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皖南

朋友圈有个学弟去新西兰交换了,初到一个新环境说不兴奋那肯定假的,连平时不怎么更新的朋友圈的他现在都更新的愈加频繁了。

一会是惠灵顿公寓外的第一抹阳光,一会是早课路上遇到的外国室友,一会又是下午用来提神的摩卡拿铁,日子看起来叫人神往。

可是,最近,他却向我抱怨起他的“皖南胃”了。


“学姐,我感觉最近浑身不得劲,哎。”

“怎么啦,难道外国的月亮让你不开心啦?”我揶揄道。

“不是,这里挺好的,就是最近好想吃家里的黄山烧饼和我妈煮的土豆炖肉啊!这里几乎全是汉堡薯条和蔬菜沙拉。”

“你那,不是有华人超市嘛,你买点烧饼茶叶什么的,就当是怀念祖国了哈哈”

“哎,也不知道为啥,这东西一离开那地儿,就没有那味儿了!我这整天心里痒痒的,现在都恨不得,买机票回国了!”


一方水土,一方美味。

中国作为一个占地面积九百六十万公顷的泱泱大国,美食美物简直不胜枚举。

广州精巧的早茶,新疆的大盘鸡,天津的锅巴饭,成都的蛋烘糕,当然,还有皖南小巷子里烘烤的黄山烧饼。

随着物流事业的迅疾发展,快递和冷链缩短了食物到餐桌的距离,却很难把传统小吃的风味完美复制,好像那东西离开了那地,就失去了灵魂似的。

就像小面离不开重庆,油酥茶离不开西藏,舌尖导演陈小卿说过,“其实很多事物本身没有什么秘密,选材、加工、烹饪都算不上特别复杂,但也就是在当地好吃。”

图片发自App


四月份的皖南,第一声春雷惊醒花初绽,细心一点,是可以闻到油菜花香的,湿润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皖南人安静保守的气质,也出现了一种看起来温和澄净吃起来软糯可口的小食-青团。

也叫清明粿,用艾叶、大米、糯米制作的一种食物,可以填充不同的馅料,一般是笋干、豆干,用提前备好的艾草浆和面团混匀,揉搓,充料,继而捏出简单的花纹,上大锅蒸,候上一会儿,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微淡不腻,温润如玉,是叫人窝心的味道。




图片发自App



徽商起源于东晋,成长于南宋,兴盛于明朝。

徽商靠盐、典、木起家,凭的是勤俭节约,有时候甚至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

有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徽商平时节约到了极点,平日三餐也就是三粒黄豆,家里吃穿用度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就是靠着这样才一点点起家,置办了房产和田产。可是他的儿子和他完全是两个极端,骄奢淫逸好吃懒做,有一天儿子的债主又上了门。这位父亲气急败坏,一口气吃掉了一碗黄豆,“我平日这般节俭有何用处,大家一起浪费吧!”

故事虽然夸张了点,但是徽商的节俭可见一斑。

徽州人也因为节俭的个性总是把食物放坏了才吃,为了除味重盐重油,所以臭鳜鱼毛豆腐这些东西出现徽州人的饭桌就不足称奇了吧。

一条被腌制过的臭鳜鱼,应该是汁紧芡亮,身披着红椒,黄姜,绿葱的,远远望过去,红的绿的叫人食欲猛增。


图片发自App



皖南农人的一天应该是一杯茶水开始的。

打开院门,扫庭除尘,往搪瓷缸里泡上一壶新茶,茶叶吸饱了水分翻个身儿打个滚,透生出淡淡的绿色,坐在门槛看看外边敞亮的天儿和起伏的云朵,什么烦恼就都烟消云散啦。

清明结束后的八到十天里,正是采茶的好时期,在清晨氤氲的雾气里,你总能看到三五结对的妇女们背着竹篓戴着草帽深一脚浅一脚往山的深处走去,继而消失在茫茫的雾气里,看的叫人神往。

刚摘回来的茶叶是需要烘烤去除水分的,炒茶分为青锅、熟锅、二熟锅和三锅,利用微火使茶叶调萎,保留其精华,完成整个炒茶后的屋子,都是沁人心脾的味道。

我一直觉得大学是个扩展食物边界的好时期。

这一年,我吃了皖北的地锅鸡、成都的火锅冒菜、东北沈阳的茄盒、上海本帮菜腌笃鲜,新的味觉体验确实会在舌尖绽放出不同的火花,可是思来想去,还是记忆里的味道最叫人安心。

如今我们拥有了即使远离依自然还是可以享用美食的权利。深夜将至,白昼慢慢褪下,可是现代人偏偏做不到日落而息。对于那一个个漫长到不想捱的夜晚,都是靠着对家长食物的幻想才能才存活下去的吧。

答应我好么,有机会回到了家长,一定要好好吃上一顿,好让自己紧紧被乡味裹挟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味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