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年的你》深陷融梗、抄袭丑闻,也依然有人认为是个好片?

“你有没有为一个人,拼了命地去努力过?”

“我们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

这两句话精准地击中了无数成年人的内心,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拉回到那些有笑有泪、闪着光的青春回忆里。

《少年的你》是一部后劲很大的电影。今年能让我走进影院的片子不多,但这部,我会考虑二刷。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甚至也算不上电影爱好者。相比起电影,我更爱看话剧、迷你短剧等形式的艺术作品。但这部作品的成功,除了因为有流量的加持外,有几点必然因素。

一、真实;有很多人在说《少年的你》不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疼痛文学作品,没有矫揉造作的痛苦和粉饰太平的美好,深以为然。

人物的真实: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里自带男主光环的“北野”背景危险诡谲,母亲是妓女、父亲是强奸犯。虽然住的很破,但还有有钱的亲戚接济。从现实感和共鸣感上就无法和“刘北山”这个角色比拟。

小北乌青着眼眶躺在床上和陈念说自己身世、和妈妈之间的情感纠葛的那一刻,让人忍不住泛酸。那是他和陈念完全彼此敞开、接纳的一刻,自那以后,两个孤单的少年相依为命。陈念,我看过你的狼狈,所以我也揭开伤口给你看。从此你不必怕我,拘谨于我。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哪怕睡在同一张床上,你也懂我必定不会伤害你。

小北的故事在这里变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一个少年独自居住,他的父母去了哪里?他为什么没有上学?最妙的是,这样的故事不是凭空而来,现实的阴沟里这样的人生不是个例。年少轻狂不懂责任的父亲,没有经济能力只想攀附男人的年轻母亲,被当成拖油瓶无人看管的“事实孤儿”.......在这一场泼天闹剧里,你问谁谁都能给你倒出一堆苦水来。但我们忽略了,最最无辜的恰恰是连如何表达自己的痛苦都没有学会的孩子。我们总抱着侥幸心理自我安慰,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惜的是所有无处宣泄的情绪,所有暗中发芽的痛楚,就这样裹挟着当年的孩子走进命运的齿轮里,一年一年将他浸染成当年他最讨厌的大人。

感谢导演和监制,能让小北有这样一个符合现实的家庭背景。有了这个,小北才能是这样一个倔强、不服输、为念牺牲一切还甘之如饴的少年。

陈念的人物也具有这样的真实感。当胡蝶被欺凌的时候,她和其他人一样选择了沉默。当她变成被魏莱等人霸凌的对象,她也只是一味的忍耐......我一度以为她是性格怯懦,换位思考一下,魏莱家境优越、成绩优异,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大小姐和什么都没有的陈念来pk,陈念被逼急了完全有可能反扑。但我后来看到在排球场上陈念怒吼的那一句“有完没完”,我才知道原来陈念不是怕,她是在忍;陈念不是懦弱,她是倔强;我才醒悟,陈念比起魏莱不是什么都没有,她还有无比光明的未来,只要一熬过高考就能重生。

影片除了两个主演,也刻画了许多个现实家庭的缩影,魏莱和罗婷。为什么她们会成为施暴者?为什么她们对于欺凌这件事如此理所当然,没有丝毫同理心和内疚感?一切的原罪都来自于他们的父母,精明市侩的魏莱妈妈,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罗婷爸爸。是他们没有让少年看到这个世界应有的样子,是他们没有教过少年该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

情节的真实:就像李银河老师说的,为什么每个人的故事是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其实都是有根有据的。我最喜欢的转折是陈念在第一次到小北家不欢而散后,两人就像在彼此的生命里消失了般,毫无交集。只有在被魏莱追杀、经历了劫后余生,陈念才最终主动选择了小北。因为她意识到没有其他力量能保护自己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命中注定,转角就能遇到爱的剧情只存在于偶像剧和白日梦里。真正的人生是由每个人的选择来决定的,陈念在初遇小北被人殴打时选择了报警,所以两人才会产生交集;陈念在没人可以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和小北一起住才是最好的选择。在未来和纯洁面前,陈念甚至已经做好了失去纯洁的准备。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吸引着人不停地往下探索,这两个少年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女尸的那一段,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有逻辑又有悬念、真正的好作品一部。

场景的真实:爬满青苔的石梯,简陋破旧的楼房,少年简陋的屋子......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小城真实的特点,让人倍感亲切。有人说剧组在重庆没日没夜地拍了好一段时间,现场唯一平坦的就是导演放监视器的那块地方。刘北山被摁在地上被小混混狂揍的那条泥泞小街,陈念钻过的那个长满铁锈脏的不行的垃圾桶......这些地儿你都没去过,但你都觉得似曾相识,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亲切到让观众有种错觉,小北和陈念发生的故事几乎就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所以观影的那些抽泣才会如此真实,如今的读后感才会如此真挚。因为千玺和冬雨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啊。感谢整个剧组,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真实的故事。

二、共鸣:魏莱的妈妈是这样评价胡小蝶的死:“这是不是那个女孩子的家教有问题,心理素质太差了。”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里,有多少人曾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霸凌,又有多少人以无意之名扮演过霸凌别人的角色。

我小时候因为皮肤黝黑一直被同学起绰号,我因为这个生气动怒、伤心流泪,最后化作了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动力;我也曾经站在流言和大众的这一边,对于身边的“异类”避而远之,甚至嗤之以鼻。

谁是加害者,谁又是受害者,在没有“胡小蝶”式的自杀事件把事情闹大之前,我们就这样学会遮掩住自己的伤口,糊涂过完这一生。人生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我从哪儿来,又往何处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该如何证明我曾活过,等我死后又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这些问题,可能穷尽一生我也无法回答。

但最起码作为成年人,看完这部片子该学会告诉少年。在这个最灿烂的年纪里除了好成绩,还有其他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我不想,该学会性和避孕的少年因为没有人教导,而变成失足少男少女;该学会同情和责任的少年因为没有人教导,而变成落网青年、杀人恶魔;该学会自制和努力的少年因为没有人教导,沾染了坏习惯而无法到达他本该到达的高度,虚度一生。

当身边的少年向你伸出触角,发出疑问的讯号时,勇敢地帮助他们揭掉少年,世界的这层面纱。告诉他们,社会是什么样子,性是什么样子,梦想是什么样子,爱情是什么样子......

三、社会责任感:

越来越多新世纪的人喜欢说,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孤岛,感觉和世界失去了连接。互联网丰富了每个人娱乐生活的同时,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连接。但事实上,我认为人们的连接只是从线下变成了线上。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发表的每个评论、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我们生活在群居社会中,每个人发挥出来的威力最后会变成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到最后的结局。

今年有一部大火的剧叫做《我们与恶的距离》,片中有个替杀人犯辩护的王赦律师。他可以说是站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呼吁延缓甚至赦免杀人犯的死刑。不是为了袒护这个杀人犯,只是因为他希望能够找到这个少年为什么犯罪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让三好学生突然之间成为了无差别杀人犯,一朝之间毁了数个家庭?

针对已经发生的错误,惩罚犯错的人是很简单的,但修复错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至于防范于未然,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少年的你》的初衷,我认为有这样的异曲同工之妙。感谢有这样一部片子,从更高的格局提醒人们来思考校园霸凌的事情。引人深思,无论其他争议如何,希望我们能铭记初心。我们保护少年,世界就能有更好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少年的你》深陷融梗、抄袭丑闻,也依然有人认为是个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