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七互娱,网页端游戏,互动娱乐平台,相当于主播公司,在平台下运行的游戏都是他的主播,活久见,这样一个平台竟然是中国第三大游戏厂商,厉害,根据UP主的介绍,传奇,《贪玩蓝月》都是他的产品,回想过去20年,传奇刚火的时候,10几岁20几岁的青年,现在都是中国最有钱的一批人了,所以他们这些情怀游戏IP才能赚到钱;
5、互动娱乐公司,人的真理你都想通了,还有什么问题,你不能解决的呢;
作者:安好心
来源:知乎
2000年初,由于互联网上没有拳师,甚至没有女人。最流行的性别话题是“女人太物质” ,“丈母娘推动房价第一动力”,“宁可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后座上笑。”骂声几乎一边倒。固然这种对手缺位的骂战毫无公道可言,可它从抱怨中显露出的压力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房价并非让所有人受益,这让我很难抚养后代。
结婚难,生子难,买房难,几乎是互联网社区诞生之出的原生话题。别看那时内需没被拉动,中国的消费市场远不如今天。但商品未动,地产先行,为了活络房地产而诞生的消费主义话术初具雏形。早在2000年开始,我们接受了“要给孩子最好的”这个理念,同时“没房没车不配结婚”的论调从互联网讨论,走到民间共识,层层下沉。听起来仿佛世上只有买了房的才算是人,勤勤恳恳的工农不配。今天的知乎都明白,互联网的主流论调往往只是个愿望,一看统计局数据能笑的抽过去,谁信谁幼稚。
但那时的人不同,那时资本带来的消费主义话术要想改换一套社会氛围,那再简单不过。更何况,房价年年涨,住房的金融属性,赌博属性,阶级晋升性都非常明显,甚至很多人觉得房价会永远涨是一种确定事。这种确定,不是体现在嘴上,而是体现在用钱方式上。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涨的,一个人承认自己有常识是毫无价值的事,一个人价值几何要看他怎么做。对,人们就是要背上极大的负担买房,而且更要命的是2000-2010年之间,肯定的大部分人都赌对了。
那这个社会风气,真就是定局,说什么都没有用。
可无论房价怎么涨,买房就能挣钱这件事如何确定,总有些就是买不起房,或者说买了房就要注定过上低欲望生活的人。而且是大部分人。
所以在购房热的同时,那些艰难的家庭选择不生,或者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80年左右生人的初代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资源的继承结构,资本可不止拿房子薅他们羊毛。从教育,婴幼用品,都在推广“给孩子最好的”这个观念,有谁没被这些观念洗脑过?这些观念又有几个家庭能照顾到孩子每一个方面?
当然单说“给孩子最好的”这句话放在哪个时代都不是错的,然而这个时代伴随这句话而来的是不合理的消费水平,畸形消费观。几千块钱学个破琴两年就被孩子荒废,也毫不心疼。而家长自己拼死拼活外面挣钱忽略了亲情教育倒成了常态。这不畸形吗?
幼儿园的费用掏空工薪阶层的同时,还免不了被低薪的幼教虐待。私立幼儿园中没有哪个幼教能有经济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自己所在的幼儿园。而家长们却给自己洗脑说“我这只是最底层的人民作出最基本的选择。”这种奴性,我都担心惯坏了我们的资本家的宣传能力,以后他们都没法出海洗脑了。
那些真的无法负担这些抚养子女消费观的人又怎么办?
由于这代孩子正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力的一代人所生,所以复制自己得到的宠爱给下一代也变得非常理所当然。但也在过度薅羊毛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名为“时代的代价”之人。
这些人没法在舆论中证明自己能给孩子最好的,甚至以舆论的标准他连结婚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做着工薪阶层的劳动,拿着工薪阶层的收入,他们是统计局中的大多数,也是互联网中的“不是人”。可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我们天天吹的工业霸权,全产业链分工,都是他们拿血汗拼出来的。频发的工伤我都不敢告诉你们数据,他们的手搅在机器里,筋露在外面,看着变形的肢体在机器里而自己只能哭喊,他们的被重物压扁,他们被时代淹没,他们最多作为反面安全宣传材料而出现。他们踩着这些风险走到今天,也只拿着一个固定的工资,和房产的飞涨比起来,我每天都怀疑我是不是漏算了几个0。阶级固化固然可怕,但可怕的是阶级变迁的通道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者无关,当他们被开除人籍,今后受伤的仅仅是他们吗?是整个社会吧。
你只见过有人把浙大当三本来保持优越感的人。可你知道那个时代,我们中有多少人把工人阶级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生活被某些人称作屌丝生活吗?
那些高不成低不就夹在缝隙中的人怎么办?当他们的头探向人人自称屌丝的大城市,而自己囊中羞涩身无分文的时候,怎么办?
于是他们真的选择了不生或少生。于是城市少子化,生育率大断崖。
他们不仅是受这个社会氛围影响严重,也是确实想省一笔钱去买一套价格日益增长的房子,实现阶级飞跃。哪怕背上沉重的贷款,让生活质量低到养不起老婆孩子,这件事也要做。
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打工越来越多,地产火热也带动农民工涌入,八九十年代还是超生游击队的年代,千禧年后的后代问题竟已经集中在留守儿童身上。这是什么样的转变?
我们今天还在研究马前卒说的社会化抚养问题,我们争论着解决方案,感叹现实为何如此残酷。而现实就是许多人为了进城挣钱,孩子都没人管。
可是早在80-90年代,农村的墙上还都贴着“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那时计划生育的可是180度的反向问题。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你当这真是句玩笑?这是一代人不得不自嘲的辛酸!
刚过千禧年的年轻人以为自己能扛起一片天地,以为只要是80后开始当政,就绝对不会再有腐败和官僚。只要随着时间推移年轻人开始消费决策独立,世界就可以是我们的。那时的年轻人,还以为继承了父母独有的爱,自己就能独一无二。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上一代人口中“垮掉的一代人”,竭尽全力去争取属于年轻人的一切。
然而他们却不知,社会没有简单得因为时间推移而改变,问题不会放在那里凭空消失,甚至他们的孩子00后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而消费主义植入的错误观念依旧根深蒂固,独生子女引以为傲的宠爱,也由于家庭财产结构成了社会的诅咒。
所以当有些人隐约知道下一代依然会面对同样的困境时,他们就不愿意轻易让孩子诞生到这世上了。毕竟,我们没有资源给下一代复制这份“独享”的尊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