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杀死了爱情的自由

我和王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从推心置腹的那天后,我们继续和谐打趣交流。他日常会称有空来接我下班。我都差不多忘记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就好像是路边捡来的,又好像是我搭了一辆从台州到杭州的顺风车而认识。

出于对传统意义相亲的反感,得知是别人介绍的相亲对象后,我都不愿意去见面,顶多就是微信上客套几句。也不记得到底有多少个介绍名单,好像几十个吧,大概在我25岁之后,就陆续有人递来联系方式。我第一次被迫去见的人,是一个妈宝男,在北京做会计。只记得皮肤黝黑还带着点傻气,个不高,说话有点大舌头。天气挺好,我妈骗我说去商场逛街,结果是压着我见了个相亲对象,对方是他父母开车送过来的。长辈识趣地走开了,让我们自己聊。我就很冷静地问了对方的情况,就像记者访谈。他就是那种挺不自信的人,所以我就闲扯了一会,让对方别太尴尬。他说我是女强人的性格吧,反正我听了不太乐意。没想到,他竟然表示,挺希望找强势的女孩,跟他母亲一样管着家里。看得出他对母亲的那种依赖感。在感觉聊得差不多了,我就礼貌告了别。等我回到家后,自然先跟我妈吵一架。晚些时候,介绍人打来电话问我妈情况,说是对方对我很满意,但对方忘记问联系方式,想再继续了解。我觉得一万个不合适,还给什么联系方式,自然是拒绝联系。从那次抗争后,还经历了好几次的意见冲突。我妈也不会再乱来了,一听就不靠谱的人她这边就拒绝了。她觉得靠谱点又不好意思回绝的那种,就会咨询我的意见,然后交换个微信过去,让当事人自己聊。后面就像网友聊天了,如果聊天尬死更不需要见面了。后来我也就见过一两个,自此相亲序号就断更了。讨厌相亲的根本原因除了介绍人天花乱坠地吹嘘,更多的是相亲大多数没法自由恋爱,随时有人跟踪记录进程,扼杀了爱情这种本该自在发酵的东西。变成完成一种使命,目标就在那,结果就只有一个。爱情我们自己不能做主么?

90初这一代人太想自己做主了,从小到大逃不掉父母那一辈“望子成龙”的压迫,少不了跟隔壁孩子的比较,没有太多的童年快乐,那个时候小升初、初生高,都遇到了体制改革,没有减负反而增加课业作业。忙碌着长大后,又被要求去恋爱结婚。我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典型,我爱好绘画,我妈觉得会影响学习就不准我再去青少年宫学习。我被舞蹈老师看中入选舞蹈队,我妈觉得要学习为重,这些就不要瞎搞。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小学时候,同学到我家来做作业,那个女孩子比较调皮。我妈就把她赶走了,也不准我再和这样的同学做朋友。似乎一切都是学习为重,也不知是我在成就自己,还是在完成母亲未完的梦想。我妈每每提到她当年因为外公的旧思想,女孩可以不去上学而去做工,她就只能去学绣花,而这一绣就是十年,就会责令我好好学习。为了我妈这份心,我从小就很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那些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孤独长大。我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活着,我终于熬到了自由的年纪,大学一毕业,我拿着奖学金和暑假打工赚的积蓄,不需要家里的一分钱。过了几年,还是绕不过被催着相亲,我不再听话,抗争他们所谓的“适龄结婚”。再到这几年我的恋情不了了之,对爱情的失望越来越严重。跟家人闲聊时,总透露了想独身余生的念头,希望他们不要施加我身上那种世俗的偏见,毕竟他们是我的家人,希望他们能多理解我。渐渐地他们也不催促了,加上我常年在杭州,他们管得也有心无力。

我和王先生是感恩遇见,若没有别人无意的介绍,我们还是陌生人。若没有疫情严控的影响,我们联系就会止于“网友聊天”。若不是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不会搭他的车返杭。一切都得刚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它杀死了爱情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