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写作优库‖第六期/ 56/1001』《世说新语》作者:[南北朝]刘义庆 译者:刑学波

轻诋第二十六(节选)

【原文】

桓公入洛①,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②。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③,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④! ”袁虎率尔对曰⑤:“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懔然作色,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⑥?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⑦。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注释】

①桓公:桓温。入洛:指桓温于永和十二年(356)讨伐姚襄,战于伊水,大胜,收复洛阳。

②平乘楼:大船的船楼。平乘,这里指大船。

③陆沉:国土沦丧。

④王夷甫:王衍,字夷甫,虽居宰辅之位,却爱好清谈而不以国事为重,最后被石勒俘虏杀害。任:负。

⑤袁虎:袁宏,字彦伯。

⑥刘景升:刘表,字景升,汉末曾任荆州牧。在曹操、袁绍相争的官渡之战前,袁绍向他求助,他暗中保持中立;袁绍失败后,曹操讨伐他,曹兵未至就因病而死。

⑦刍豆:喂牲口的草料和豆料。

【译文】

桓温进兵洛阳,经过淮水、泗水,到达了北方地区,和同僚下属们一起登上船楼,遥望中原,感慨地说道:“最终使得国土沦陷,百年基业成为了废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担这些责任啊!”袁虎轻率地说:“国家的命运本来就自有定数。难道这些都是他们的过错?”桓温脸色大变,非常的生气,看了看周围在场的人说:“大家都听说过刘景升吧?他有一条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要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比起拉重物走远路,简直连一头很瘦弱的母牛都不如啊。魏武帝进入荆州后,把大牛杀了来慰劳士兵,在场的人没有不感到痛快的。”桓温本意是用大牛来比拟袁虎。满座的人都震惊了,袁虎也吓得大惊失色。

假谲第二十七(节选)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①,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默林②,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汲(jí)道:前往水源的道路。

②默林:青梅树林。

【译文】

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找不到通往水源的道路,将士们都口渴难耐,于是曹操下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黜免第二十八(节选)

【原文】

殷中军被废①,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殷浩以中军将军受命北伐,结果大败而回,被桓温奏请废为庶人,于是迁居扬州东阳郡信安县。

②咄咄怪事:使人吃惊的奇怪的事情。

【译文】

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里,整天都在空中用手不停地虚写字形。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察看,也只是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俭啬第二十九(节选)

【原文】

卫江州在寻阳①,有知旧人投之②,都不料理③,唯饷“王不留行④”一斤。此人得饷,便命驾。李弘范闻之⑤,曰:“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

【注释】

①卫江州:卫展,字道舒,西晋末任鹰扬将军、江州刺史。江州官署所在地是寻阳。

②知旧:故交、老友。

③料理:照顾、安排。

④王不留行:一种药草名,也称王不留。卫展送此物,暗示他不留友人。

⑤李弘范:李轨,江夏人,官至尚书郎。当据《晋书》本传作“李弘度”。李充,字弘度,官至中书侍郎。

【译文】

江州刺史卫展在寻阳的时候,有以前的老朋友过来想投靠他,他却一概都不帮助,只是送一斤“王不留行”。这些人得到了礼物后,就走了。李弘范听说这件事,说:“我的舅父太吝啬了,竟然能用草药来赶客人走。”

汰侈第三十(节选)

【原文】

石崇每与王敦入太学戏①,见颜、原象而叹曰②:“若与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间③! ”王曰:“不知余人云何④,子贡去卿差近⑤。”石正色云:“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瓮牖语人⑥! ”

【注释】

①太学:古代国家最高学府。

②颜、原:颜指颜回,字子渊。原,指原宪,字子思。这二人都是孔子弟子。

③去人何必有间:跟他们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

④云何:怎么样。

⑤差:副词,比较。

⑥以瓮牖(yǒu)语人:拿贫穷的人作为谈话对象。

【译文】

石崇常常和王敦到太学里面去游玩,看见颜回、原宪的画像就惋惜地说:“如果能和他们一起成为孔子的学生,那么和这些人又怎么会有不一样的呢!”王敦说:“我不知道孔子的其他学生怎么样,我看子贡和你比较相像。”石崇神色严肃地说:“读书人应当使生活过的安逸,你怎么拿贫苦人来和别人谈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思考•写作优库‖第六期/ 56/1001』《世说新语》作者:[南北朝]刘义庆 译者:刑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