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刚读完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书名听起来有“鸡汤”的味道。但内容还是值得读的。文章的阐述是基于“阿德勒心理学”。对比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这本书更倾向于“目的论”。我想原因论能给人的一些心理、行为,做出分析、解释,(甚至某种慰藉);而“目的论”更多的是告诉人们——这些是自己的选择,同时,今后的人生走向,选择权也依然在自己手上。只能说各有各自的道理。(虽然偏向认为心理学是语言骗局)。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是它有一些“哲学趣味”。如文中的哲人所言,阿德勒心理学与希腊哲学之间是有所关联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你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选择”,自卑感与自卑情结,摒弃“人生谎言”选择“勇气”,“课题分离”,“横向关系”,“共同体”,“人生不是线,而是一连串的刹那”,关注此刻...

不能完全接受,(尤其是一开始铺面而来的鸡汤既视感,让人敬而远之)但是,的确解释了一些苦思的困惑,或说是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总结而言,这本书对自己的意义:缺什么补什么。

那个患脸红症女孩儿的故事,让我思考我的强迫思维是否也异曲同工,有时候是否是因为惧怕结果所以“选择”自己设障不去开始。

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是自己“选择”的。通过“自我伤害”来获得“廉价的优越权”?虽然这些并非故意,但确实,不能让自己“暗下决心不改变”。还有是去除自卑情结,人有不同但平等,以横向关系看待。

把聚光灯放在此刻,道理始终是模糊的影像,构筑来自简单的“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