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来》父母做对这三点,孩子自然长大!

孩子慢慢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赶着时代的潮流,卯足了力气给孩子充电、补习,尽量不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小树苗早日长成参天大树。可“拔苗助长”的结果自不必重复,这样的结果是父母们希望看到的吗?

讽刺的是,父母的殷殷期盼在孩子的眼里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孩子也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与之同时也失去了母子间的亲密无间。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重拾笑颜,自然长大呢?答案就在龙应台的这本书里《孩子慢慢来》。在这本书里,她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孩子自由地思考;用耐心、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慢慢长大。”

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是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著有《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大江大海1949》和编《人生四书》

今天与大家分享《孩子慢慢来》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从挖掘孩子的秘密、抛弃固有的观点、导向正面的品格的三个方面,让孩子重拾笑颜、自然长大。


一株小树苗慢慢长大!

01 挖掘孩子的秘密


探索自然的美妙!

大人该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慢慢来”;而孩子自己,也无需着急,慢慢来。

做父母的应该都知道,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一步步学会走路说话的阶段,他们是不是每天都对身边的人或物充满好奇?

小小的人儿在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个问题接连问上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了?这时的爸爸妈妈们是不是耐心描述与解释从而扩大孩子的词汇量?是不是跟着孩子一起去探究那广阔的宇宙空间?

父母对待孩子这些天马行空问题的态度决定着孩子是否还保持着对探索新事物的热情,这种热情也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兴趣满满的孩子,将来他的学习态度也是正面积极的。

成为父母之后,特别是宝妈们,为了照顾孩子,可能也需要忍痛割爱回归家庭。有时会有心有不甘,但是看着小小的人儿趴在胸口寻找安慰的样子,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值了。当龙应台的朋友问她是否心甘情愿地在家陪伴孩子时,龙应台慈爱地看了一眼趴在身上的华安,母爱的满足不言而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终究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关系。看着小人儿逐渐自己走路、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背影,父母既欣慰又不舍之心,做父母的我们感同身受。

所以,请慢下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起跟着孩子感知自然、体会世界的美妙。小人儿的依赖、辛福感是我们父母所追求的。毕竟等小人儿长大以后,就只有目送孩子的背影了。

02 抛弃固有的观点 


妈妈的三观正是孩子幸福的砝码!

在养育孩子的关系中,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中国式婆婆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如果在育儿问题上有分歧,没有妥善处理,整个家庭氛围就会处于一种紧绷状态,从而影响孩子、夫妻关系的融洽。

所以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的互相理解对孩子、孩子父亲、夫妻关系无不是家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个有爱的家庭是孩子自然成长的沃土,快乐的源泉。

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父母非常热衷选择经典的书籍,但是经典的作品的一些情节是按照当时的情境设计的,是不是还适合给现在的孩子阅读?这些问题值得父母们考虑。

龙应台在华安小的时候,经常会讲经典故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华安会和他的小伙伴扮演其中的情节,作出令人忍俊不禁的举动。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反思了经典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否对当下的孩子适合?

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也思考过经典作品所要表达的观点呢?例如灰姑娘的故事:是不是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嫁给一个有钱的王子?为什么不教育女孩子拥有独立人格、追求自我价值观呢?

势均力敌的爱情才是最美的爱情。诚如郭晶晶与霍启刚的爱情就是:你是豪门,我是世界冠军。豪门很多,可世界冠军只有一个。

所以一些文化上的东西方精神财富的诸多人性之迂腐、不合理的价值观已不再适用于教育孩子的伦理道德准则了。

每位父母所经历的童年时代都不一样,而童年的经历往往决定了自己的一生,也影响着对后代的教育。因此,父母如果参照自己的童年经历,才会深深体会为什么让孩子“慢慢来”。

孩子的教育启蒙和知识深化都是遵循渐进的发展规律,不能一味采用拔苗助长或“压垮小树苗”的教育方式。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天真烂漫、充满好奇的阶段。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感知外面的世界、培养良好的三观。归还小幼苗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03 导向正面的品格


慢慢长大的小树苗

“慢慢来”意味着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有时父母的期望就像无止境:孩子考了95分,下次目标就是100分。这样越来越高的期望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的学习动力、兴趣是需要小心呵护、给予支持,而不是一味索取。

“慢慢来”也代表着耐心的教育态度,当孩子有问题提出时,请给予耐心解答;当孩子有话想表达时,请耐心倾听。

当孩子犯错时,请给予耐心教育,不贴标签、不恐吓、不打骂。孩子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不上纲上线,给予孩子反省的机会,走出自己的误区。

还记得去年上海一个青少年由于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争执,其母亲被叫到了学校。在母子俩开车回来的路上,这位激动的母亲还是气愤难忍,一路责骂,这位少年最终一跃跳入江中。悲剧已发生,人生没有太多如果。如果这位母亲能够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新生,也许这对母子还能有说有笑戏说日常琐事。

就像纪伯伦说的那样:“让自己变得像一个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昨天已经过去,生命向前奔涌无法回头。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孩子的飞翔是你强健的姿态。

所以父母们如果能够挖掘孩子的秘密、抛弃固有的观点、导向正面的品格出发,让小幼苗们“慢慢”长大,幼苗们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把探索、感受、表达和改过的自由还给孩子。

请相信,内心充盈、自然长大的孩子快乐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慢慢来》父母做对这三点,孩子自然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