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扒一扒近代西方文明【二】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制度开始由封建领主制向土地地主私有制过渡。这一时期,正处于气候温暖期,迎来了农业大发展,土地和社会财富都大幅度增长,各诸侯国更是加紧开垦荒地和相互攻伐,很多诸侯国被消灭,又有不少诸侯国变得强大。强大诸侯国便不满足于只拥有土地占有和使用权,而是想谋求土地所有权。

这种情况下,旧的封建领主制就维持不下去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土地的地主私有制开始出现。到了商鞅变法时,随着“废井田,开阡陌”的提出,土地的地主私有制从法律上正式被确立。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耕种土地的农民与地主之间不再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变成租佃关系。

在欧洲,中世纪晚期也发生了庄园制度瓦解和租佃制度的发展。这和春秋战国时期也很相似。只不过欧洲后来的租佃制度发展到了以货币地租作为地租主要形式的阶段,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尽管也出现过货币地租,但只是偶然现象,并没有形成普遍现象。

欧洲之所以在中世纪后期货币地租变成了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因为商品经济大发展后,领主出于对奢侈生活的追求,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了,所以才普遍接受货币地租。

但是总的来说,无论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欧洲中世纪晚期,都出现了租佃制度并得到发展。而租佃制度的发展,是农民(或农奴)逐渐摆脱对土地拥有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一个前提条件。而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农民(农奴),就有了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为更高级生产方式的诞生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

B、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权力衰落和中世纪欧洲罗马教廷权力衰落的相似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但是各个诸侯国实际上并不受周天子节制,他们对内对外都有绝对的自主权。并且因为战争与和平问题,外交频繁,经常会签署这样那样的盟约。

不过周朝廷权力的衰落,诸侯权力坐大,是经过了一个标志性事件的,即发生在公元707年的繻葛之战。这是发生在郑庄公治下的郑国和周桓王所率的陈、蔡、卫等国联军之间的战争。结果周桓王大败,还被射中了肩膀。经此一役,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这和中世纪晚期西欧教权的衰落经过十分相似。

西欧在中世纪时有一个类似于周朝廷的罗马教廷。中世纪开始后的一个很长历史时期,基督教会通过与国王、领主们的一系列交换和斗争,获取了很大的权力。基督教会的最高机构罗马教廷的权力曾经凌驾于各国国王之上。它不光通过遍布各地的教会审判、制裁他们所认为的异端,也动不动就制裁不听话的国王。

国王们当然不甘心受罗马教廷约束,便与教廷展开了长期争斗。终于在1309年发生了“阿维尼翁之囚”事件,即当时的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派兵绑架了教皇并软禁于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衰落的标志性事件,此后教皇威信扫地,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主之上的时代结束了,西欧各国的王权不断巩固。

你可能感兴趣的:(拨开迷雾,扒一扒近代西方文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