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前的产品技术观

最近在跟老外合作时,因为语言、文化背景、观念等差异,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我英文水平不够强,很多观点,我无法通过流利的英文进行回答。

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是,我习惯使用Google翻译来进行聊天,我平时在中文语境下,聊天的文风比较随意,但经过Google翻译处理后,语境就变了。

前两天,我日常跟老外聊,然后发现,聊天的氛围不对,后面我才后知后觉,估计是翻译后的内容,有点严肃,有点像是在批评人家的样子...

其实我简单的话语就直接写,复杂的话语翻译后,我也会看一下翻译后信息是否对,如果没问题就发,但我注意不到英文语境的氛围,又因为大家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上带来的信息差异就挺大的。

语境的问题,我是想着后面弃用Google翻译,而改用ChatGPT翻译,加上“优化的、幽默的”prompt限制,希望可以改善当前的情况,但我还是有点担心,“幽默的”会不会在老外眼里,我在嘲讽他,哈哈,难搞。

因为语言的问题,很多观点我无法比较好的表述出来,比如我认为早期产品使用的技术,够用就行,能跑就好了,不要花太多时间使用最新的技术,或花太多时间优化各种细节,这也是我现在的产品技术观。

过去2年,我断断续续跟不同的人聊过产品技术这个话题,经过观察,我身边有2类人群:

  • 第一类人群,技术至上,喜欢花大量时间在技术细节上,喜欢研究各种性能、优化等技术问题

  • 第二类人群,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要务,至于技术,能用就行

我曾经是第一类人群,因为我本身就喜欢技术,觉得是脑力游戏,觉得我了解了很多人一知半解的细节,现在我偏向于第二类人的特点,这里没有说某一波人群更好,但这两类人群确实有自己的特点。

早年,因为刚出来工作,我认为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是正确的,我目前依旧认为,多数人,还是需要先将手艺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去看其他机会,而不是“刚会打篮球,就想一直进三分球”的状态。

从幸福感上讲,我认为第一波人群的幸福度可能会更高,就我个人的体感,他们会更加纯粹,更加不带商业目的,仅仅是在切磋技艺,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同行相轻的现象,但整体而已,大家以技术讨论为主的氛围是友好的、愉悦的。

早年,我受这种氛围的影响,花了很多时间在技术上,我做了很多重头开发的事情,比如要了解web框架,那就重头开发一个,要了解消息队列,那也重头开发一个,然后做了很多阅读源码的事情,我将Python比较热门的框架,都过了一遍,更进一步,我就去看Python源码、去用Python去开发新的编程语言等等。

也是因为早期花了很多时间在技术上,让我后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很多技术问题,我不需要请教别人,自己研究相关的源码就可以解决,现在有ChatGPT后,这个过程更加丝滑了,因为技术的原理是相同的,早年花时间的积累过,现在做一些业务上的开发,不懂就问ChatGPT,获得的答案,我自己也能判断个大概。

从第一类人慢慢转变成第二类人的过程是渐进的,我看了很多海外技术大V的youtube,从早期喜欢看【从面包板开始自制CPU】到现在【SaaS商业变现】,我慢慢接触到另外一种观点:产品早期,技术能用就行。

当我开始自己做产品后,我会接触到很多做产品的朋友,我也会关注twitter很多做产品的老外大V,很多都是用最简单的技术,先上线再说,我最近有印象的有几个,我列一下:

例子1:https://x.com/fryingneurons/status/1668111120396333057我当前的产品技术观_第1张图片

这哥们,分享了他做HairstyleAI.com这个SaaS的故事,他这个SaaS是用于生成发型的,上线第一天,就卖了23单,但早期,其实根本没做后端,用户要生成,他就自己手动用StableDiffusion帮用户生成图片,然后再邮件发给用户,跑了一段时间,赚到钱后,才开始自动化这个过程,后面就将SaaS卖给别人了。

例子2:https://x.com/tdinh_me/status/1704744108647133641我当前的产品技术观_第2张图片我当前的产品技术观_第3张图片一个越南人,在新加坡工作,离职后,开始做独立开发,你会发现,越后面的产品,他开发的时间越短,但利润却越高,TypingMindApp只花了2天时间开发MVP,就上线了,然后现在有30k的收入。先上线,看看用户的反馈,确定这个东西,大家是愿意花钱的,才花时间优化开发。

其实还有挺多例子的,看多了,就会发现,这类人的主要观点是,用户需求为导向,至于你用了什么语言、什么软件架构,都不重要,用户根本不care,他只关注是否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我无意绝对化这观点,在一些情况下,这观点并不适用,比如figma这个产品(图像设计相关的SaaS),他们上来就技术主义,选择了当时问题挺多的WASM来开发Web SaaS,其原因是,这样才够快,才能让用户在Web上感到跟本地一样的丝滑体验。

当时WASM刚出来没多久,语言层面都还有挺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如果选择用这种,大概率就是白折腾,但人家就厉害,直接成了WASM的核心贡献者,解决自己产品问题的同时,也帮社区解决问题,其带来的结果是:figma早期上线的时间非常久,但跑起来后,竞争优势就比较明显。

除了网上的,我身边也有挺多这样的朋友,写前端只用JQuery,写APP,只用最简单的Java原生,各种新的,什么React这些,他们都不关心,也不想花时间去了解,他们更多时间花在调研新的需求,做出新的产品,放给用户测测。

渐渐的,我也偏向于这个技术产品观,我也变成了快速开发,先上再说,什么注释、什么单元测试,上线赚钱了再说,我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哈哈哈。

我理解第一类人,我们在公司工作,在具体的岗位,需要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比如数据库相关的岗位,这些朋友就对Redis、MySQL的原理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如果类似的问题,你问我,我肯定不会的,生活中不能缺少这类喜欢技术的朋友,他们是手艺人,我尊重他们,但最好不要出现在我的创业团队里,这就类似于,我很喜欢马斯克,但不要让我成为他的部下天天被他骂就好。

我现在喜欢跟第二类人一起做事情,因为大家当下的价值观趋同,我们就可以快速上线各种产品,去测试,去运营,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技术细节和产品细节,只要核心功能没问题,先上线,导入流量后,如果赚钱了,再优化、重写。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当前的产品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