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能只扶“口袋”,更要扶“脑袋”,教育是斩断穷根的根本

1、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18大以来,扶贫攻坚势如破竹,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2015年,中国明确到2020年的减贫目标——"未来5年,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17年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了3000多万,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

2、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扶贫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这些挑战本质的根源是贫困户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眼界和脱贫的信心。

(1)观念:以穷为荣,依赖扶贫

当前扶贫是有着严格的数字考核指标。

脱贫人口要达标是地方政府和扶贫干部业绩考核的硬杠。

也是这条硬杠导致部分贫困户产生了政府“要我脱贫”,“求我脱贫“的心态。

因此,在扶贫过程中出现了“争当贫困户”的问题,滋生了“”我穷我怕谁”,”以穷为荣”的思想。

只要戴着“贫困户”这顶帽子,就会不断获得扶贫资金和资源。

可以说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扶贫最大的拦路虎。

只要不树立“我要脱贫”的主动积极的思想观念,这种贫是扶不起来的。

在这种背景下的扶贫只能永远是输血,而无法形成良性的造血机制。

(2)眼界:缺乏视野,目光短浅

一方面,生活环境决定了视野,决定了眼界。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

这些地方相对闭塞,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他们看到的只是周边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视野和眼界狭窄。

其实,贫困地区的很多农产品、生态资源都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但是他们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缺乏长远的眼光。

很多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常年为了温饱而奔波,

他们考虑的的大多数都是眼前的问题。

外部环境不允许他们考虑长远的问题和规划。

而脱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面对当前的困境很多人只关心当前的收获和回报,

缺乏长远的眼光,也缺乏耐心。

(3)信心:贫困麻木,缺乏脱贫的信心

脱贫的基础是发展产业。

但是,很多人困惑的是在外界支持下,很多贫困人口都不积极主动参与。

很多人说这是烂泥扶不上墙。

你可以这么说。

但是你真的理解贫苦地区的人吗?

他们祖祖辈辈的生存环境就是这样,

有的人对于贫困已经麻木了,

根本没有信心去尝试脱贫。

一个新的东西摆在面前的时候,

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去接受。

在一点点的进步中去建立脱贫的信心。

3、扶贫更要扶“脑袋”,教育是斩断穷根的根本

要想应对脱贫攻坚的根本挑战,

是要通过教育改变理念、拓展视野、重建信心。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至少20年一代人的成长来实现。

(1)先富口袋是奠定物质基础

现在先富口袋,只是从收入这个指标上帮助他们脱贫。

这是基础,是在物质上为长期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只有口袋富了,短期的温饱问题解决了,

才能考虑长远的问题。

(2)只富口袋,可能还会返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不能只是授人以鱼而要授之以渔,

要通过教育改变大家的观念,

形成“我要脱贫”的主动意识。

如果口袋富了,观念不变,可能还会返贫。

以前的拆迁户是可以对照的一个参考样本。

有些人通过拆迁富了口袋,

但是因为脑袋空空,

把钱拿来赌博,一夜输光返贫。

(3)教育是斩断穷根,振兴乡村的根本

最近,马云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讲话中说到:

经过了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们要让没有富起来的人富起来,

教育是基础,农村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突破口,更是机会所在。

1月17日下午,任正非在与媒体沟通时也提到:

这个时代对一个国家来说,

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

现在我们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锋时刻,

我相信2020年我国能够如期消灭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未来,为了实现这些地区形成良性的造血机制,

让这些人口实现美好的、长远的发展,

必须在教育上加大投入。

通过教育,

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外边的世界,

让更多的孩子具备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能力,

让更多的孩子完全摆脱贫困阴影的影响,

满怀信心去建设自己的家乡,打造美好的未来。

这是从根本上斩断穷根的脱贫致富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扶贫不能只扶“口袋”,更要扶“脑袋”,教育是斩断穷根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