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世居长安城东的张氏家族,秉承祖训,耕读传家,学仁义,行礼智善,为之正道,家有良风行正,人做善事受他敬,良言传身,教育后代,一生如朝露,几多变幻,往事如烟,唯有故事成篇,余不惜精力,几次编辑,整理写成此篇,以示后人,寄望世代兴旺不虚度,祖辈美德名传,与家族成员共勉!
〈一〉祖辈情怀
(1)追溯根源
在西安城东南角,距西安东门十五里,有一个村庄叫马腾空,东西有浐河绕村而过,沿途有神鹿坊村,湾子村,北临月登阁村,南接余王扁村,西有三兆村,穆家寨村,几大村庄把马腾空半个围着。全村由南向北有一条巨龙盘绕而过,给村庄带来了神秘而又传奇的色彩,两条河绕村南。白杨尖的南头有一高土台,台上有古庙,庙中有白雀寺,寺中香火旺。村中有一座国民党第八师建的中正雀,大沟有张、胡两大姓家族,小沟里有杨、赵两大家族,原台上有袁、雷两姓家族,北头有马姓家族,村全长三里,单面街道,有大道通往西安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腾空这个村庄养育了居住在这里辛苦劳作的人民。
(2)张家祖辈概况
我们家世代住在马腾空,以耕读传家,勤劳本份,从我记事起,我们张家已成为村里的大户人家,这是祖上辛勤劳作,勤俭持家的结果。在村中人的记忆中,我们张家是旺族,与人为善,积福积德,广交朋友,行善乡里。祖上的发迹 ,使得家中殷实,我从曾祖父辈说起,曾祖父勤劳朴实,精明能干,种的庄稼在村中是数一数二的,日子过的相当殷实,也置了不少家当,娶妻秦氏,贤惠善良,勤俭持家,善于待人,两人育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曾祖父不幸去世,曾祖母秦氏一人操持这个家,把儿女们扶养成人,曾祖母秦氏是我们张家德高望重的老人, 她为我们家族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张家后辈们学习的典范。曾祖父去世后,我们家全靠她一人操持,全家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里外都要操劳,曾祖母对全家过日子很有计划,对庄稼农作物安排的井井有条,精打细算,顾全大局,精细筹划,庄稼能确保一家人的吃饭,而经济收入从何而来呢?曾祖母亲自带领雇来的伙计,半夜启程,赶着大车,去西安城里的八仙庵卖菜,天黑一片,又格外的寒冷,她用棉被包着身子,把装满一大车的农家菜运往八仙庵,在那里批发菜,自己又亲自卖菜,用自己的勤劳,辛苦为全人挣钱养家,她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一位农家妇女的勤劳,朴实,能干又有心计,筹划一家人的日子。曾祖母一生信佛,每天都记得烧香念佛,以慈悲为怀,与善良为本,做事宽厚仁慈,尊老爱幼,对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深受乡里人爱戴和尊敬。我们家有几颗大白杨树,枝繁叶茂,外乡的穷苦人没钱盖房,对我们家的白杨树打起了主意,有一天深夜,五,六人偷伐我们家的大杨树,被乡里人逮住,被抓到白雀寺,等待处置,第二天黎明曾祖母亲自赶到白雀寺,这位老太的举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老太满脸微笑,向大家打招呼“大兄弟,昨夜你们辛苦了,你们生活也不容易,昨天辛苦一夜,让嫂子给你们擀面条,做哨子面,先吃饭,喝水,乡里乡亲有什么过节。”老太的一席话,打动所有的人,那几位偷伐树的人深受感动,当场表示再也不偷树了,我们从此再也没有丢失什么东西。曾祖母的善行让全村人感动,这是位了不起的老人。我们张家由她一身操持,日子过的相对好一些,积善人家,必有好报,老太的言传身教,心存善良,为后代人树立榜样,村里的乡约为我们树起“寡妇贞节”四个字的牌匾,挂在张家大门上方,这不仅是荣耀,更是对老太的尊敬和厚爱。贞节牌坊在我国历代是有讲究的,贞节牌坊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而又符合年代的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牌坊的兴建是由当地的乡约族长而定,可见,曾祖母在村里的威望,不是一般可比的。她老人家一生以佛为心,以善为本,以德为根,言传身教,教育后代,老太一生养育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十里八乡名声远扬,是人们尊敬的老人,后代们提起老太的为人处世,无不称赞。贤德治家的美名,世代流传。老太一生共扶养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张永福,勤劳本分,在田间耕作,一生勤俭劳作,娶妻神鹿坊的李氏;二儿子张永和,娶妻高桥村的答氏,后因病去世,无儿无女,终其一生;三儿子张永生,一生务农,娶妻湾子村的张氏,后因张氏病故,又娶鲍北村的杜氏为妻。大女儿出嫁给村北的头马家,二女儿出嫁给月登阁村,一生平安。三女儿出嫁给北石头村早逝,有一儿一女在舅父家生活。
父辈的概况
我们家位于马腾空村南头,大门口有棵三叉的大皂角树,与白雀寺紧邻,白雀寺的香火不断,据史书记载白雀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寺庙位于马腾空村白杨咀半雀土台上,东临浐河,西靠北陵,相传有一王子身患重病,须经亲属挖眼剁手,疾病方可治愈。王子的妹妹白雀公主将自己挖眼剁手,死后葬于此地宝塔之下,故名白雀寺,千百年来,人们尊敬白雀公主,白雀寺历经多次变故,至今仍保存完整。白雀寺的佛光滋泽我们张家,给我们家族福音,老太的善行举动深受白雀公主的影响,我们家约有3亩多的宅院,房子22间,骡马5头,黄牛1头,大车两辆,农用工具齐全,长年雇长工,如杨宝印,赵全安,陈乡三位老长工,老太对长工犹如自家人,按时发工钱 过年过节放假,农忙时节回家种地收割,以慈善之心对待长工,没有主人的架子,平易近人,长工深受感动,老太太掌家做主,顾全大局,细心安排全家36人的开销,精心筹划大家族的家务
我们张家从我记事起,老太是我记忆中最老的长者,也是我们张家人学习的楷模,为我们的发扬立下汗马功劳,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的三个爷爷:张永福,张永全,张永生及五个老姑,他们一生平凡,平安度日。我的父辈们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他们堂兄弟七人,我大爷张永福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张德宽,经商,在西安东关居住,并开有自己的杂货店,常年经商,全家人的日常开支基本上由德宽负责;二儿子张德厚,三儿子张德存在家务农,是全家的主要劳力,安排一年四季的庄稼,农活安排,全家人的吃穿,协同老太掌管家庭日常事务,听从老太的安排。我二爷张永和因病去世,无子女。我三爷张永生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大儿子张德顺,在安康市布匹商行,当帐房先生,解放后,回家务农。二儿子张德林,在西安西大街纸张店,销售各种纸张,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被并入平安市场。三儿子张德荣,小时候家中供他在大兆上学,随后在当地当官,负责给国民党部队供粮,解放后回家务农。张永生还有六个女儿,大女儿张赛叶出嫁给三兆村,二女儿张冬叶,幼年去世,三女儿夭折,四女儿张竹叶出嫁给西安城里人,五女儿张茶叶出嫁到陆家寨,六女儿张春叶出嫁到西宁。全家36口人,同在一家生活,日子还算红火,家庭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在老太的周全安排下,全家和睦,互敬互爱,尊老爱幼,日子过的幸福安康!让张家的美德代代相传,兴旺发达,兄弟6人,各自成家,张德厚,张德存兄弟两人务农,种庄稼,张德宽在外经商,全家的经济收入由兄长张德宽负责,其余兄弟互相出钱,支撑这个家,我们家在老太的掌管下,全家和睦相处,互相体谅,家和万事兴,这个大家庭世代相传,我们家的大门挂有“寡妇贞节”的大牌匾,歌功颂德,这是乡里人们对老太的尊敬和乡亲们对老太的功绩的肯定,我们家在上房的正上方挂有“存德堂”三个大字的牌匾,这是我们家的家风,我们家的立家之本,传家之宝,我们祖辈以德积善。以德为本,耕读传家,勤俭节约,代代相传下去,才能兴旺
我们家有土地120亩,在村中也算大户人家,马腾空村的地势东低西高,平地多,坡地少,水浇地和旱地几乎对等,水地相对远一些,其中有2亩场地,夏秋两季作场面,在场地碾晒麦子,秋季在上打晒玉米,场西南角有方块地15亩,田崖梗7亩,检子3亩,余家湾5亩,三兆村6亩,南斜8亩,老坟地有七座老坟,有老太爷、爷爷等祖辈的坟墓,上河井水地20亩,白家沟15亩等120多亩地是我们祖上积攒下来的,世代耕种,土地的多少标志着家庭的兴旺。我们家以土地为命根子,细心耕作,全面计划安排,,种植庄稼,轮换耕种,水旱调整,我们为土地付出了全部心血,父辈兄弟七人,同在一家,共同生活,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其乐融融,这个大家庭一直延续到1949年解放后,国家进行土地革命,划分地主成分,重新分配土地,我们家才不得不分家,兄弟6人,3个老奶还有家庭所有成员,每人2亩地,每人1间房,其余全部分给 贫下中农 ,各自为家。从此我们家才正式分家,兄弟各自建立自己的家庭,过自己的日子,家庭真正的独立就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这时我们家族已经步入堂兄弟的辈分。
同族的堂兄弟概况
我们家族一门七兄弟,到我们这一辈己经有12个弟兄,7个姊妹,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12兄弟关系和睦,互帮互敬,血脉相连,十指连心,相互照顾,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张德宽有三个儿子,大儿张五印,二儿张抗战,三儿张胜利和一个女儿张爱娃,出嫁到神鹿坊。张德厚有一个儿子张民印也就是我本人。张德顺有三个儿子张康民,张小民,张养民,两个女儿张记棉出嫁到田家湾,张小棉出嫁到白石头。张德林有两个双胞胎儿子张大印,张小印,一个女儿张倒棉出嫁到史家湾,张德荣有一个儿子张来印。张德存有两个儿子张正民,张富民,两个女儿张爱玲出嫁到田家湾,张爱利出嫁到韩森寨。我们堂兄弟12人,姊妹7人,血脉相连,骨肉相接,红,白,喜事商量着办,把事情过得风光,圆满,我们世代都有优良传统,积福行善,世代兴旺。
我的父母亲大人
我父亲张德厚,生于1911年,那是中华民国,封建主义被打倒,建立中华民国,各地教育纷纷兴起,我父亲在学堂读完小学,十七岁因家中缺少男劳力,便放弃学业回家跟奶奶学习管理家务,在堂兄弟中只有他和德存在家务农,我们张家缺少男性在家,只有奶奶一人操持家业,在当时寡妇当家,难免让别人笑话,让人有种瞧不起的感觉。我父亲便挑起全家重担,其他兄弟在外经商,无力回家,父亲便和奶奶一起掌管家业。18岁时,父亲和母亲王梦云成家,标志着父亲己成年,有独立掌管家庭的能力,20岁时,奶奶不幸去世,全家重担全落在父亲一人身上。
父亲一生的为人处事就象他的名字一样品德高尚,为人厚道朴实。家中大小事务由他按排,大哥德宽在西安经商,他先后给德顺,德林,德存成家立业,独立门户,这些事情父亲按排得井井有条,合情合理,兄弟们无怨言,内心佩服父亲的为人处事,兄弟和睦,家庭团结,治家有方,家业兴旺,流传至今。
父亲一生勤俭持家,宽厚善待乡亲,为人厚道,广交朋友,只要有优点,便可交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乐观向上,善于从朋友立场考虑问题,处处为朋友着想,使得父亲的威望日益提高。乡里人有什么大事,难事找他帮忙,让他出主意,父亲的言行处事,为乡里树立了楷模。他时常教育后代要广交朋友,不论贫富贵贱,朋友就是互相帮忙,互相救急的,要为朋友着想,讲信义,诚实做人,踏实干事,不出卖朋友。
父亲一生为人率直,说一不二,坚守诚信,深得乡里爱戴,乡亲有红,白,喜事都找他商议。父亲当过保长,解放后被收回,父亲一生没做过愧心事,为人正直,文化大革命时期,开批斗会,当时的农会主任戚文彦都不忍心看着父亲受折磨,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还要批斗,还被定为地主分子,农会主任余心不忍,自己无法给父亲定罪,自己自杀也不愿出卖良心,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这些足以验证父亲的为人,父亲结识的朋友多么仗义!
我的母亲王梦云,生于1909年,自从嫁到张家,便掌管家务,她是父亲的内贤助,家里的内部事务由她一人按排,每天帮父亲记流水帐,虽然只有初小文化程度,做事知书达礼,落落大方,为几个兄弟操办婚事全由她张罗,家中的开支她按排的井井有条,合情合理,家中红,白,喜事母亲具体按排,妯娌关系和睦,对兄弟媳妇一视同仁,没有偏心,关系处得如同亲姐妹。家中一年四季的经济收入,吃,穿,戴,织布,做衣服,做鞋,等大小事由母亲按排,把家治理井然有序,深得乡里人的称赞。母亲一生聪明贤慧,善解人意,知书达礼,一生没骂过人,言传身教,恩泽乡里,教育有方,用自己的言行,为儿女树立了榜样,也赢得乡里人的尊敬。
父母两人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操持这个家,他们一生度过民国时期,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后来被划分为地主分子,再经过减租减息,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62年因难时期,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又被划分成地主分子,开批斗会,以莫须有的罪名,让他们游街示众,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父母一路挺过来。粉粹四人帮,落实政策,给我们家平反,去掉地主分子的帽子,我们家政治自由,地位平等,改革开放后,我们家又重新迈入一个新的历程。
纵观父母的一生,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经受各种磨难,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同时也让他们认清了人生,看淡了世态,看清了前途和方向,人生曲折的经历,磨练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品格,让他们看到生活的意义,他们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待一切,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父亲于1994年病故,母亲于1983年病故,后辈们为纪念他们的功德,特立碑作为纪念。后附:父母亲碑文
我的人生简介
张民印,男,1941年生,父亲张德厚,母亲王梦云,两人一生就养育我一个儿子,从小疼爱有加,在父辈们大家庭大家庭,从小受家庭熏陶,接受家庭传统教育,1949年进马腾空小学,1956年小学毕业,1956年至1962年中学阶段。西安五十五中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市草滩农场奶牛二坊工作,当时我从家出走参加工作,一无所有,单身一人步行几十里到西安草滩农场中站学习锻炼一年,每月只有25元工资,在学习锻炼中自已吃苦在前,加班加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单位同事的好评,一年后转正,分配到奶牛二坊工作,每月只有29元工资,自己节吃俭用,除生活费外,每月给家5元,出门在外,一切都靠自己,还要照顾老人,日子精打细算着过。
1967年成家,生活进一个新的阶段,成家以后,自己的责任更重,担子又沉。我的爱人武香香,1944年生,小学文化,原籍陕西省华县莲花寺时村,1961年参加工作,农二队工人,我们1967年结婚后,两人同在一个系统工作,互帮互敬,风雨同舟,我们十分珍惜这个家庭,婚后我全心身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出大力,流大汗,赶过大车,扛过麻袋,搬奶牛箱,饲养过牛,给牛配过种。在文化大革命中走过曲折的人生路,受过心灵上难以承受的打击,经历过各个时期的大运动,被人看不起,人面前说不起话,只能干脏活,累活,有苦不能言,有委屈不能申,别人给家作假案,开会又不能讲,忍辱负重十几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打倒四人帮,我们家地主帽子摘掉了,我的政治生涯才有了转机,在1995年5月4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同时自己的工作成绩才被肯定,1986年至1988年在牧二队以工代干当上付队长,1988至1990年在草滩农场畜禽场当付队长,1990至2001年在奶牛六场当队长,工会主席,直至2001年退休。
我和武香香今生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张琦,1968年生,西安草滩农场果三队工人,经过努力工作,现在己是草滩农场农业公司副总经理,中共党员,正值中年,为社会作自己的事业。二儿子张彦,生于1973年现在是草滩农业公司的员工。女儿张娟,1970年生,现在是农场物业办员工。儿女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他们都孝顺,和睦,家幸福。他们有儿子,有车,有房,生活美满幸福,我们老两口无后顾之忧,可尽情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目前,我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平淡,悠闲地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人生寄语
我们张家之所以能世代留美名最根本的就是以德为本,以善为根,积善行福,勤俭持家,我们张家堂号“存德堂”挂在我们家这是最为荣耀的宝贵财富,我们世代都要牢记。纵观人的一生我给后代们几点寄望。
(1)我们要爱国家,有国才有家,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在社会的不同阶段都要发挥自己特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尊老爱幼,知书达礼,加强思想教育,学好文化,提高素质,才有希望成才,兢兢业业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3)家和万事兴,在现代社会中要互敬互爱,团结一致,宽厚待人,多吃亏,少享受,少说为佳,沉默是金,尤其夫妻间一定要互敬互爱,彼此包容,家庭和协是关键。
(4)在现代社会中,必需紧跟形势,抓住机遇,发挥特长,调功一切力量做好自己的事业
(5)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下一代的成长教育,这是家庭主要任务,子女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要爱护下一代,关心下一代,下一代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和源泉,是我们的希望,调动一切,教育好子女
(6)我们张家世代都有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家中有老有小,必须节省,精打细算过日子,从长远处看,有节制的开支,存蓄资金,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人生道路不会平坦,每个人都会经历磨难,遇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主见。做人是关键,人做好了,一切都会顺利,和气生财,广开门路,遇到困难,要有耐心,恒心,静下思考解决办法,困难是暂时总会有办法解决。人心要善,德善为本才能立身于社会。时刻注意身体健康状况,平安健康是福,夫妻和睦,家庭和顺,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我的一生己过大半,现在我们享受着幸福安祥的退休后的生活。闲暇之余,整理我们张家的家史,希望后代后认真阅读,从中了解我们几代人的生活概况,对我们张家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继承发扬我们家族的美德!
二零一七年七月六日七十八周岁生日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