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工作细胞》的一点小感想

《工作细胞》原本诞生于清水老师的随笔手稿。

起因是妹妹觉得高中生物太晦涩难懂(其实我觉得还好,都是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多讲),于是拜托清水老师“如果能把这些画成漫画来教我就会好懂很多啦”。

清水老师:诶,我觉得可以。(开始肝稿)

于是《工作细胞》就因为这样一个想法诞生了。

这部漫画首先画风和制作都称得上是精良之作。对于场景、人物的作画在动画化之后都保持了不输于漫画原作的高水准。经过上色的动画作品对于色调的调配和质量也把握得很好。作者在人设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主要的几个工作细胞都在拟人化的同时将细胞本身的机能结合到了形象和设定上,比如说白细胞的游走、吞噬能力,血小板因为体积小所以是小孩子的形象,B细胞具有产生抗体的能力所以可以用喷枪无限发射抗体之类的梗。这部动画是全龄向的成功之作,成为了2018年年度番剧。

在具有科普意义的同时,《工作细胞》善于用拟人和场景转化让科普知识变得有趣易懂。比如说对于中性粒细胞大家族的介绍,拓展了我对细胞形态的认识:单核细胞在进入血管后仍然是未成熟的细胞,但是也具有中性粒细胞中最强的吞噬能力,离开血管后就会发生变形运动成为巨噬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进入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后变成肥大细胞。同时还了解到一些相对冷门的知识,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虽然对细菌和病原体的吞噬能力比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能有效对抗寄生体内的寄生虫。通过附着在NK细胞表面的多巴胺颗粒,可以激活其表面的LAK-1分子杀伤活性,从而有效地攻击癌细胞、恶性肿瘤以及病毒。T细胞、辅助T细胞等需要在胸腺经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具备担任免疫系统武器的能力,前身是多能干细胞等等。

最后我认为这部动画还具有很深刻的人文意义。从未被激活的初始T细胞没办法对细菌和受到感染的体细胞进行攻击和吞噬,对自我感到绝望和无力,表现了对人类自我认同的理解。嗜酸性粒细胞因为吞噬能力太弱遭到其他细胞的非议,最后在对抗胃部寄生虫的时候大显身手,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坚持。杀手T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家族虽然承担着保卫红细胞、体细胞等体内成员的责任,但是两者并不互相理解,甚至彼此疏远、相互误解,点出如今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交流的问题。癌细胞出生于一个出现复制错误的体细胞分裂期,刚刚获得生命的他立刻遭到了其他免疫细胞的追杀,在亲眼看见自己的伙伴被杀死之后幸存下来,然后通过疯狂的增殖感染体内的组织,并且图谋暴力围殴不知情的免疫细胞以致他们于死地。癌细胞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强烈的求生欲望,希望自己可以不被憎恨,像一个正常的细胞那样生活下去,但是癌细胞的存在却是对人体本身的巨大伤害。白细胞在癌细胞重伤的时候对他说:“我想,你也是个细胞。”在人类的社会中也是如此,异类的出现和存在是令人怜悯的,但也是令人憎恨的。就好像将一个染上无药可医的传染病病人杀死或者隔离,由其自生自灭一样,为了保住大多数的性命和利益,异端的个体往往会被剥夺存在的权利。在最后身体的主人遭遇生命危险的时候,细胞们为了拯救这一副身体拼命采取一切措施,尽管大多数的工作细胞都会在这一场灾难中牺牲,为了留住自己曾经存在的这个世界,工作细胞们都坚持工作到了最后一刻。

一次细菌入侵就能够让大量红细胞被溶血,一次感冒就能让大量体细胞遭到感染而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对象,一次寄生虫感染就会在体内出现世界末日一样的骇人恶兽,一次花粉过敏就会让体内出现组织胺洪涝灾害,一次中暑就会让细胞们的世界遭遇干旱末日,一次抗生素摄入就可以发动无差别攻击让细胞和病毒两败俱伤,一次擦伤就会在体内开出无底深坑并且引发细菌大量入侵。面对这样不太平的日子,细胞们仍旧为了你努力坚强地活着,靠自己的力量去化解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沉重而危险的挑战。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自己身体的健康,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你身体里面37兆2千亿个很努力地生活的细胞。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工作细胞》的一点小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