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前途论中美

周末晚上,和朋友一起吃了个饭,闲聊时说到了近期的工作烦心事,聊到了年前那些安排,明年有什么计划,顺便就聊到了我国和美国一些方面的对比。

话题是朋友先引起的,他说去年有个同学邀请他去美国了,而且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拿到奖学金,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不需要走CSC。同时他还表示前期的费用走借呗信用卡都是绰绰有余的,不过最后那个同学还是没有说动他过去发展,也庆幸还好自己当时没去,否则受疫情影响,今年是什么情况还真不好说了。

听着朋友说完这些情况,我也知道他其实对是否出国以及是否回来都是成竹在胸的,只不过做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会到影响以后的方方面面,所以一时难以决断,所以找我聊下天,想听听我这个局外人的意见。

听完我只是简单说了句:“还是你读博士之前送你的那句话,中国这片土地不缺你一个博士,但是如果你缺少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那你就去找呗!这都2020年底了,我们又大了一岁,知道自己该干嘛不该干嘛,该承担什么后果和责任就行了。”

说完我把自己的账号发给他,让他赶紧关注了我。并且赶紧让他看看我写的上一篇文章,知行。

他看的时候我顺便关注了他,点开了他的头像,发现他只添加了几个旅游,体育,电影之类的话题,并没有关注几个人,上一次的浏览其他内容的记录也差不多三个月之前了,再对比他经常说到的很忙很累,也大致可以推算出来,他最近估计都没空刷手机。

知,识也。行,道也。看完以后朋友说这个阐述很有意思,也表示以后有空时会看看我的文章。

我也当即就表示了,你以后去不去美国发展,这个大事你自己做主。先来听我讲下为什么就打算写这些文章了,这个被忽略的大多数又想说点什么?

“我们两个刚进高中没几天,那时候上晚自习大家都很安静,因为一次眼神交流咱两相互注意到了,约着去门口溜达了一下,你当时说这学校就是把成绩好的学生收到一起,再培养成学习机器,没啥了不起的。我因此就对你印象深刻了,后来发现我们两个都喜欢玩同一个游戏,经常就去网吧,也就越来越熟了。这个机缘很神奇吧!”

“你当时说重点学校也就这样的口气和现在网上传得很火的北大还行撒贝宁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这种话的人要么真有本事,要么胸无点墨但是狂得没边,我当时觉得你应该是前一类人。”

“每天六点多起床,晚上九点半才下晚自习,一个多月过去很多人受不了了,开班会调整情绪,主题反正忘了,但是你当时发言说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时间,抽空还能多玩一会。这种发言再对比你很不错的成绩让我觉得你学习能力很强,遇到很多问题就很自然先和你聊一聊了,反而就没有想过去问那些成绩更好的同学。”

说完这些我着重强调了一下,我们两个人其实就高一在一个班而已,但是后来每年都会聊聊,特别是有一些烦恼时,给父母,或者其他同圈子的朋友说不着的时候,总会互相听完彼此的心事,然后给出点意见,虽然不能说影响很大,但也确实排解了很多成长路上的疙瘩。

朋友听完也说了,同圈层有时候惯性思维会影响一个人的分析判断,虽然忙起来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工作不觉得啥,但是闲下来一个人想有些问题钻牛角尖的确头疼。

“钻牛角尖都没事,就怕出不来了。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有的小问题被放大了,可能就是整个宇宙了。我曾经有几个同学还得了抑郁症呢,但是没办法,怪恐怖的,其他人还不理解。”

听完他的话我心里大概也知道为啥了。自己还有几个其他的在读博士朋友,被SCI和SSCI支配着,毕业压力很大。

外校考进来的和本校保送的就是有差距,有师兄师姐的能帮忙的也的确轻松。这些学术金字塔最高层的一帮人在他们父母或者其他朋友看来也都是人中龙凤了,有的甚至背负着全家甚至全村的希望,但是他们究竟又是怎么排解压力的,谁又能知道呢?

为了防止话题被他转移,等会变成他开始倒苦水,我立马强调一下,先听我说。

每个人的圈子其实都不大,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我们都不可能认识和了解,同理,大多数人也不会认识和了解我们。我们从书上电影上看到的那些榜样也好,偶像也罢,那种大人物总是极小的一部分。

信息不对称告诉我们会有问题,同样视野盲区也会限定我们的看法。就跟我们父母以前告诉我们上个好大学以后会前途无量,比他们就会强很多,但实际上我们到了大学圈子会发现,同一个专业分数差不多的同学都是有很明显的差距的。

类比一下理化生基础的知识,器官可分,细胞也可以分,蛋白质大分子继续可以分,一直到分子,原子。自然科学发展方向越来越深入,研究越来越精密的同时,我们在人文方面的分类虽然也越来越细致,但是大多数人却越来越偏颇。

高富帅,矮穷矬,妈宝男,绿茶婊……这些词就是我们逐渐发明的,人设也是一种很笼统的划分方法。

我们年轻时可能都想着保持着自己的个体差异,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但是我们看待别人的眼光,以及别人看待我们自己的眼光,让我们觉得累了,可能就会不由自主变成这类人被设定的这个样子。

朋友听完觉得有趣了,也说了这是没办法的划分,都这么忙这么累,分那么细岂不得累死。高考看分数一目了然,又快又公平,其他类型的选拔相比而言还都不如高考呢!这样的选拔造就了一些人的思维方式,也合理。

我点了点头继续说:“丑人多作怪,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些能流传下来的话都说明了我们骨子里都希望被认可和接受,并且重视我们的存在吧。换个角度,尽管现在自杀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身体在遇到危机,伤害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分泌不同的激素出来,伤口处会有血小板来凝血,这些行为都是身体自身尽可能地想让我们活下去。”

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就在我们的基因中烙下来了,所以我们整个人类一直都繁衍生息,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创造出来很多工具,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这绝对是值得我们歌颂下去的精神,活着。

史前时代对比有历史记载的时代长久得多,那个时候人类为了活着,为了生存下去,做了很多努力,才逐渐缓慢地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从蒸汽机的问世,牛顿的三大定律提出,到今天也没有多久。我们国家更是上世纪才更加频繁的和西方强国开始接触学习,回看100年前,1920年的时候袁世凯才刚去世而已,我们国家的大多数普通人都还不认识字。

说到这里朋友秒懂我的意思了,高一我和他提过我准备上文科班,后来考虑各种原因就放弃了,但还是喜欢去看历史类的书籍,也经常和朋友交流交流,理科生学习各种严谨的逻辑,而且每个学科都有对应的分类讨论方法,我们当时都表达了很难理解和接受那种直接善恶定性,用感性的方式站在道义上直接评价和批判一个人的粗暴方式,所以当时聊到这些话题就有了很多共鸣。

“我记得你那个时候就很善于思辨,有空就和我讨论定性分析和定量的差别。伽利略为什么就能用那样的思维提出悖论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牛顿又是怎么样接下来定量去研究的。你还用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推理给我说明,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人绝对不是法拉第,只不过他率先定量后完善了这一套理论所以青史留名。那个时候你就把眼光放在失败者身上了,说那些差点就能抢先一步的人错过了很多机遇。”

朋友还说我那时就把能力分成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也让他觉得耳目一新。职业能力考证赚钱,多学几门手艺总不会饿死,生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爱好,兴趣,审美,抗压,还有独处什么的……

又续了壶茶,接过朋友的话,继续说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是我交往的道德准则。大三那年认识一个法学院的朋友,借他的书我还看了半套他们教材,看完一些慢慢就理解法不诛心的道理了。”

每个人都不一样,道德,素质这样的标准又没办法界定,有的人天生就没有感受到关爱,他也就不会爱别人。用道德约束力来制约很有局限性,所以守住法律这条线,不要给别人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和痛苦,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聊到这里朋友觉得我没有继续上学挺可惜的,不过他也知道我大四一开学就递交了休学申请,毅然决然的去了贵州支教,后来也没着急回学校答辩,还打了几份不需要学历的工。快递员,工厂流水线,销售,超市打杂,物业等等工作我都干过一段时间。

他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不过我却回应他了,那个时候之所以会休学,就是在学校这个圈子待太久了,学了太多东西,没有践行过,再加上对前途一片迷茫,离抑郁症真的是一步之遥了。

我告诉朋友我晚了点拿学历,但是我的人生经历丰富很多,我可能曾经遗憾过没机会进入学术金字塔的最顶尖了,但是很多人连这个象牙塔都进不来呢。

我还表示我的游历践行了我的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入学后不久,也就是2012年9月多,被教育部发文拆分成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管理两个专业。

我作为这个专业最后一届学生既要学习怎么样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还要保护生态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蓝天。还要去研究和讨论,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协调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庞大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作为一个个体,我要就业,我要吃饭,国家提供的就业渠道我当时觉得不能胜任,或者工资没办法够我生活。

于是我去支教,支教一个月几千工资还挺自由,去做那些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也能拿到薪水,想想简单的事情。而且后来那段经历比起在学校整天纸上谈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很多问题。

今年疫情结束后也是因为曾经的学生给我打了电话,突然让我意识到教书是一条不错的路。

未来高薪的老师越来越多,虽然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是那个行业又不是这样呢?我未来再努力学习学习,能教给学生的纬度会更宽,接住朋友的校园网和图书馆,我这几年还能学习更多的东西。

那些关于初中,高中老师也很闭塞,没啥见识很狭隘的言论影响不到我,高学历家长指出的凭什么教他们孩子的情况我未来也能应付。

我表示以后老师是主业,发文就是业余爱好了,成长期间大多数的人甚至都被家长忽略了,凑在一起有个朋友还好,没有朋友交流交流的,很容易把一些问题放大,我没办法去改变什么,但是大家都要调整心态,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时间可能要很长,很多人已经没耐心看长文章了,也懒得思考了,这种人我没办法去影响到,但是还有学生,还有那些闲下来想着怎么提升自己的人。学历圈子影响了他的见识,他需要其他的客观消息渠道了解一些提升自己的方法,我可以慢慢把自己了解的一些都发出来,起个交流的作用。

说完这些我给朋友继续聊了下去美国这个事。

如果从人类发展指数这些数据来看,中美其实都没优势,反倒是澳大利亚,北欧的一些国家更加舒适,安逸。

之所以大家整天关注中美,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影响力太大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国都辐射着全球经济,影响着全球的重大决策。

美国的建国史比起我们国家短很多,缔造那个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人,基本都是欧洲移民。

1773年美国独立的时候法国还没有大革命,德国人的骄傲俾斯麦还没出生,那时也就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强大起来了。不论是看那个时候的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书,都能看出来当时的欧洲,现在的发达国家底层人民都是没有人权的,他们来到了新大陆,追求财富,自由,民主,凑到一起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这种精神也是不满足于现状闯出来的,漂洋过海也是风险重重的。那个时候的我们国家挺安逸的,也还能算得上世界大国。

落后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进步也不是一代人努力就撑起来的。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华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

梁启超的这篇写于1900年后的《少年中国说》现在看来都很有感触呀。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欧洲国家的国内矛盾多么剧烈呀,有那么大殖民地的强国国民都过得不好,他们还会管其他国家人的死活吗?

我们国家闭关锁国太久,觉醒的太晚,不过总算还是富强起来了。100年前美国通过了《禁酒令》,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禁酒令的通过也和他们国家的一些受家暴的女人抗争有关。

而那一年毛主席还在北大,当个图书馆管理员,周总理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才刚坐上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轮船。

再看看招商银行的前身在那段时间怎么艰难在夹缝中生存,再翻翻军阀混战期间,一共死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同时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美国为什么比我们强了。

为了活下去当时很多华人也漂洋过海去了大洋彼岸,也有不少今天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那都是幸存者。

大多数人还是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没有像印第安人一样,考得也是意志,也是信念。

讲完这些朋友也大体懂了。

98年抗洪的时候我们两个人的老爸都在服役,他们给我们两个都讲了这样的道理,跳下去可能会死一个班,或者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人。但是不跳下去临阵脱逃,损失的就更多。我们国家有名族大义,有这个能力聚集力量,攻坚脱贫,基建兴国,未来就会普及更多的政策。

但是个人利益问题,就没办法分析考虑这么细致了。

朋友能出国,很方便去交流,甚至他的很多老师都在国外有工作,有研究室。而且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拿几个国家工资的人现在也不在少数了。

精英想出国,他们巴不得你们都来,能带来资金,技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所以肯定会优待这些人。

但是他们的欢迎是只针对精英的,一般人,大多数人,他们是不那么欢迎的,因为他们国家也有这样的人,同样的简单事情,又为什么找国外的人来做呢?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这样的成语早都有了,虽然很多人才流失海洋值得让我们反思,但是很多根本没能力出国的人整天歌颂他们也是值得注意的。毕竟大多数人,还享受不到那个待遇。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前途论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