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好莱坞“不死鸟”之称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指导并主演该片的男主角,而作为该片女主角的则是多次斩获好莱坞奖项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该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至今仍是豆瓣高分电影之一。
该片讲述了洛林和迈克姐弟两人接到了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匆匆赶回乡下,洛林姐弟是不理解母亲的生前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在整理母亲的生前遗物时发现了一封长信,从信中姐弟俩得知到母亲深埋多年的一段感情秘密。
1965年夏季的一天,年轻主妇弗朗西斯卡在送走丈夫和儿女去集市后,独自留在家中。遇到了迷路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罗伯特前来问路,向她打听麦迪逊桥的位置。好心的弗朗西斯卡亲自带他去桥边。罗伯特到桥边开始观察,选角度。弗朗西斯卡被这样的罗伯特迷住了,而罗伯特也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她以表谢意。
于是结束后,她邀请罗比特去家里喝冰茶,两个人聊起了各自的婚姻、理想和见闻。在罗伯特走后,她在内心驱使下在麦迪逊桥定了一张邀请字条,罗伯特接受了邀请。第二天,两人共进晚餐后跳舞相拥,度过了美妙而短暂的四天。
最后一晚,罗伯特请求她和他远走高飞,而她舍不得现在的家人拒绝了,罗伯特黯然离开。十多年后,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去世,过了三年后她又收到罗伯特死讯,罗伯特把所有的遗产留给了她,并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
该片是1995年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据说上映时曾在美国掀起离婚狂潮!虽然影片内容饱受非议,是许多人不齿的“婚外情”题材。但如果你只把它当做一部美化婚外情的电影,那是肤浅的。它的价值在于向观众指出出一种人生抉择。
所以今天,我将从“布局架构、人物塑造、电影价值”单个角度入手,多维度分析这部电影,而在本文第三部分,我将结合电影的情节以及自己的观影感受,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01 从布局架构分析,采用叙事的结构、简洁的场景,复杂的光影造型,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之下的挣扎
①导演以主人公的四天的情感心理变化,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挣扎
导演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在有限的时间了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在这短暂的四天相处中经历的内心冲突。冲突都经历了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的四个阶段。影片中延长了主人公交谈的场景,使得两个人的故事更加丰满。又通过男女主各自在这段感情的内心挣扎,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情感达到高潮。接下来,我将细细解读这段内容。
女主弗朗西斯卡有些厌倦了二十年如一日的婚姻生活。终于有一天,家人们都去集市了,她很开心,一个人在大房子里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第一天她遇见摄影师罗伯特时,弗朗西斯卡虽表现的落落大方,但在和罗伯特交流中和透过廊桥的缝隙偷看工作的罗伯特时,还是掩盖不住少女的羞涩和矜持。她为罗伯特着迷,会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落寞,但想到自己的孩子丈夫,她又什么都不敢做。但又因为舍不得,她在晚上开车去麦迪逊桥将一份晚饭邀约钉在桥上,而罗伯特也接受。她为这顿饭特地去镇里买蔬菜和一条新裙子。他们在一起相拥共舞,最后情不自禁迈出了最后一步。第三天,他们像普通小情侣一样去公园郊游、晚上去小酒吧喝酒。第四天,他们她拒绝的罗伯特远走高飞的请求,回归到自己原来的生活。最终的雨中相遇,是影片的高潮。罗伯特在雨中和车中的弗朗西斯卡相视一笑,等待红灯中,弗朗西斯卡紧握着车门把手,无数次想转动飞奔向罗伯特,此中有多少挣扎。但是现实告诉她她不能,她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一生。
在我看来,影片内容十分简单,但是导演在男女主人公内心冲突做了很多功夫。男女主人公的情绪表现十分细腻,体现了导演优秀的掌控能力和演员深厚的表演能力。他们将中年人的情感和家庭问题得到了细致的解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使这段不被认同的爱情也更易被观众所接受。
②简单的构图、复杂的光影造虽然型向我们呈现了一段突破束缚的爱情故事
该影片作为一部怀旧电影,导演试图让电影呈现给观众一种简单而真实的感觉。片中他们将荒废了30年的农舍恢复容貌,让场景更加真实。在构图上也十分简洁,场景上也没有太多的变化。在影片画面上导演也表现的十分巧妙,他非常注重光影造型来塑造和刻画主人公内心活动。
影片大部分的取景都是在弗朗西斯卡家的厨房,厨房空间不大,导演就用了光线和阴影来促进情节发展。男女主人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厨房里流畅而愉悦的交谈。导演在拍摄这部分内容时,将所有的灯光都用在男女主人公身上而周围的一片黑暗。用这种光影造型手法,增加视觉吸引力。
导演选用狭小的厨房,也有深意,他也是在暗喻男女主人公情感世界也很狭小,他希望把两人的感情包裹这小小的空间里。
02 以人物塑造的角度,了解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罗伯特、理查德的经历,让观众更能接受主人公前后的形象,让人深刻理解
①弗朗西斯卡——一个被迫放弃原来生活的理想而埋身于琐碎家务的美国乡村家庭主妇
弗朗西斯卡:当一个女人做出抉择,有了丈夫和孩子,某些方面,她的生命开始了,在另一些方面却停止了。她建立了现实的人生,并把个人需求放一边。
弗朗西斯卡: 爱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弃责任,这份魔力就会消失。
弗朗西斯卡:你要知道,这个家在我走以后,会完全变的。
女主弗朗西斯卡,是一位住在美国乡村主妇,每天都围绕着丈夫和儿女而生活。她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因为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影片开头,女主喜欢做饭的时候听着古典音乐,静谧的生活。但是丈夫和孩子并不喜欢,丈夫和儿子喜欢大力关门,女儿喜欢将古典音乐换成流行歌曲。吃饭时家人的零交流,让弗朗西斯卡若有所思的看着家人,最后自我安慰的笑了笑。弗朗西斯卡的内心厌倦这种生活,但还是说服自己应该知足现在的生活。这顿饭也为后面的出轨埋下伏笔。在家人短暂离家时,她遇见了从华盛顿来的摄影师罗伯特。罗伯特的出现燃起了她的那颗不甘平淡的心,让她找回了久违的浪漫和快乐。她一边享受着罗伯特带给自己的前所未有的快乐;另一边又无时无刻地忍受着家庭责任的折磨。从开始弗朗西斯卡就清醒的知道她和罗伯特这段爱情是没有结果的,时时刻刻在内心挣扎着。罗伯特激起了她那个向往自由、远方的心,但现实世界告诉她不能离开家庭。她觉得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牺牲别人的幸福和快乐,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电影的高潮是那段雨中诀别戏,弗朗西斯卡在镇上遇到了罗伯特。大雨中那个朦胧的身影,高大伟岸,罗伯特冲她会心一笑,体现了罗伯特对她的决定的尊重,但又很伤感。当变绿灯时,罗伯特又迟迟不肯开车,他希望弗朗西斯卡能重新选择,这短短60秒,弗朗西斯卡紧握着门把手,无数次想打开车门飞奔上罗伯特的车。这次的错过成了她终身的遗憾。
我一直认为崇尚自由的西方人最后应该选择离开,追求自由,追寻真爱。但是这部电影的结局,弗朗西斯卡留下来了,即使余生都会在悔恨中度过。但是这个结局也最贴近生活,生活不能让我们事事顺心。
②罗伯特——一个生性浪漫、充满自由气息却婚姻不顺的杂志摄影师
罗伯特:别妄自菲薄,弗朗西斯卡,你绝不是个傻女人。
罗伯特:弗朗西斯卡,你知道的,我们不会做什么不应该的事,让你没法开口向你的孩子交代。
罗伯特:有句话,我是第一次说,而且只说一次,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为你。
男主罗伯特是一位《美国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因为工作需要,他可以去世界各地,领略各地的人文和风景。因这份工作,也造就了他生性浪漫、热爱自由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婚姻不顺,最终以离婚收场。这次,他为了拍摄麦迪逊桥认识了弗朗西斯卡。在他眼里弗朗西斯卡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是一位不平凡的女人,他被这样的弗朗西斯卡深深地吸引。他明白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挣扎与责任,所以他对弗朗西斯卡的感情也是发乎情止于礼,不会逼迫弗朗西斯卡做令她难堪的事。在自己即将离开的时候,他请求弗朗西斯卡和他远走高飞,但是遭到拒绝。即使这样,他还是尊重了弗朗西斯卡的决定,独自离开。
有人总说罗伯特是是个渣男,但我觉得可能曾经罗伯特是个浪子,但是再遇到弗朗西斯卡以后他的心安定了。 他带着对弗朗西斯卡的爱继续他的旅途。最后在他临死之前,他把大部分的遗产赠与了弗朗西斯卡,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了麦迪逊桥,可能他觉着这样会离弗朗西斯卡更近一些。
③理查德——一个朴实、沉默却又用自私的方式去爱着妻子的丈夫
从影片中觉得理查德是一位老实、朴素、任劳任怨的农民。他很爱他的妻子弗朗西斯卡和自己的一对儿女。他希望弗朗西斯卡能够更好的照顾家庭,他让妻子放弃了她的教书事业,安心留在家里料理家务。在弥留之际,他向弗朗西斯卡道歉,是自己的自私让妻子没有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觉得这份道歉非常珍贵。
理查德: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梦想,很抱歉不能让你完成它们,我特别爱你。
前两句是理查德觉得愧疚向弗朗西斯卡道歉,最后一句他又好像在期待什么。可能他希望弗朗西斯卡回应他这份爱,但是弗朗西斯卡却欲言又止,努力的好几次也没有回应理查德的那句我爱你。只是不停亲吻理查德的脸颊,直到他去世。
弗朗西斯卡的出轨不光是她一个人的原因,理查德也有错。但此时我却开始同情理查德,因为在罗伯特离开以后,理查德就再也没有得到过弗朗西斯卡的爱。这样的真相对理查德是多么的残忍。
03 从电影价值分析,基于故事情节,并结合自己的观影感受,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①如果结婚后遇到今生挚爱,你该不该离婚?
这是之前播出的奇葩说其中的一个辩题。我记得陈铭老师有一段论述非常精彩。
陈铭:维系婚姻是一种责任,比起无畏地追逐感性的爱情,理性承认婚姻的责任会让你享受到更高阶的幸福。
电影中的弗朗西斯卡在与理查德结婚将近20年后遇到了她的今生挚爱罗伯特。他们短暂的相守了四天,四天以后弗朗西斯卡选择留在现在的家庭,拒绝了和罗伯特出走。在这段感情里,她选择了家庭、选择了责任。我们可以想想,如何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走了,他们会有下一段婚姻,而上一段婚姻会遗留下来很多问题,比如,弗朗西斯卡的家庭会从一个幸福的四口家庭变成单亲家庭,子女失去妈妈,可能会被镇上人指指点点;理查德可能会深受打击,可能会不善待子女,怨恨弗朗西斯卡;也可能会影响子女今后的婚恋观。
陈铭老师认为自私是人的先天本能,但是他呼吁大家用理性思维去看待今生挚爱这个问题。我们有追寻真爱的权利,但希望大家结婚以后也要承担责任和道德的钳制。即使你最后抛弃了家庭责任,选择了今生挚爱,但你和今生挚爱在一起后所有的激情也都会归于平淡。婚姻是一个漫长的契约,我建议大家可以在婚前好好追寻自己真爱,婚后如果这样做,请三思,因为婚后试错的成本太大。
②如果喜欢是放肆,那么爱就是克制
喜欢一个人是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他,所复以不会考虑他的感受,即为放肆,而爱一个人,就是揣摩她的心理 ,知道她心内深处最想要的,放弃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即为克制。——《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的这句台词,可算是相当经典了,这句话可能说出来很多人的心声。在《廊桥遗梦》里,我们也可以深深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是相爱的。他们两人在相处的四天里,像小情侣一样享受着爱情带来的激情。而在离别后的余生,他们都没有打扰过对方的生活,只把对方留在自己内心里。
我认为喜欢一个人总是想法最好的给他,不考虑他的感受。自己想做的就是正确的事,其实这样是不公平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自以为是可能会伤害到那个人。而爱一个人是理解她,知道他心内深处最想要的,想让他开心,这样zd就会忽略自己,放弃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克制自己的自以为是和自私。就是那种我是爱你的,即使你未来的生活我将不会参与,我也愿意。
③婚姻出现状况,永远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金星老师曾说过:当你在结婚后遇到今生挚爱,一定是双方原因,因为你缺点东西,你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这窗户是可以很多,你会下意识的反应,如果你那扇窗户已经关上了,那遇到挚爱的机率会很低的,今生挚爱这四个字决定了你的生活态度。
影片中妻子弗朗西斯卡的出轨绝非偶然,丈夫理查德也是有一定的责任。他深知妻子喜欢教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他选择了漠视这一切,他单方面希望妻子放弃理想回归家庭。被束缚的弗朗西斯卡十分压抑。于是她喜欢在内心角落里放肆自己,比如听自己喜欢的古典音乐,家庭成员的一些她不赞同的行为,她选择了沉默。这就好像金星老师说的婚姻里打开的那扇窗户,弗朗西斯卡在那扇窗户外看到罗伯特。才有了后面的那段出轨。
婚姻法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婚姻是两人平等、合法订立的长期的契约关系。这一契约是两个人订立的,因此,这契约必须是由两个人一起承担。当婚姻出现危机时,双方都不得逃避,要共同找出解决危机的方法,使婚姻关系继续存续下去,快乐同享,痛苦同当。
结束语:
虽然《廊桥遗梦》的结局,让我们总觉得十分凄美遗憾,两个相爱的灵魂没有享受共度一生。但是他们却让后人得到了幸福。影片结尾弗朗西斯卡的子女在了解了母亲的这段秘密以后,开始反思各自的婚姻,也开始珍视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这应该也是导演和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观念吧。
那场大雨戏也是我落泪的地方,罗伯特在雨中看到自己心爱的人,露出苦涩而又心满意足的笑之后突然的转身离开了,仿佛在说看到你安好,我就释然了。弗朗西斯卡的这一生成全了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和子女,却唯独没有成全她自己。影片最后她的子女按照她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洒在麦迪逊桥上可以陪着罗伯特了。
虽然这是一部讲婚外情的故事,但是这个爱情故事的整体理念和中国诗经中的发乎情止乎礼还是非常相似的。关于爱情,他们选择了最理性的一条路,虽然两人最后没有在一起,但是在对方生命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迹。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期一会这四个字,遇到自己心爱的人,会怀着一生只有一次相遇的机会,只遇得到这么唯一一个的心情来加倍珍惜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