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老师的宠儿

  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老师的宠儿

    “老师的宠儿〞,是专门用来形容得到老师特别关爱的学生。这种学生通常学习习惯好,守规矩,爱思考,成绩名列前茅,是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是老师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作品。

  不少老师甚至会有这样的做法,如果这类学生与成绩不理想又经常给你挑点事端的学生发生冲突,你会条件反射般地认为责任在后者,你会不由自主地偏袒品学兼优的学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成为“老师的宠儿”,被老师关注和喜欢,尤其是那种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眼里,他的举动让人讨厌的学生,他的异常行为就是迫切渴望老师的关注,渴望引起老师的重视。

    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作为老师,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就需要蹲下身子来研究学生,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你最喜欢的学生。

    班里的小彬是一个爱告状,爱挑事却又推卸责任的孩子。每次和别人发生冲突,总是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全是别人的错。他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孩子,你越吼、越批评,他越给你唱反调。后来,我总是在平时有意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放大闪光点,大力表扬,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这个孩子慢慢地变了,渐渐地他变得不再那么斤斤计较,能够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了,遇事也能比较客观地认识了。有人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把他说成是这样的人,久而久之,他就真成了这样的人。我们用实际行动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爱,认为自己是个“老师的宠儿”,他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宠儿”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们每天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都要尽力做到一视同仁地问候每个学生,要尽力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很感兴趣,认真了解他们的个人爱好,性格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时不时地成为你特别的偏袒者,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很特别,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会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其实,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当然会存在着些许的智力差异,正因为这些不同才有了一个个性格迥异、千差万别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用成绩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如同有一大桶水,我们就要用不同杯子去盛水。

  牛顿在上学时学习成绩倒数,老师和同学都称他是笨蛋,最后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高尔基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爱迪生小时候趴在鸡蛋上孵小鸡,被称为”低能儿”等等,这些人最后都成为时代的宠儿,为人们所传颂。这都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做教师的不要因为学生的暂时的“迟顿”或“捣蛋”讨厌甚至放弃,要努力激励引导这样的孩子扬长避短,最终长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千万不能凭印象为孩子贴标签,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贪玩不学的孩子不是冷嘲热讽,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不是河东狮吼;对于内向听话的孩子不是不管不问;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不是想法劝退……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

    我们付出真心,真爱,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的宠儿,尽管做起来很难,但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老师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