想承担选择的责任。
没有什么比“都怪你,这不赖我,全怪他”更轻松的推卸责任方式了。
说完自主的规则,接下来轮到父母该遵守的守则了,这才是最最难的部分:
不断成长、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
明智成熟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拿孩子的叛逆来说,其实不是孩子叛逆,是你成长太慢了。作者还重点说到,让孩子看到相爱的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相处方式,比如是否彼此敬重,是否能理性讨论问题,是否一起承担家务,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充足陪伴,首先孩子得自己带在身边,才有陪伴的可能。其次,陪伴不是人在就好,心也要在,跟孩子一起做些有趣的事。陪伴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爸爸也要积极参与进来。
充分尊重,明白孩子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和评头论足,更不要没完没了的叨唠和。
平等交流,主要体现的日常的点点滴滴中,跟孩子交流时,用心倾听。多跟孩子说让彼此愉悦的好言好语。
看完《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 轻松做爸妈》这本书,脑中冒出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好的家庭教育也是相似的,像本书的作者,他俩不仅仅是在教育理念上高度一致,不可忽视的是,他们本身就是自我负责、不断成长、完全自主的人。
这样的人,在养孩子的时候,是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储备,更是心理上的准备,不存在随随便便生孩子。
孩子到来后,期待的不是孩子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能不能给我长脸,以后要靠孩子之类的,他们的目标只是让孩子成为自由、独立、幸福的人。
有这些做铺垫,孩子成长得好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真正的轻松育儿 ,不过是厚积薄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