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自己高考失利进入了一个不满意的院校,或是填志愿时稀里糊涂随便选了一个专业,学习之后才发现并不喜欢。
我有一点不同,高考不能说是正常发挥也不算太过失利,但付出过努力之后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期待的也难免让人失落。填志愿的时候我也很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和未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把每一个院校的第一专业都填的是想学的专业,换句话说我选择的每一个院校都是因为它开设了这门专业。六个志愿,每个志愿下六个专业,好不容易填满。
结果是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但却不是第一专业,大概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被录取的专业我也并不排斥。但就像很喜欢一个人告白之后被拒绝,最后选择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的那种内心空洞的感觉。
因为不排斥,因为它能给我想要的自己,我还是满心期待着未来的学习。不管怎样,我都要好好珍惜这个我曾经付出那么多努力的结果。
怀着憧憬,也怀着不甘,我计划着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更长远的目标。期待着遇见很多优秀的人,也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但很快我发现我愿意去为之努力的专业却是大多数同班同学很排斥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被调剂到这里。
这注定为以后的学习氛围埋下了隐患。
转眼间我已经大二了,不知不觉中却感觉越来越迷茫,遥想当初的自己,才发现少了很多热情和积极。
当初的满怀希望和动力在一点一点随时光消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概是怀着很多的热情参加了一些活动却发现并不如自己想象的有意义,是同学们的不积极让我我觉得付出越多却倍感失望,是忙了一学期下来竟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些什么。
更多的是自己学着学着变得麻木,不再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是因为当初目标不够清晰吧,不然怎么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是因为当初的目标不够坚定吧,不然怎么走着走着就气馁了?
“我很喜欢可能性这个词,意味着很多事情不是一定的,不是说你选择了这个专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一切都固定了。人的一生很长,你可以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同时做其他的好多事,你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可能。”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这样说。
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思。
是啊,我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加上了好多的束缚,因为看不到曾经参加活动的意义而不再去尝试,因为失望过而想把自己变得冷漠,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就否定了一切,包括勇气。
原来是自己把自己锁了起来,牢牢困住,一点一点变得畏手畏脚,也变得不自信和没追求。
温水煮青蛙原来是这样的。从开始的雄心壮志到现在的缺少竞争甚至选择不去竞争而麻痹自己一切都好。
恍然大悟。
我本就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却自己给了自己太多的束缚,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变得卑微,竟一点反抗也没有。
既还年轻,既有希望,就应当尽管勇敢地去尝试,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事实还是一个在人群中不会闪闪发光的我,在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学着一个很多人不看好的专业,但我同样拥有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每个人都拥有。
我想我应该重拾希望了,背起行囊去发现新的自己,有勇气去探索可能,也有勇气接受失败。
写作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