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智慧:升职的第一秘诀是敢担当

身在职场、官场的都知道,当做到一定年限,都会按期得到提拔的。但有人老也升不上去,业务也好,人也好,但是身边老人都升了,自己还是老样子,新人又在不断进来,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这是为什么呢?

升职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立场,可能是性格,可能是业务能力,有人认为关系是最重要的,但是关系不是可由我控制的,你再逢迎,也比不上你的竞争者是领导的小舅子或利益链条上的人。自己能控制的,才是值得下功夫的。这里面最易被忽视而又最重要的,可能要算担当能力了。

只会精益求精地把份内工作完成,当不了领导;人际亲和,善于团结人,当不了领导;工作既好,人际关系也好,也不是当领导所需要的。不信你看身边是哪些人升了职。可能工作还不如你干得好,人际关系也比较生硬,他也没有跟上级的秘密关系,可是他就升了职,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你与他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差别,极有可能在担当上面。他敢于接受任务,甚至本来没有任务,他创造了任务,然后主动来承担。一旦承担了,就全力以赴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绝不会干一点看看上头风向,再干一点再看看上头风向,一看不受重视就撂了挑子。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办成,包括拉拢同事,寻求助力,稳住上级,得到成长时间等等。这在古代,属于“循吏”,而智识发达,崇尚研究讨论的叫“清流”,一般励精图治的帝王都愿意重用循吏,怕用清流,像海瑞这样的只是个例,毕竟封建王朝也是要树立行业风气的。

清流的毛病就是谈得透彻,执行不足。一旦执行不下去,就上纲上线,脱离实际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上去争斗。南宋大儒朱熹,活着时就已经名满天下,曾为皇帝上课,后因参与人事争斗,被皇帝冷落,但最高内阁里一直有人挺他,给他州县一级的各种小官做,但朱熹总是干不下去,处理政务刻板教条,严刑峻法,遇到阻力就向内阁写信辞职,不允许他辞职就得替他作主,时间久了,上边也烦了。所以朱熹一生没当到市长一级的干部,短暂混了几年职场,就全心讲学去了。

而王阳明就有很大不同,敢于承担责任,也懂得灵活变通,将他的致良知的心学智慧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到极致,最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左都御史,在官衔上做到头了。也曾被内阁推荐为两个候选首辅之一,但皇帝最终用了杨一清。一个有圣贤之名的人做首辅,他的话带着真理的味道,皇帝是听还是不听,皇帝可不傻。

王阳明敢于承担的精神,由他的平叛事件可见一斑:

宁王叛乱的敌情传到王阳明手里时,他正在南下剿匪的路上,随即率兵北上迎敌,此时并无朝廷的军令下达到他手里。他完全可以继续去剿匪,将在外,有的是说辞。但他受兵部尚书王琼器重与委任,早前王琼曾对向他汇报宁王有反心的官员说过:江西有王守仁在,吾不忧。应该说,王阳明是王琼安置在那里的一枚棋子。但不可能公开意图,因为宁王没反时,你说他反,那是杀头的罪。后来,王阳明平叛成功,朝廷里王琼的反对派(内阁首辅杨廷和)就拿他的主动平叛说事,说他开始是与宁王合谋叛乱(王阳明有一学生被挟制在宁王队伍中),一看宁王要失败,才转而倒戈,是政治投机行为。如果王阳明是奉旨平叛,而非主动担责,也就没有这种口实留给政敌。

平叛伊始,他与当地知府会合后,为安定民心,召集兵力,他谎称朝廷的兵已经在路上了。这也要担风险的,当官的人都明白。胜了当然没事,如果败了,责任就都是他的。

平叛完成后,朝廷大军才开到,朝廷大员们设酒局,请王阳明,留给他一个副座的位置,结果王阳明直接坐到主位上,虽然遭到呵斥,但还是让他挡住了。事后,他说:如果我稍一松懈,失去了主位,一切就都得听他们摆布了。这是因为官制设定上,地方长官不受太监和军队辖制。战事结束后,王阳明已从南赣巡抚授职江西巡抚,他坚持住,对方也没辙。对方的背后是皇帝,本来想接管王阳明的一切军功,竟然办不成。正德皇帝是个典型的玩闹皇帝,崇尚武功和游乐,一心要把宁王放了,自己亲自再跟他交战一回。十万中央军驻在地方上,吃喝玩乐,百姓实在消受不起。最终在王阳明的坚持不妥协下,走了个形式:把宁王捆起来固定在马背上,军队再围起来,由皇帝表演手到擒来的把戏。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季本,可谓得他的精髓。宁王叛乱时,这名学生任建宁府的推官(专管一府的刑狱),他向郡守请缨守卫建宁与江西之间的要道分水关,以阻击宁王向福建进军。当时巡按御史调他和郡守两人去科举考场监考,这对官员是一种荣誉。郡守写信征求他的意见。他说:建宁由我两人负责,战事说到就到,来回科场要40天,现在江西胜负未晓,土匪起事也难预料。我们走了,谁来守卫?就算幸而无事,这个时候在参与科举考试的名录中列出我两人的名字来,传出去,人们会认为你我不知轻重,被人耻笑。违背巡按的命令和耽误国家大事,哪个严重?郡守看信后深为叹服,也没有去考场。

这些例子,都是致良知的典型事件。其中所透露出的主动承担责任,不规避,不妥协,同时又灵活机动不教条,事事以办成为准则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职场人认真学习的。

不是官难当,职难升,而是要问自己有没有那份担当的勇气和眼力,很多时候这种素质与业务能力和人际能力没有太大关系。最好是担当第一,业务和人际保驾护航。想不升职也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心学智慧:升职的第一秘诀是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