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第一反应,主宰了你的人生

这篇给你说我这几天的一个重大发现,这个发现太重要了,以至于我决定把它收录在我即将出版的新书中。

前几天,子弹短信app上线,我就是别人口中的那种好奇宝宝,一看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到app上下载,试用。并在5分钟之内,在朋友圈公布了我的子弹短信号,让大家添加,一起来玩玩。

试用了半小时后,觉得相见恨晚—这app简直就是为我这种讲求效率,每天又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回复的人而设的。于是,爱分享的我又第一时间给朋友们继续推荐,说的大致是:子弹短信效率实在是太高了,而且沟通的体验非常好,欢迎大家来加我。

让我惊讶的是,大家都秒回了评论。我扫了一眼,基本上有5种不同的反应:

“这个看起来就跟微信一样啊,没必要多一个。”

“这个好像还要花钱吧?花多少钱,贵不贵?”

“这个是骗人的吧!?”

“用过了,功能非常烂,体验非常差!”

“我马上下一个!加你!”

我常在问自己,到底人与人的区别,或者人与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有的人就会比其他人跑得快?为什么有的人轻松到了终点,而有的人还在半路呢?是跑步方法的问题吗?是过程中有没有窍门吗?还是说,有的人,真的就赢在了起跑线?

如果真的赢在了起点,那这个起跑线到底是什么呢?今天看着大家不尽相同的回复,我突然有了答案:你的第一反应。

人的第一反应最真实,也最可怕。当人面临痛苦,威胁甚至是危险时,通常会表现出3种典型反应:反击、逃跑和静止不动。而这三种反应的目标是一致的:保持距离!

这个“第一反应”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思维习惯的直接呈现。不要看回复朋友圈这么小的一件事,这个人在其他方面,接触到其他事物的时候,他的反应也极有可能是相同的,因为人都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除非这个第一反应给他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损失,不然他的第一反应会倾向保持不变。

细思极恐,你的第一反应,主宰了你的人生。

1)一门读书课

你的第一反应是怎样的呢?你有没有什么不利于自身发现更多可能性的第一反应呢?

别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

我曾经在网上开过一门课,叫做《一年读1000本书,我收获了什么?》。

好,停下来,马上告诉我,看到这个标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用一张A4纸写下你的第一反应和感受。再对照一下上面的朋友圈评论,你有什么发现呢?

不瞒你说,当年这个课的开课通知一出来,评论区可是炸开了锅:

“每年读1000本书,怎么可能,是骗人的吧!”

“一年读1000本,是漫画书吧,没必要听了!”

“听过了,陈词滥调,没收获!”

“这个课是免费还是收费的?最好是免费的!”

“这么神奇?我去听听看,看看能学到什么?”

以上有没有其中一个反应,和你的反应特别类似呢?仔细比对一下我们开篇所说的反应,你就会发现,还是这5个最经典的第一反应:怀疑,没必要,挑刺,价钱,学习。

这些反应都没有对错,但有两个可怕之处,其一是5个反应中的4个都偏向消极;其二是大多数的反应,都是在还没有尝试,还没有经历,还没有体验之前,就给出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

未经事实考究的先入为主的判断,后果是可怕的。我曾救下过一个20岁要自杀的女孩,她坐在阳台的边上,大声嚷嚷着20岁已经看透一切,觉得以后的人生无望。我安抚了她情绪后,只问了她一个问题,她就下来了,我跟她说:你能看透一切代表你智慧过人,假设你10岁就很懂事了,你今年20岁,你觉得,用过去的10年,足以判断你未来50年的人生吗?

这种判断,是感到危险,感到痛苦的生物本能使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也解释了人为什么见不得人好。

简单说就是,拥有这一类第一反应的人,会觉得:超出我认知范围的,都是假的;比我厉害的,都是骗人的。他们所认为的世界里,考试成绩好的人是偷看了别人的答案,有钱人都是从事非法勾当从而发家致富,成功者背后一定有见不得人的黑历史。

他们总是应激,却从不反思;他们总是挑刺,却从不学习。

他们通过挑刺的方式来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和报复的快感,最终得到一种自己“没有被超越”和“没有差很远”的幻觉和安全感。他们的哲学是:我们虽然是loser,但是,我们永远有挑刺的权力。

可当他们被自己的第一反应一叶障目,沉浸在自己的幻觉中沾沾自喜的时候,却忽略了,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我大二的时候,因为失恋,很痛苦,于是把自己关在了图书馆,读了1000多本书。就那一年我读了上千本书,而不是每一年。而这节分享课的主要结论是:1.读书的目的是完善你解释这个世界的系统。2.读书没有必要读那么多,更不能用数字来衡量。3.精读比速读更有利也更有效。4.读完书是开始,而不是结束,下一步是去运用和验证。

这就是读完1000本书以后最大的反思和收获。有没有觉得,真相好像跟你先入为主,未经考究的判断,会有点差距呢?

2)好友尚龙

我的好基友,李尚龙,你们认识也熟悉。我问你,他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得到如此多的成就?

你说是聪明吧?没错,他很聪明。你说是勤奋吧?没错,他也很勤奋。你说是运气吧?没错,他运气也是不错。但这还不是核心的原因。

据我多年的接触和近距离的观察,我想告诉你,尚龙优秀,原因还是四个字:第一反应。

讲3个我和他故事吧(其中2个前面的文章有讲过)。

还在新东方的时候,集团里有一位管理我们部门的老大,莫名其妙地不喜欢我。和北京学校的老师开会的时候说:你们都不许和广州学校的帅健翔帅老师有接触。台下的其他老师第一反应是连连点头,表示默许:对的,我们都要和帅老师保持距离。只有尚龙好奇:咦,帅老师是谁,为什么会惊动到咱们老大?我要认识一下。

于是,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次,我在台湾的诚品书店挑书,精挑细选了十来本,买下,甚是高兴,把书合了照发微博以纪念。微博网友留言,有的说:看这些快餐书有什么用?有的说:垃圾书,不必看!有的说:这些台湾书应该很贵吧!尚龙也跑过来留了一句话:都是好书!

你相信吗?只有垃圾人,没有垃圾书;只有没用的人,没有没用的书。

在新东方多年以后,一次聚会上,一个编辑跟我和尚龙说:两位老师都很牛啊,怎么不写写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写书是什么鬼,我还是安心教书吧!尚龙的第一反应是:写书是什么鬼,我要试试看!于是,几年后,他成为了畅销书作家,我还是英语老师;他一共出了5本书,我才准备出第一本书。

遇到一个机会,你第一反应总是:没必要。

有一个新挑战,你第一反应总是:我不行。

出现一个新事物,你第一反应总是:没有用。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封闭的,只有极少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打开的。

尚龙就是这个极少数中的极少数。“防卫机制”“自我保护”“保持距离”都不是他的第一反应,所以他能吸收的东西,比别人快,比别人多,最后他长得比别人壮,能力比别人强。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也有迹可循。

3)草履虫&确认偏误

生物界中,有一种生物,叫做草履虫。它们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是低等生物,它们没有神经,它们只有应激反应。简单说就是,外界戳它一下,它就缩一下,或是躲一下。这就是生物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目的是保护自己。

人要成为人,要成为真正的高级的动物,需要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这些低级元素的存在,并有意识地调整他们。比如说,你见到一些人,一点就着,他们骂不还口,直接还手。

你一碰就缩,就躲,就还击,那跟草履虫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攻击不向外,只向内。你一说,他就难过;你再说,他就哭;你再说重一点,他就要去死。正如《当你孤独你会想起谁》歌里唱的一样:你的心那么脆,一碰就会碎。俗称玻璃心,又称豆腐心。

心理学界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确认偏误简单来说,就是你会偏向相信头脑中已有的观点或成见,会自动为其寻找证据,并无法接受相反的观点和证据。

比如你怀疑邻居偷了斧头,怎么看怎么像贼;后来斧头找到了,却怎么看都不像了。“智子疑邻”的典故,就是确认偏误的最佳诠释。

最严重的第一反应,该就是草履虫般的应激+确认偏误般的固执吧。据我观察,这种第一反应,一般表现为:口头禅,比如说:我去!卧槽!傻*!等。

你今天看到一部不错的电影,说:我去!然后吃了一顿可口的晚餐,说:我去!最后回家的时候,心仪的对象还给你打电话,来电显示的那一刻,你说:我去!

如果所有的事情,你的第一反应都是口头禅。如果所有的情况,你都用单调的一个词来回应,试问,你跟一条狗有什么区别?你的“我去!”“我去!”“我去!”,就像它的“汪!”“汪!”“汪!”

4)限制性信念

有人会问,那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来的?

可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教化:你正在继承并执行家里人教给你的反应模式。比如说,偶尔一次的高消费,你觉得不行不行太浪费了,你的第一反应是:钱得省着花。

当然省钱不是坏事,但当你去审视“省钱”的第一反应时,你也许能发现背后更深层的限制性信念。你相信“钱要省着花”的背后,其实你在相信“钱是有限的”;你相信“钱是有限的”的背后,其实你在相信“你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一反应的背后,是你的限制性信念。限制性信念的存在,限制了你发现更多的可能,是你人生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第一反应也有可能来自后天习得的恐惧。比如说,一个女生,碰见一个男生,她就有想逃跑的感觉,她觉得男生很可怕。你知道她为什么要逃跑吗?因为她的第一反应是:男人都是坏人。

我认识过这么一个女孩,我问她:如果你觉得男人都是坏人,难道你要孤独终老吗?

她摇了摇头。

我继续问:如果你觉得男人都是坏人,难道你要准备爱上女人吗?

她继续摇了摇头。

我最后问:如果你觉得男人都是坏人,难道你的爸爸,你的外公,你的爷爷,对了,还有你的弟弟,他们都是坏人吗?

她再次摇了摇头,又若有所思。

第一反应的动机很可能是保护,但结果很可能就是限制。而限制的时候,你又习惯性会全盘否定,所以才抹杀掉所有的可能性。

发展可能性,但没有叫你不保护自己;保护好自己,又不代表要限制所有的可能性,这两者本来并不冲突。

如何改变?最好的做法是,保护好自己,但又不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就像你可以培养储蓄的意识,养成存钱的习惯,但可以偶尔进行一次大额的消费或投资。

就像刚才的女生觉得男生有危险,有一个心仪的男生邀约,她要不要赴约?可以赴约啊!你要真担心的话,就选择一起吃午饭,而不是一起吃晚饭甚至是夜宵吧!

你要开始学会,从第一反应,觉察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再从限制性信念倒回来,改变自己的第一反应。

5)如何改变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10年前,我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第一反应:听不得别人给我的建议。别人一给我建议,或者开始说教,我的第一反应是:你觉得我不知道吗?你怀疑我智力吗?你是傻*吗?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反击。

意识到问题后,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新反应,来替代这个第一反应。

BTW,请记住,替代是最好的改变。就像平时我们说改掉一个坏习惯,其实改是非常难的,最起码听上去难度比较大。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新的习惯,替代原来的坏习惯。

我的新反应是,一听到别人给我提建议,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1.对方说的有没有可能是对的?

2.我所做的有没有可能是错的?

3.对方说的有什么我是可以学习从而让自己做得更好?

你看,不应激,不挑刺,不自怨自艾,不冲动,用理智,去学习。

话说回来,其实想一想,别人要给你推荐一个东西,提一个建议的时候,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比如说,开篇说的子弹短信,如果你试用半小时,觉得不适合,就立马删掉。但万一它能让你以后每天的生活省下半小时呢?不就是天大的好事儿吗?

而新app试用,还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几位不常联系又有过数面之缘的朋友,可能平常不知道怎么破冰,这次却因此找到了一个窗口,和我聊上了天,我们还一起碰出了几个新的点子和机会。

行动才会有新可能,而只给出消极的第一反应,永远不会有新可能,它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个消极反应的不断反复,恶性循环。

对了,还有一种第一反应要根除。有位童鞋向我抱怨我子弹短信不好用,原因是语音不能识别英文,她在国外留学,感觉不方便。我说了几句英文,软件精准识别,于是给她截了图,说:为啥我的英文能识别?你的英文就不能呢?她没再回复。这种第一反应是:一切的问题,都不可能是我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

无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都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去反应。

别让你的第一反应,主宰了你的人生。

请你现在开始,让你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

而第一反应,可以成为你最大的限制,也可以成为你最大的助力。

看你咯!

最后留个思考的作业,欢迎评论里回答:

1.你的父母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反应是?

2.你最想改掉的第一反应是?

3.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新反应,替代原来的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你的第一反应,主宰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