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明:创造文学精神财富 鼓舞人们走向自强——浅谈作家沈裕慎纪实文学选《风荷忆往》作品的主要特点

创造文学精神财富   鼓舞人们走向自强

——浅谈作家沈裕慎纪实文学选《风荷忆往》作品的主要特点

胡永明



最近,我应邀到上海市作家协会青浦文学营参加“沈裕慎纪实文学选《风荷忆往》研讨会”。会前,我拜读了沈老师的新著《风荷忆往》,感觉此书有些不同凡响之处,其中的纪实文学作品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题材广泛。现在的许多作家写散文随笔等纪实文学的作品,往往有些自恋的情结、自高的心结,写的多是自己及其有关的人物、事物和景物,就像是在一篇篇地累积成自我传记。这样写,题材上比较狭隘,常常需要挖空心思地去追索、去寻觅自己有生以来可写的内容,但是最终还是免不了会有真正被挖空的时候。而沈裕慎老师境界比较高,眼界比较宽。他的新著《风荷忆往》有55万字,66篇文章,其中写自己的基本没有,或者说很少,绝大多数写的是一些单位、一些人物和一些当前社会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安置等问题。他写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名人传记等作品的题材很广,开掘很深。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着眼于在社会生活之中来挖掘需要写的、可以写的素材,使生活成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广大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们学习的。

二、写法新颖。在当代作家中,像沈裕慎老师这样的作家是不多的。一般的作家有文学的单一的知识结构,从事文学的写作;而沈老师有公文、论文和文学的双重的知识结构,他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就有不一样的特点和风格。沈裕慎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有从军保家卫国的经历,有担任报社记者、编辑采写宣传的经历,有在企业当党委秘书、厂办主任、职校校长、厂长等从事办文办会、培养人才和发展经济的经历,还有作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以德育人的经历。我看了沈老师收入在《风荷忆往》中的作品,推断出沈老师在文字方面的基础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方面有扎实的写作公文和论文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厚实的创作文学作品的基础。所以,这本书中的不少篇章,从文字上来讲,实际上是公文写作和文学写作相结合的一种优化写作。当然,首先是文学创作。一般来说,文学创作讲究生动性,但在层次上、结构上是不一定太讲究的。而沈老师的文章,谋篇布局是非常精到的,层次结构是非常清晰的。一般的文学作品,二级标题,往往就是一、二、三……,至于写了些什么,让你读者自己看了以后去理解、去归纳。但是,沈老师文章的二级标题,好多都是写明的。如收入书中的《走向辉煌通华路——上海通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纪实》一文的二级标题分别有“抢先一步立足浦东”“参与竞争更显风流”“关心职工团结拼搏”“创业12年 12年辉煌”等。他每个部分写些什么,让你心中大体有数。他的一些文章,会采取不断总分的写法,有大总分,还有小总分,脉络非常清楚。就像一棵树,下面有树干,分出几个大枝;各个大枝再分出小枝,然后是树叶和鲜花。沈老师文字功底相当扎实,已经形成一种比较独特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文风,一种谋篇布局、层次结构、表情达意非常清晰的特点和风格。这种风格,是基于他的特殊知识结构而形成的,没有或者缺乏这种知识结构的作家,是很难写出这种纪实文学作品来的。这一点,我与沈老师大体是相仿的。我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期间有长达15年多专职从事文字工作的经历,又一直从事文学创作,所以对沈老师作两种结构、两种基础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的判断,是由我的经验作为依据的。

三、价值显现。我觉得,沈裕慎老师的这部《风荷忆往》中的纪实文学作品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有文学价值。这些作品,阅读起来,可以有艺术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借鉴起来,从选题、立意、描写到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都有好多可取之处。第二,有政治价值。现在的一些作家、诗人以及一些文学爱好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太考虑政治问题,往往写自己、写小我,甚至不顾社会影响。而沈老师的这本书恰恰很有政治价值,歌颂真善美,充满着正能量,激发人们向善、向上、向前进。第三,有社会价值。他写一个企业,写一位作家,在《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出来,使大家看到这个企业的优势所在和这位作家的成功之处,既是对这个企业、这位作家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向社会和大众推介,实际上就是对这个企业、这位作家很好的扶持。文字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而最大的效益莫过于对社会发展进步所产生的正向效应。沈老师就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的人,他以文服务社会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沈裕慎老师在《那段上海往事——<风荷忆往>纪实文学作品选后记》中写道:“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中国人的人格光辉,是我们自信的依据,是我们走向自强最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以书写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人格光辉,激起和提振中国人的自信力,鼓舞大家走向自强为使命的优秀作家;就是这样一位以创造文学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的优秀作家。


沈裕慎,本名沈裕生 ,笔名袁亮、沈泂等,1942年11月27日出生于上海的安亭,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百多万字,并多次获奖。著有《信仰的追求》《紫气东来》《一页知春》《风荷记忆》《风荷随笔》《行旅印痕》《游历影像》《我的花溪情缘》《心在山水间》等散文随笔集。散文作品曾入选《建国六十周年中国作家诗文大系》、当代作家经典丛书《中国当代散文精选280篇》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等书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永明:创造文学精神财富 鼓舞人们走向自强——浅谈作家沈裕慎纪实文学选《风荷忆往》作品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