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观看高子阳执教课文《落花生》有感

    听完高子阳老师的《落花生》,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碧波荡漾的湖面,在荷花、荷叶、荷香里,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乘一艘小船,撑一支竹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船后激起串串涟漪如星星般耀眼。他们引经据典谈着诗词歌赋,谈着人生哲学,谈着名家名作。 多么美好的画面呀!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去探索更深层的受益终生的知识和内涵,真正地让课文在语文学习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课堂伊始,高老师以“学习了《落花生》一课给自己带来什么思考或学习带来什么变化”的问题导入新课,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也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哲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种举措。

      接着高老师依次出示了《七步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石榴》《四时田园杂兴》等古诗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杨万里是中国第一位写石榴的诗人,许地山是第一位以落花生写散文的作家,还告诉学生经过查阅书籍,经史料考证得知明朝之前没有诗人写落花生是因为元末明初之前,我们国家没有落花生,落花生原产自南美洲一带,十六世纪才传入中国,十九世纪末(清朝末)我国才广泛种植。

    在诗词歌赋、古典名著里徜徉,引入更多的经典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向学生传递了学习上要有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的学习意识,对学生个人文学素养的发展有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在广泛的、反复的阅读中去发现、提取教学中需要的“价值点”,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高老师给学生传达“史料考证”的研究方法后,再去激发学生深一步思考问题:猜一猜在四大名著中,哪本书中会有落花生?有价值的问题一定是在查阅资料、反复考量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些是课文里、教参里没有的,所以教师要有这种觉悟和准备,阅读,阅读,再阅读,用课文去教语文。

      课文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沃土。课文《落花生》里有两个时间词——“几个月”“今晚”,为什么九个月的事写了一段,一个晚上的事写了14个自然段?传递给学生“详细写”和“略写”要灵活使用,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去践行。高老师引经据典,课堂上利用较长的时间说“落花生”,是希望学生爱上落花生,写落花生。播下爱落花生的种子,教给他们写下爱的方法,给予他们爱落花生的希望,相信爱的能力定会悄然而至,我想只要用心,学生们一定能写出更多的落花生。

      一颗小小的落花生怎会有如此大的魅力?高老师的课堂内涵丰富是源于他研究了落花生,研究了许地山,研究了相关的文学作品,他一直进行着课堂深度教学实践,用一篇课文引领学生读一本书或多本书。在这堂课里高老师推荐给学生四首古诗,《红楼梦》《落花生——少年许地山》《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萤灯》等几本书籍。这么深刻的课堂怎能不让人拍手叫绝?他的书目推荐不是简单的书籍介绍,而是在自己研读的基础上将内容、感悟和收获与学生分享,去引领、激发学生去学习,触动他们想看的欲望。

      不读书,不带孩子多读几本书就不能教出课文的内涵。听完高老师的课,我马上从网上购买了一本《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的,“一文一书”“一文多书”才是语文教学该有样子,撑一支竹蒿,在书本的长河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