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容貌焦虑,树立审美新风尚

康德有言:“‘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追求美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但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今的社会充斥着一种焦虑,不是“知识焦虑”,不是“能力焦虑”,而是“容貌焦虑”。医美行业的发展让“美”变了味道,变成了一种追求极致的外在美,甚至连男性都未能避免,甚至有一股“阴柔之风”在男性中悄然滋长。“美”究竟是什么?美是绰约的风姿,更是傲然的风骨。拒绝容貌焦虑,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已刻不容缓。

拒绝容貌焦虑,要规范医美行业的过度整容问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外在的美纵然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惊艳,但这种美往往是浮于表面的,是短暂的,要想获得真正的美,还需“向内开刀”。被评为“中国乡村最美教师”的张桂梅,将一千八百多名大山里的孩子送进了大学的象牙塔,阻隔了贫困的代际传播。由此可见,“美”的定义绝不仅是容貌之丽,更是大爱之心。医美行业为了赚钱谋私利,鼓动大众“全面开刀”,制造“精灵耳”“高颅顶”“直角肩”“漫画腰”“冷白皮”……种种噱头加剧了大众容貌焦虑,为此,要规范医美行业的过度整容问题,引导医美为真正需要医治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拒绝容貌焦虑,要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容貌认知。相比古时,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护肤产品的更新迭代,人类的容貌之美只会有增无减。但社会的容貌焦虑竟也节节攀升,其中的原因不由引人深思,原因便在于美的标准过于单一化,过分追求外在之美。其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绚丽的美,“谈吐如兰,气质出众”是高雅的美,“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是倔强之美,“回报社会,心念祖国”是大爱之美……凡此种种,皆可称之为美。建立多样化的美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认知。

拒绝容貌焦虑,要涵养风朗气清的社会文化。镜头下的“明星”、有传播效应的“主播”、极具影响力的“新闻者”,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下,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能快速的在社会上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正视容貌问题,不以“整容”为捷径,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能力,拒绝“唯颜值是从”,促成社会审美文化向好发展。

杜甫有诗曰:“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如今,佳人遍地,如天之繁星,不可计数。”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女警”,“最美社区工作者”的出现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容貌焦虑不该成为当代青年的困扰,向阳而生,你们就是最美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拒绝容貌焦虑,树立审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