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处淡泊,朝野亲重: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作者:史遇春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胡俨——学达天人,智资帷幄;自处淡泊,朝野亲重

胡俨(公元1361年~公元1443年),字若思,南昌(今属江西)人。

胡俨天资颖悟,年少时节,他就酷爱读书。

胡俨曾跟随伯父虞部员外郎胡汝器学习经学;他还自己找寻贤达之士,或事之如师,或交之若友。

熊伯几曾以古文辞而自高。一见胡俨,熊伯几便极力赞扬他的文章有所养成,遂将自己的古文之法教授给他。

胡俨对天文、地理、乐律、历法、医学、占卜等方面的书籍无不博览。

朱元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胡俨在乡试中中举,名列第二。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胡俨参加会试,名列副榜之中。

副榜,明、清科举考试中,录取正式名额之外,另录取若干附加名额,称为副榜。

考中副榜之后,胡俨被授任为华亭县(今属上海)教谕。其时,胡俨虽然年轻,但是,他能够以师道自任,劝勉诸生,务求实学,励行简约,以变革浮靡风习;他每日亲自讲授,常常教学至夜半时分,即便隆寒酷暑,从不荒废;地方父老,对他皆称许看重。

后来,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礼俗,胡俨回家服丧。,

守制期满,胡俨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被改任为长垣(今属河南)教谕。为便于奉养父亲,胡俨请求朝廷就近授职,于是,他又被改派到余干县(今属江西)任职。话说,明代容许学官申请就近任职,就是从胡俨开始的,且自此以后,成为常例。胡俨在余干任职,还和在华亭时一样,尽心尽力,故而,士子都乐意跟他学习,他在当地的教学也成效显著。

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有人推荐,胡俨被授职为桐城(今属安徽)知县。在桐城任内,胡俨曾主持开凿桐陂之水,用以灌溉当地农田,为民众创造便利,当然,也使民众从中收获稼穑之利。据传,那个年代,本县境内有虎出没,伤及县民;为此,胡俨曾斋戒沐浴,虔诚向神灵祈祷,后来,老虎就遁逃无迹了。因为任内的惠民之政为当地人所感戴,县民还把胡俨供奉在朱邑祠内。胡俨在职,把“爱民”作为治理的根本,凡是可以方便民众、有利民众的事情,他都会亲身担当、亲自督导;民众有拖欠多年、无法缴纳的税赋,他上书朝廷、讲明情由,使其得以豁免。

胡俨曾经负责督管漕运,在三山停留,时值大风大雪,有商旅行至河水中央,船只翻覆,他命人立即救援,得救者三十余人。

曾有蝗灾发生,救灾途中,遇到在外逃荒、因饥饿而病倒的民众,胡俨命令下属搀扶救助,并安排他们住进民家,施以医药,给予饮食,最后,数百民众得以活命。

胡俨的治理作为,往往卓异不群,有识者认为,他将来必然会被朝廷大用。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副都御史练子宁[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年榜眼;建文时深见信任,升任吏部左侍郎,官拜御史大夫;痛斥朱棣篡权不道,被严刑处置,磔杀灭族]荐举胡俨于朝,说是:

“学足以达天人之际,智足以资帷幄之筹,必拔而用之,乃知臣言不妄”。

等到朱允炆征召胡俨来朝之时,燕师已经横渡长江。

朱棣领兵对抗朝廷获胜,攻入南京之后,胡俨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朱棣登位之后,说是:

“既然都说胡俨很懂天文,可以让钦天监试验一下他的才学。”

钦天监授命,对胡俨进行了考试。

考试结束,钦天监考官员上奏说是:

胡俨确实通晓象纬、气候之学。

之后不久,因解缙的举荐,胡俨被授职为翰林检讨,并授命与解缙、胡广、杨士奇、金幼孜、黄淮、杨荣等人一起,值守文渊阁。

胡俨在内阁任事之时,但凡皇帝咨询顾问,他都会从容思索考量,从来不会抢在别人前面、争着回答提问、以表现自己的才智,当时的舆论对他非常肯定;但是,他的回答,稍嫌戆直。

朱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胡俨晋升左春坊左谕德,仍兼旧职,在东宫侍奉皇太子(即明仁宗朱高炽),为其讲习,凡古今治乱得失,胡俨一定会向太子反复敷陈,以期有所裨益。

遭遇父丧,胡俨回乡守制,诏令夺情。

本年农历九月,胡俨被拜为国子监祭酒,自此以后,他不再参与朝廷机要事务。当时,朝廷严刑峻法,国子监也不能例外,国子生员假托有事,告假回乡,被查实之后,也会被判处罪行,外遣戍边。胡俨到任之后,立即上奏朝廷,请求废止了这样的做法。

期间,朱棣临幸太学,驾御彝伦堂,为胡俨赐坐,命他讲经。胡俨从容敷畅,朱棣屈尊俯听。听罢,朱棣很是高兴,对胡俨赐赉优厚。

永乐七年(公元1410年),朱棣驾幸北京,其间,他还将胡俨征召至行在。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北征,任命胡俨以国子监祭酒兼任侍讲之职,执掌翰林院事务,辅佐皇太孙(即明宣宗朱瞻基,此时还未册立,册立皇太孙,乃永乐九年事)留守北京。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改胡俨为北京国子监祭酒。

需要说明的是: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廷正式迁都北京。在此之前,明廷的都城在南京。迁都之后,南京仍保留各种体制,其层级自然下降;须知,迁都前后,胡俨所任,皆是国家最高层级的国子监祭酒,而非其他。

当日,胡俨作为馆阁宿儒,朝廷的大著作,多出自他的手笔;重修《太祖(朱元璋)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等,他都在其中担任总裁官;他擅长书法,进呈皇帝的歌颂诗文,词翰并美,朱棣特别关注;他主持国学二十多年,能够以身率教,一行一动,皆有师法。

洪熙改元之后,胡俨以身患疾病为由,请求退休,明仁宗赐予敕书,对他进行慰劳奖励,并进升他为太子宾客,仍兼祭酒。胡俨退休之后,朝廷还免除其子孙的赋税徭役。

明宣宗即位之后,朝廷以礼部侍郎之衔征召胡俨,胡俨辞谢归家。

胡俨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皆以师礼对待他;胡俨与这些人交谈之时,从来不会谈及自家的私事;他自处淡泊,平常的衣食,仅能自足;凡是涉及是非、利害、可否,他都会仔细审度,以求臻于至当,惟恐给人带来不好的后果;与人相处,意见不合时,他会立即退避,不与争辩,因为这样,无论在哪里,他都能维护好他人的情谊;他曾上表,请求重视许逊(晋朝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尊称“许天师、许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为四大天师。)、韦丹(唐代循吏、水利专家)的庙祠,每年春秋,进行祭祀;他曾主持修葺白鹿书院。

当初,胡俨在担任湖广考官之时,看到杨溥(明代名臣、“三杨”之一,官至首辅)的文章,非常惊异,并在其上题写道:

“此文作者,必能为董子(董仲舒)之正言,而不为公孙(公孙龙)之阿曲。”

世人都认为胡俨知人。

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胡俨去世,终年八十三岁,朝廷遣官谕祭,并命有司营葬。

胡俨著有《颐庵文集》。

关于胡俨,可参看《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胡俨传》、《国朝献征录》卷之十二《内阁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胡公俨传(黄佐)》、《今献备遗》卷七《胡俨》等。

(本篇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处淡泊,朝野亲重: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