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滑铁卢的开始

前两天看一本小说,里面提到了毛姆的《面纱》,从而谈到了在婚姻中人不能失去自我的话题。于是我在读书app上搜了这本书,把它放到了我的书架上。昨天正好把小说看完,今天于是想到书架上的这本书,就在早上的地铁里看起来了。

加上前言,看到了第六章,决定放弃这本书。

不知道西方人怎么回事,小说里“出轨”似乎是个标配的情节,像万金油一样的存在,十本书里有九点九本都会写到,不知道是说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好,还是乏善可陈好。谁没有一两个情人,就是不正常的,做人是失败的,人生是灰暗的,可悲又可笑的。

app里没有书的简介,也没特意上网搜,偶尔也想任性一下,不想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上看到有不少人推崇毛姆,是个挺出名的作家,虽然我之前没看过他的书,想来应该差不了。

看第一章第一页,以为可能是个惊悚小说,看到第二页发现又是写偷情,兴致就急转直下了。而且女主角凯蒂,应该是女主,是个又虚荣、又胆小、又恋爱脑、又双标的人,全身上下没有找到一处闪光点,原谅我没法儿用发展的眼光看小说人物,因为连对她的外貌描写也很是潦草,不知道是不是美若天仙,不能把这个优点给加上。

我看书,主角不能没有吸引我的优点,非外貌上,一定要是智慧或技能,所以忍了又忍,还没到下地铁,就决定弃文了,此书的深度与我无缘。我的一大优点就是容易放过自己,不像曾国藩,明明静坐把他折磨得气虚体弱,直到坐吐血了才想到要放弃,大可不必。

很早很早以前,高中以前,每看一本书(请忽略所有学习课本),不管喜不喜欢,都坚持看完,那还是对仪式感充满责任的年龄。从哪一本书开始成了我的滑铁卢呢?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时不时地弃文,书名至今记忆犹新——《银河英雄传说》,田中芳树的史诗级巨作。

像我这么个当下看完整本书,有可能都说不出主角名字的人,现如今还记得里面主角的名字,莱因哈特、杨威利、齐格飞,不得不说这是我唯一一本喜欢却放弃看结局的书。所以那些不喜欢的有什么道理还看下去呢?

齐格飞死的时候我难过得抓心挠肝,一场本可以避免的人祸,但似乎又是必死的结果。在权力面前,谁不是祭祀品呢,都如同是待宰的羔羊。他用死在莱因哈特心里劈出了一片净土,因为死人的美好是永恒闪耀的,不会背叛的。

齐格飞死了,让我不能直视剩下的悲剧命运,翻到最后,发现杨威利也难逃一死,他那破烂的枪法,真的和他的脑子不匹配,这成了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悲剧太消魂,为了停止自虐,只好告辞!

从此以后,我就开启了放飞自我的道路,漫画和短篇小说以外,到处“沾花惹草”,看中篇长篇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了,有“不喜欢就弃文”的尚方宝剑,想斩的就斩了,不带犹豫的。从中国名著到西方名著,从日本侦探小说到西方侦探小说,从武侠小说到盗墓小说,哪种看厌了就换一个方向,做个“喜新厌旧”的快乐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书滑铁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