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之海》,李唐懂你的困境

书本封面

作者:辛老师

最开始吸引人的,是封面上的“生活波澜不惊,却让我丧失了最宝贵的东西。”

自身之外,有一片海洋,将我们与飞云,绿森,黄沙,以及最主要的,人来人往的嘈杂街市隔绝开来。沉没在静谧幽暗的海水之中,我们只听得到流动的沙沙水声,掀起发丝在水中摇摆的声音。这时候的你,会想些什么呢?我身在何处?时间在哪个象限?我是谁,还有谁记得吗?我真的是存在的吗?

被腥咸的海水隔绝开来的世人,会在怎样的时刻,想要用手中的戬劈开水流,冲向对岸,穿上被社会的染缸浸泡过的衣物,混迹人群,为自己讨一杯酒呢?胡乱地大醉一场过后的人,又沉入海底,等待让人窒息的海水再次将自己淹没。

1.

“我”的亲情

世界上会有一个人,让你亲眼目睹灵魂的存在。那以后,面对沉默呆滞的面孔,你都要去审视一番,生怕漏过那个因灵魂想要挣脱肉体而使整个人的轮廓发光的瞬间。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父亲,看似彬彬有礼。整洁的西装领带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淡漠。只有在爵士乐的音乐会上,随着音乐舞动的纤长手指叛离了克制的潜意识,暴露了内心的汹涌波澜。妻子、幼童、工作、社交,所有想改变他的人或事,都被爵士乐教训地体无完肤。音乐就是他的海洋,在那里,他只是自己,不是丈夫、父亲、建设国家的螺丝钉或者任何人群中不起眼的人。就像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用绅士的态度对待虚荣的妻子,用和蔼的言辞应付顽皮的孩子,用精明的打算敷衍计较的同行。可是生命总会用它的方式来折磨你的灵魂,它把灵魂放在火中炙烤,又把灵魂的头卯足劲按进汩汩的深海。如果说斯特里克兰的灵魂最终像火山一样喷发,用岩浆灼伤身边不理解他的人,那么“我”的父亲就像亚特兰蒂斯的海王之子,以爵士乐做戬,只一瞬间就掀起惊涛骇浪,冲破天际,回归自然。

父亲最后是不是那位流浪汉呢?不管是与否,“我”都知道,灵魂就像清晨的雾,它附着在出行的人身上,沾湿他们的衣衫;它降落在河边的草丛,用艺术的颜色染亮叶尖的露珠;它甚至渗透在“我”的萨克斯上,用温柔的抚慰将它唤醒。

2.

“我”与会说话的狼

作为镇上唯一的警察,“我”在这里的日子平静地就像万里无云的晴空,带着淡蓝色的透明色彩,偶尔有飞鸟划过天际,也很快就俯冲进森林,不知去向。唯一的变化就是不止一次有人说见到会说话的狼。为了这件事“我”进入让自己恐惧已久的森林,遇到患有“存在缺失”的赵柚,收到用天然木料做成的唱片《森林之声》......

它(代替会说话的狼),站在屋外偷偷与“我”交谈,它说“我”的萨克斯吹奏得很没有信心。“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很有信心的,他们不会恐惧岁月的流逝,而是将岁月视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顺其自然地活着,然后顺其自然地死去。”

如果我们都可以像河流一样,不管有何艰难险阻,都顺着重力的牵引兀自奔向前方,那么是否恐惧、胆怯、懦弱、犹豫,甚至悲伤、痛苦、厌倦、欢乐、兴奋,都可以在流过下一个转角的时候,被抛诸脑后了呢?

作为会说话的狼,不,这并不准确,这是会欣赏音乐的狼,会与人“交谈”而不仅仅是发声的狼,它无法忍受同伴们只为了本能活着。在独自流浪的路上,也曾被驱赶,被虐待。可是寂寞的人群在呼唤他,他懂得不能与别人殊途同归的失落。但这不足以让他以人类朋友的身份活下去。面对未知和新鲜的事物,人类在过足了感官的瘾、满足了好奇心之后,席卷而来的畏惧让他们不允许异类的存在。它要继续漂泊向前方,就像未曾到过一样。

3. 

“我”与赵柚

听到有个女孩离家出走,再加上“会说话的狼”带来的胆战心惊,“我”第一次进入森林,就好巧不巧碰到了她—一个时常遭遇酗酒的父亲家暴的,一直希望自己不要存在的女孩。

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像烧着沸腾热水的茶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水蒸气,烫伤了这整个家庭。“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生下我,如果他们当初不做这个决定,起码这个世界上会少一个人承担他们的痛苦。”

人生最大的骗局就是“出生”这件事了,我们无法拥有选择自己是否可以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掌握着这项绝对权威的人,如果恰巧符合我们的心意,也就罢了,而如果滥用职权又不小心维护自己的“产品”,任由其被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腐蚀生锈,那这被创造出来的事物,可要好好在这世上挣扎一番了。

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才让这个女孩格外敏感,也格外有趣。她带“我”穿过森林里由死去的时间凝结成的青色雾气,来到一座透明的房屋—由死去的时间凝结成的小屋;一个我差点在里面被冻死的地方。

因为这间小屋让人成瘾。“那些年,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坐车,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日复一日,慢慢地,我觉得心中变得空空如也。”在经历这个小屋给人的感受之前,“我”在齿轮般循环的日子里,丢失了一些东西。“我”的萨克斯没有信心,“我”的工作没有激情,“我”思念父亲,却从没踏上寻找他的征途,就算写诗,也只是随手记录。而在这里,“我”感受地最多的是宁静与祥和。能回忆起最美妙的温馨时光,安详静谧,让人眷恋,就好像平日里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哦,忘了说,这间小屋名为“死”。


92年的李唐,文字读起来就像参加一场跨越时空的名艺术家见面会,有大卫林奇,也有村上春树。

不像长辈们生活在集体化的年代,也不像00后们要照顾年幼的弟妹,大部分的90后,拥有一个人的童年。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听音乐,一个人踏上旅程,又一个人回归家乡。他们的身上有种孤傲。孤独地行走和思考,带着特有地桀骜和能量,时而掩藏,时而喷发。这本小说里,有孤独地警察先生,有追求梦想失败地书本商人,有患人群恐惧症地钢琴手,有在爱情里迷失自我的普通女生。他们就在书中过自己的人生,你却觉得那就是你。


作者:辛老师,原名周辛,德语专业的英语老师。日常爱好是码字,遛狗,幻想有一天带着狗子住到水边。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外之海》,李唐懂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