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的东西

     

图片发自App


从寒假开始我就再也没写过什么东西了。寒假的日子要么是东奔西跑,去这家吃饭、上那家做客,要么就是待在店里、待在家里,和大人、小孩一直在一块,没有了兴致要去看看书看看电影,一直是快节奏的娱乐方式,比如看哔哩哔哩的小视频、德云社、京剧二六或者反复看的综艺。开学了则一直在追电视剧,从《小女花不弃》到《逆流而上的你》再到现在热播的《都挺好》。

   

图片发自App


  自己倒是知道要看书,但是就是看不进中长篇的书,这段时间倒是看了很多的短篇小说,大刘的、阿加莎的也反复看了些许,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真的超级厚,而且还分上下册,我借书的时候没注意,以为两本都是一样的呢,结果就拿了第二卷,开篇直接就从集体各个帝国讲起。不过就算借了也没用,因为一个月根本看不完。突然想借这本书是因为陪舍友去借书,觉得从宿舍走到图书馆那么远一截路,不能白去。这本书我是在听阎鹤祥的评书《刘汉臣之死》的时候听他介绍的,一直想看看,但是我的几个看书的软件里都没有这本书,网上也没有资源,于是就借了这本书。因为这是本历史书,讲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事,基本都是一五五几年的历史。不过书讲述的方式很有意思,很像我高二高三的历史老师杭主任,讲历史故事很有自己的看法,即便是课本讲义里的白纸黑字,他也会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有一句话叫“没有历史,只有史观”。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谁知道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我到现在也还没有看完,不过它之于我的益处在于这本书里的一些事件大多已经有了明确的结果,我能够将他们与我所知道的中国或者西方历史、当下联系起来,我还发了朋友圈:“我觉得从贝尔格莱德战役到莫哈奇战役再到维也纳被围,充分反映出宗教统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如直接的专制主义统治来得长久稳固的。”引发了我叔叔强烈的族类意识,他给我评论了“宗教统治靠的是嘴,专制统治靠的是手,说不如做!”

图片发自App


瞧瞧我叔叔这末尾包含情感的叹号,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还有被一些人物逗笑的,比如“查理·德·根特,男,1516年改称查理一世,1519年又改称查理五世?继承了费迪南的王位这么兴奋的吗?”又或者是对于曾经辉煌的宫殿的遐想:“今晚梦里是住在安基奥里宫还是奥斯曼帝国素丹的宫殿呢?苦恼。”翻着翻着突然觉得我的朋友圈还挺有意思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段时间看了几部电影,也简单的介绍一下。

        第一部是《无名之辈》,全片讲的都是方言,一开始还没听出来是哪里的方言,感觉很像是四川话,后来影片看到最后才知道是贵州话,舍友说西南地区的方言都是很相近的,不像我们南方,隔了一座桥就听不太懂别人讲什么了。我认为这部片子是值得上电影院看的,整个故事的呈现方式是喜剧,但内核是悲剧。这部剧的结局两个小偷抢劫还是被警察抓了,我觉得这是很棒的一点,有很多剧写成大团圆的局面,里面该受到惩罚的人没有受到惩罚,给他们安排一些奇迹的片段,然后就变成好人了,我觉得特别不合理。这部片子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联系,都有自己的丰满的故事和性格特点,有各自圆满或者不圆满的命运。

图片发自App


      任素汐的演技真的棒,她演的马嘉琪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她那操着一口贵州话骂人的片段太精彩了,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遭遇了生活不幸、对生活绝望、迫切寻求了断而不得的一个普通的小市民,生活的气息被她表演出来了。

      后来就是大年初一上映的几部片子了,《飞驰人生》、《流浪地球》,这两部我上影院看了,大概说两句,在这里不作细说,留着在后面专门写它们的文章里说。

图片发自App


《飞驰人生》我认为最精彩的点在于它把赛车的激情表现出来了,在电影院里可以直观感受到赛场的魅力,我想赛车手去看这部片子的感受更深吧。

      接下来就让我吹一吹《流浪地球》的彩虹屁吧!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我很久之前看了原著,本来还担心内容难以做成大制作的电影,看了电影后我发现,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书的前半部分,改动的还挺大的,加入了更多人文、人情的东西,冰冷、奇幻的科幻元素更像是给这部电影做了一个背景板,它讲述的更多的还是人的故事,情节的设计很精彩,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打破了大团圆式的规则,越讲越多停不下来了,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但是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幕式,它已经做得十分漂亮,十分推荐大家去看。

图片发自App


      接着是《悲惨世界:25周年纪念演唱会》,这不是电影,是歌剧,但是我觉得它和电影的功能是一样的,所以就放在一块儿吧。我先看的还不是25周年的,是10周年的。说实话,因为我不是专业的,而且对音乐也不懂,只是欣赏的份,所以以下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当下看法。我觉得25周年版的比10周年版的唱的更好,表现力也更强。它的代入感让我很惊讶,我以前没看过这样形式的东西,类似的只看过《芝加哥》,但是《芝加哥》就完全是电影的样子,《悲惨世界》就是很单纯的直接站在演唱会舞台上,然后画着人物装扮的演员轮番上场,用歌唱和表演推进情节,很独特的表演方式,有一种高级感,虽然很长,但是看完也是让人短时间内难以平和下来,可见其剧情感和表演的感染力。

图片发自App


      后来看的是一部以阿富汗地区为背景的电影:《养家之人》,是动画片。听说还获得了奥斯卡大奖。没去细查。这部是我看的第一部以阿富汗地区的现实背景的电影,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关注了真实的中东地区的战争,反映受战火压迫的家庭,也反映了男性女性间的不平等。这是一部很少见的直指现实矛盾的电影,我觉得这个剧本采取动画的表现方式,大概是因为有很多东西是真人所表现不了的吧,动画可以创造更多的细节。

图片发自App


      噢,突然想起来在这之前我还看了《祖宗十九代》,没错,就是郭德纲导演的那部电影。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咖云集,全部都是知名度高的,啧,听说都是冲郭老师面子、德云社面子来的,可想而知郭老师的面儿有多大。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相貌不扬但是富有才华的男子通过翻家谱穿越到过去,希望能够改变基因,最后认识到漂亮不重要的故事。整个故事挺扯的,偏玄幻。搞笑是挺搞笑的,但是有不少的笑点太刻意了,而且过密,反而失去了一些笑声。电影的制作也挺粗糙,哎呀我的天,身为一个德云女孩,这样吐槽桃儿的电影有点过意不去。但是这部电影已经比很多的电影好看多了,甚至还有几个感动的点,剧本和细节都还可以。

图片发自App


      清明假期的时候在家看了电影《理发师陶德》,对于像我这样胆子小的人看这个就是折磨。看这个是因为上学期很火的一个电影叫《芝加哥》,我看弹幕和评论里有一个网友提了一句这个电影,我就把它记在了便利贴上,贴着贴着就忘了,所以现在才看这部影片。

图片发自App


      整部片子的是暗黑的色调,讲的是一个理发师遭受压迫后复仇的一系列悲惨故事,反映的伦敦的黑暗。这部片子的主角陶德是海盗船长杰克,女主角是红皇后,导演是史泰龙,还有配角很多都是哈利波特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剧本写的也很好,有一点点动漫《黑执事》的感觉,都是黑暗的伦敦,在普通街道里发生的悲惨故事。镜头的转换有一种恐怖片的感觉,画面部分很残忍、很血腥,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感,我胆子非常小,可能别人看了没觉得有什么。总之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写这篇文章不专心,写两句断十天的,所以时间有些模糊,跨度挺大,中间肯定看了很多别的东西,就不一一赘述了,赶紧这么久,也该收尾了,就赶紧结束吧。

      就在昨天四月十号,人类第一张黑洞的照片问世了。撒花撒花。我没想到这么快,我记得我上高二的时候微博上关注的几个科学航空类的博主说,拍这张照片很难要很久,把这张照片洗出来还得要三五年。我今天上微博看了一下,主流新闻媒体的官博说两年就出来了,突然感慨人类科学的进步真的是太快了。我记得《朝闻道》这本书的最后就是霍金先生问来自宇宙的排险者:“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把排险者问住了,说他怎么知道。如果霍金先生能够活到现在的话,不知道有多兴奋。作为一个对这个领域十分陌生的普通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都不禁涌起对宇宙的向往与澎湃,更何况是那些毕生追求这些东西的科学家们。《朝闻道》里后半段中所有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等各方面的科学家一起站上祭坛获求真理的那一段我到现在都觉得震撼,就好像宗教信仰一样,果真科学与宗教难分先后。

图片发自App


      我想起有一句情话说“我的心已经落入你的史瓦西半径。”。我理解的史瓦西半径大概是一个星体,如果半径不断缩小,缩小到一个临界半径特征值,然后星体就会变成一个黑洞,这个临界值就叫史瓦西半径。我的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毕竟我只是个文科生,对这个稍稍涉猎,不是专业人员,这个也是以前说要拍黑洞照片的时候我看一个B站视频里说到的,也有记错的可能性,我也懒得去查了。我这也算是蹭了一下黑洞的热度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图片发自App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勉强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乱七八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