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赶集”

初冬的周末早上,吃了早饭之后就去赶早市,生活在城市里,工作日每天两点一线,奔波于单位和家之间。现代人的节奏非常快,房价高企,年轻人买房子也只能买在城市的郊区,而上班却往往在城市比较繁华的地段。每天长达两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了我们用在生活上的时间。每个周末采购就成了一项必备做的工作,采购一周所用的食材和生活用品。

清晨的早市,带着一点小喧闹,蔬菜上往往还带着一点点的露水。那些红色的西红柿,橙色的胡萝卜,白绿相间的大葱,紫色的茄子,伴随着小贩的吆喝声,微信到账的提醒声,无不让你感受人间烟火生活的气息。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赶集的场景。我的老家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每逢农历四和九便是赶大集的日子,最兴奋的日子莫过于赶大集撞上了周末。那一天早上妈妈会早点招呼我穿好衣服,吃完饭跟着她一起去赶大集,尤其是临近年关的集,特别热闹,走在路上,你会感受到什么叫比肩接踵,熙熙攘攘,有时候夹在人群中,被挤来挤去,根本由不得你自己的意志选择方向,小小的我只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摊位都被人挤的根本看不到。

那个时候的我们一切衣食都是从大集上买的,拿穿的衣服来说,我小时候的大部分衣服都是从集市上买的,那里的衣服从10块到50块钱。每年过年买新衣服是我最激动的时候了,往往从集市上转好几圈,买到了心仪的衣服,下午回家就找来小伙伴,穿上给他们看看。现在我姥姥还经常去赶集,100块钱能买一身,甚至夏天的衣服50块就能搞定。

吃的方面,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种蔬菜。有的人家种的多了,自己吃不完便拿到集市上去卖,自己种的蔬菜基本上是不打农药的,非常健康。我小时候比较馋,妈妈经常到集市上给我买香蕉和橘子吃,记忆中,冬天水果也只有香蕉和橘子,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吃。还有卖糖葫芦的,卖肉串的,这些都是我童年中最有印象的小零食。

那个时候农村的交通工具基本上就是自行车,后来慢慢有了摩托车和电动车,镇上在赶集的时候也会有专门的商铺来出售电动车,买一辆电动车的价格一般在1000~3000之间,一般的人家都会选择买一辆1000多块钱的电动车,骑着电动车到集上去赶集,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时过境迁,如今我已经在青岛定居,很少再回到老家去,偶尔一趟回去,如果能赶上赶大集那是太幸运的事情了。赶集是我童年的一个美好的记忆,那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人群中藏着生活的气息,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农村的大集是比城市的早市更有生活气息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的商贩是不是专职商贩,而是农村的人在兜售自己的商品,而城市的早市更具有了一些商业化的气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在一点一点的消失,真怕有一天那一些我成长的小镇也慢慢的消失。那些带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大集,带给了我童年很多的欢乐,是我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一部分是故乡的一个符号,承载了我很多的思念和记忆。

也许有一天农村真的会消失,农村的大集也是也不再具有往日的风光。但那些留在记忆里的东西,却永远都不会消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