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天地一阴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交节时会用艾灸健身防病,三伏贴、夏至节气灸等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好养生祛病之法,本文介绍夏至节气灸,顺应天序,夏至未央,长养安康。
中医养生中讲顺应天序,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命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中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临床可见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
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我国古代医家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防治方法,“节气灸”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节气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至一阴初生,却是阳气极盛的时候,所以,在夏至施以重灸时会比冬至时疼痛得多,但疗效会比冬至施灸要好,因为极盛的阳气加上艾草的火力,对于阴邪来说,就等于杀鸡用牛刀。所以说,治疗宜在夏至左右,补养应在冬至前后(即所谓“冬至进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什么时候发现,就在什么时候治疗,以不延误病情为原则。
一、夏至艾灸神阙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蒸脐治病法:夏至酉时,冬至寅时……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此乃神阙养生法!别忘了是:酉时。
神阙别名:脐中、命蒂、气合(舍)、环谷、维会、生门。
释名: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穴当脐窝之中,故又称“脐中”、“命蒂”、“生门”。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腹中部脐窝中央。
《针灸甲乙经》:“脐中,神阙穴也。”
刺灸法:一般不针,多用灸法(隔盐灸5~10壮,艾条温灸15~20分钟)、敷贴或穴位照射法。
如回阳救逆以治虚脱,可用隔盐灸法;
治腹部冷痛,可用热熨法或艾条温灸法;
治疗慢性腹泻或荨麻疹,可用拔罐法;
治盗汗或神经性呕吐,可用五倍子粉调敷;
防晕车,可用香桂活血膏等膏药外贴。
如将药末置于脐中,再在其上施灸称熏脐法(蒸脐法、炼脐法),所用药物可因病而异。如需针刺,须清洁脐窝,严密消毒后,直刺1~1.5寸;有脐瘘管、脐疝者禁刺。或由天枢、水分、气海进针后向神阙透刺。
二、二十四节气灸:夏至节气灸
夏至这个时令节气到了,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夏至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艾灸选择的时间:酉时;每个穴位艾灸20-30分钟。
注意事项: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施灸前请喝淡盐温开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分钟。不要立刻起床。不要在空调屋艾灸。
适宜人群:对于关节劳损,颈椎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等这些骨关节疾病的朋友。这个节令是最好的时机。
对于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疾病的人群,高温需谨慎病情。这个节气最好是悠着点,不要盲然。但是有艾灸爱好的朋友。也不想错过这个节令,可以选择神阙穴酉时艾灸。神阙穴位于脐之中央,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力。艾灸20分钟左右。
三、夏至节气灸的保健作用
夏至节气灸预约:
运江镇卫生院:13878264966
每年的夏至前后15日适合开展夏至节气调养。夏至节气调理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
1、首先是扶正祛邪
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2、其次是培补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3、再次是助阳散寒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四、夏天养生注意事项
按照古中医《内经》的养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多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就知道如何来养生了:
1、首先生冷寒凉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
2、进入空调冷气房要注意保暖,没有必要空调风扇少用或不用,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
3、谨防受寒,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脚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五、辨证取穴,节气灸强壮脾肾为主
艾灸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可以坚持艾灸无病长寿8要穴,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如关元,气海,涌泉,神阙(隔炒盐灸更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治少年房多短气(少年过度房事纵欲伤肾后少气无力),盐灸脐孔中二七壮”(约十四壮,艾炷大小和壮数应依体质和对艾火的耐受度为准);
还可以加灸命门,八髎,肾俞,筑宾,太溪,三阴交等穴;
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
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多灸百会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极效;
薰耳灸和坐薰灸也是很好的补阳排寒湿灸法。
大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施灸。
六、根据节气时间施灸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序。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人在交节气(一年之中以“两分”“两至”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时候艾灸神阙关元尤其有益。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可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史书载记原理玄妙。这种春温、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从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看是:“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
可见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
“节气灸”常选配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
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分别选择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阴阳变化明显的时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灸。
春分的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
秋分的足三里“节气灸”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
冬至前后的关元“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助阳保健延衰强壮,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的“节气灸”方法。一般而言,“节气灸”只要使用得当,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