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5-2)

第五章 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的常见问题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指出:“第一流的校长应当是给教师自由并能指导、领导教师的校长。如果连这种指导能力都没有,一切听任教师为之,这是第二流的校长。除此之外的校长都是有害的校长。”他的观点提醒校长们要反思管理过程的常见问题,对管理理论理论的误读以及应用不当常常会使其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一、行政管理思维固化

        首先,行政管理理论的局限性表现为:第一,劳动的高度分工会降低许多工作的挑战性和新鲜感,最终导致员工表现下降,降低工作效率。第二,对组织规则的过分依赖会引起低效率和惰性,甚至导致过度的繁文缛节和刻板性。第三,组织中应有下行和上行两条沟通渠道,但行政管理只有下一个方向。第四,由于专业工作的表现难以计量,所以,组织的行政管理更注重通过“资格”和“忠诚度”而不是以竞争和优点作为晋升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行政管理强调对结构的控制超过对人的认识,但中小学是学习型组织,教师基于专业而具有专业权利,学生则具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因此,校长的职责由单纯地监督他人的工作已经转向为重新构建组织结构以及分配各类资源的方式。

        二、教学领导中知识管理运用不足

        在教学领导过程中,校长对管理理念运用不足的具体表现为:一是校长没有更新教学理念。二是校长虽然具有先进理念,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三是校长的科研意识淡泊。

        三、人际冲突处理过程中角色定位不清

        在面对冲突时,常常扮演“法官”或是“家长”的角色,为对立双方进行“裁判”或是干脆“各打五十大板”。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实现冲突的协调,而只是将冲突搁置,甚至是激化了冲突,使显性冲突变为隐性冲突,使暂时性冲突变成持续性冲突,更不利于和谐人际氛围的形成。

        四、忽视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中心,任何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努力,根本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但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往往遭到忽视。

            (一)轻视学生的地位

            (二)剥夺学生教育选择的权利

            (三)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性

           五、缺少系统性思考

        整体来讲,作为育人文化的营造者,校长要能够促进每位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的领导者,校长要将课程教学工作置于重要位置,通过改革与创新来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校长承担发现教师优势,开发潜能,提升其抱负的重任;作为内部管理的优化者,校长应在整合学校资源和促进组织健康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外部环境的调适者,校长要具有为学校的发展获取社会舆论、家庭、社区以及政府支持的义务。总之,尽管采取将任务目标分解,逐一实现的方法管理学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长期缺少必要的系统性思考,势必难以显示学校的学习型组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04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