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仁者以财发生,不仁者以身发财。
孟子: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
如道德经上的两句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换句话说就是盛极必衰,消极必长。
所以,古来圣者,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是义务心重,权利心轻。而义务,亲是自己觉得我对他还有义务应尽,这就是谦,世间作恶的人,不过是权力心重,没有义务心,古语说"重利轻义"正是谦德的反面。
一切道德都在谦德里面,由谦发动,对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对社会人群就是忠信礼义廉耻。
02
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华严经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所以我们为善加福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福,我们为恶加害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祸。
凡事用巧取豪夺的方法所得到的财富地位一定是更为快速地背出败落,唯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积善的后代,才能够确实地保有家业,并且是可大可久啊。
03
保富不如不富,富众方能富己。
知之非艰,行之维艰。
04
断除习气说。
古来圣贤教人和律己,都是以改过迁善为目的。
习气源于六根所染。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眼根习气重,专门闹好看的。如好美色,再因美色来讲究衣饰珠玉种种奢侈。
耳根习气重,专门闹好听的。
鼻根习气重的,格外讲究闻。所以有几十元一瓶的香水,几百元一瓶的鼻烟,把这样的嗜好当做了一件大事来做。
舌根习气重的,专门讲究吃。舌根习气重的,总觉得谷疏味淡,不能快口,必须要有血肉之品才能叫舌根满足愉快。
身根习气重的,衣服要细软,气雾要粘墙,房屋要舒服,用了一回好的之后再看见差一等的事物,就不如意。
意根。
意根的习气最多也最难察觉。意根的习气,略而而言之,就是贪嗔痴三事,又再约而言之就是我见的执着。
贪念。
不外乎饮食男女的欲念和功名利禄的思想。
嗔念。
一个我字,横亘在心。人不如我意,事不如我意,便生嗔念,其至于天理,人情不如我的意,也要恼怒。所以说嗔念是由于我见的执着来的。
痴愚。
有许多人在局外谈论别人糊涂,怨骂别人愚蠢,及至身入局中,就糊涂愚蠢像那一样。认为我绝不是如此糊涂愚蠢的却不晓得这一个值执"我为是"的念头,就是愚痴。所以说愚痴是由我见执着来的。
五根的习气犹为易拔,意根的习气最是难除,因为难除所以才叫做习气。
05
断除习气之法。
孔子教人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克己自励。
孔子自己断除习气的功夫是,毋意,毋比,毋固,毋我,这完全是破除我见执著罢了。
又教颜子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破除我见执著,须是发慈悲心,无为心,平等心,恭敬心,卑下心,明觉心,又去尽染著心,杂乱心,见取心,骄慢心,懈怠心,机巧心,名誉心,方能到复礼归仁的地位。
如勾践,恐怕富贵逸乐的习气淹没他的勇猛精神,特为除去垫褥,夜卧柴堆之上,日里尝苦胆汁。
大概六根所喜悦的所倾向的都是习气,这习气所表现的就是骄奢淫逸。
从性情所倾向,心意所喜悦的努力去节制,把所倾向的要克制不做,把所不喜悦的以为难的努力要做。所以王阳明说,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
克己省察。
曾文正公最注重的是戒骄戒惰戒奢。
他说,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宴起为第一义。他又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如何能自强自胜?
需要先有决心,就是立志。如曾文正公,立志30岁后不再吸烟。46岁以前做事无恒,后深以为戒,大小事均尚有恒。
明理力行。
孔子教人笃行之前,必须先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所以孔子释迦牟尼教人都是从明字入手,大学明明德,中庸自识明,佛家重修慧求明觉,都是一个意思,这个明字,是做一切功夫的终点。
06
修慧之法。
若问慧如何修法?
佛教孔教都教人修慧。佛教说的是戒,定,慧。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孔教说的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所得,是指明德,就是智慧。止于至善,就是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你勿动,克己复礼,都只是戒的功夫。有了这样持戒克己的功夫,自然得定了。
1.持戒克己,止善复礼。
所谓持戒克己,止善复礼,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磨练自己的意志,要把自己欲念所喜做的事情勉励不要做,自己私心所不喜的事勉励的偏要做,这叫做勉为其难,若是不难,就不算克己了。
所以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佛教说的,要从难处做去,就是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难行处能行,难受处须受。若不是这样就事磨练,断不能改过迁善。
所以,佛教的由戒生定,孔教的克己复礼,知止有定,都是要就事练心。
先把这容易散乱的心,使它受范围节制,使它遇着情欲气性发动的时候,心能定静,不摇动,不走失,就是持戒克己的目的了。
2.由定发慧。
由定发慧,这个境界,有浅有深。
凡是忙乱轻躁的人,每每糊涂谬妄,安详镇静的人,方能清明决断。
又是讲到最高的智慧,如孔教的克明俊德,知性知天,佛家的妙明觉知,明心见性的境界,这还不是我们寻常人用语言文字可以说明的。
大学说"定静安虑得",中庸说"诚则明也",又说"自成诚明谓之性,至诚复性",当然是定静到极处的境界。
周张程朱陆诸子都是教人学静坐,甚至于教人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王阳明在龙场终日静坐,忽得慧悟,发明良知的学说,简直是禅宗坐禅开悟的一个样子。近世的曾文正公,也是每日静坐定为日课,所以学问事业成就高于常流,也是得定静的功了。
3.苦行明智
物质上享有便利的人精神上一定退化,所以欲要道德智慧增长,除非是从艰苦中历练出来。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又称颜子,箪食瓢饮,能乐为贤。
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智者,恒存乎疢疾。疢疾即患难。又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曾文正公也说,智慧愈苦而愈明。
有一句俗谚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何谓自在呢?就是顺从欲念。性喜自是利己的,顺从所喜欲,就是自在。克制欲念不肯随心遂意的就是不自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己系人欲,说克己复礼,就可知人欲所在,就不是仁。人是天理,克制人欲恢复天理就是圣人教人的目的。恢复天理,就是恢复本体原有的仁义礼智的良心,自然智慧道德都具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