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已经学习了《了凡四训》的第一篇《立命之学》,它主要讲述了了凡先生的一生,同时也讲了云谷禅师传授给了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思想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二篇《改过之法》,闲话少说,开始学吧。
言行举止推测祸福
原文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译文
春秋时期,各国官吏来往频繁,他们观察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接着就能推测出这个人即将遇到的吉凶祸福,他们所说的话没有不灵验的,这些事情在《左转》《国语》中都有记载可查。
解读
古人通过看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推测这个人的吉凶祸福,是有道理的,前因导致后果非常简单,我们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也能够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或者一件事的走向。
了凡先生在这里的重点并不是教人们推测祸福,而是告诉人们一个人的举止德行,决定了他的命运,一个人做事情,符合天道规律,那么这个人就会有福气,就是吉,而如果一个人做事情不符合天道,那么就会有祸患就是凶,所以说,人们平常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符合天道,种下好的因,将来才能得到好的果。
吉凶祸福有预兆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译文
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吉凶祸福的征兆,都是萌发于他的内心,表现在他的行为上,那些厚道的人常常能获得福报,刻薄的人常常会招致祸患,一般的凡夫俗子才学浅陋,无法识得吉凶祸福,就如同那些得了眼翳的病人一样看不清楚,说祸福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
解读
这段主要讲述的就是通过言行或者表面现象推测祸福的原理,一个人吉凶祸福的征兆,都是萌发于他的内心,进而表现在举止上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辈子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会让人高兴,有些会让人不高兴,甚至是烦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没有人能够回避。
当心里面产生喜怒哀乐这样的情绪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发泄出来,而当人们打算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善或者恶思想,一旦产生了善恶的思想,那么祸福自然也就相应的产生。
虽然前面所说的那些福祸的表现往往会表现的很明显,但是对这样的情况能够看清楚的人还是很少的,因为厚者得福,薄者近祸,虽然是符合天道的规律,但是这个规律都是需要长时间实践验证才能证明是正确的。
改错才能得福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译文
以至诚之心待人是符合天道的,福报将要来到的时候,观察他的善性,就能预先知道,灾祸将要来的时候观察他的恶性,也必然能够推测到,如今想获得福报而远离灾祸,先不谈做善事,必须先改掉自己所犯的过错。
解读
这段的开头有一个重要的词语,那就是“至诚合天”,是说人们做事情都符合天道的规律,没有任何的妄念,同时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在内心中,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这是人们做事情的时候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凡夫俗子之所以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看出吉凶祸福,就是因为凡夫俗子的心不够诚。
没有任何人一个人是希望自己的一生都伴随着灾祸的,每个人都希望福气能够降临在自己头上,这就是所谓的趋吉避凶了,要想远离灾祸得福气,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过。只要把自己的恶行都改掉之后,再全部都变成善行和功德就可以了。
事实上,能够积极改错,这已经是行善了,而且是大善,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说想要获得福气又觉得自身犯过的错误太多的话,就赶紧去改错,这样的福气才能早早降临到你的身上。
要有羞耻心
原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
译文
改正过失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有羞耻心。
解读
一个人想要获得福气并且远离祸患,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或者说是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改正自己的过错,但是错误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人在心里面想改就能改得掉的,改错需要一套明确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这段开始,了凡先生就开始讲述改正错误的方法和过程。
羞耻心其实也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开端和关键,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改变命运的动力,因为一个人有了羞耻心之后,会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做什么事是对的?做什么事是错的;一个人有了羞耻心之后,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也才有动力改正自身的错误,并且会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和动力,使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勇往直前。
一事无成的原因
原文
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曰沦为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大人矣”。以其得之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注释
瓦裂:像瓦片一样碎裂,比如分裂或崩溃破败。这里意思为声名狼藉。
耳: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译文
想想古时候的圣贤之人,和我一样都是男子汉,为什么他们就可以被后人当做榜样?我为什么就一事无成甚至声名狼藉呢?那是因为沉溺于世俗欲望,私下里做了一些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以为别人都不知道,还表现出一副傲慢的样子,没有一点羞耻之心,整天就这样沉沦下去,在逐渐变成卑劣无耻的人,自己却还不自知,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羞愧更可耻的事情了,孟子曾说,“知耻对于一个人的意义非常重大”,一个人有羞耻心,便可以成为圣贤,若没有着耻心,那么就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改正过失的重要秘诀。
解读
这段是了凡先生的自我反省,了凡先生把自己和古代的圣贤相比较,他自己认为大家都是同样的人,所做的事情和所取得的成就什么的都应该是差不多的,可是实际情况却完全不同。
通过自我反省,了凡先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命运和古代圣贤命运不同的原因。
第一,“耽染之情”,也就是说过度沉迷于世俗之间的感情,说白了,其实就是内心中有方面。不能做到清净无欲,容易受到世俗的摆布,那么什么是尘情呢?
尘情指的是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第二,“私行不义”,意思就是说了,凡先生经常偷偷去做一些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并且在做错事情之后还隐瞒了下来,自以为没有人知道,没有一点羞愧和羞耻的感觉,这种想法当然是错的,不应该做这事情就绝不能去做,做了就是犯错误。当然了,这一点其实也和了凡先生之前不懂得立命之学有关。
接下来了凡先生说了一个孟子的观点,孟子说耻对于一个人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了凡先生认为知耻是人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成为圣贤,没有羞耻心的人就庸庸碌碌。
这是了凡先生《改过之法》的第一要素,要有羞耻心,那么有了羞耻心就算完善了吗?当然不是,有了羞耻心还要继续往下做,那是明天的话题,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