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杂记/围墙之外

图片发自App

        高中的日子大家过得都很累,我读过两个高中,在县一中复读了一年,所以说痛苦了四年。两种生活很不一样,一中像是回到了原点,保守而熟悉。相比之下,那时候的三中更像一个大学的过渡。不是那么严格的管理模式,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甚至接触的几位同学,他们那时候的爱好之广是我到了大学都不曾见过的,那个地方的爱与恨也不显得那么粗暴简单和局促,有许多张力。

      青春片里的爱之初,舍不离。在高中我都没有经历过,只感觉自己是个看别人演绎岁月与伤感的过客,如果在电影里,我相信自己是那个猥琐而倔强的胖子,哈哈,当时校园里的每条路上都有简单纯粹的故事,还有那最真挚的友谊。而今想起,最初浮现在眼前的竟然不是这些。涂鸦了3年的岁月,轮廓已然模糊,但感觉依旧清晰,浸刻在脑海里,打磨后留下的竟是一个文具店老板。就像每天用清水打湿惺忪的睡眼,那个角色和人物每每想起,都让我微眯双眼,不断猜测,在她身上发生过什么,她又应对了什么,岁月才毫不吝啬在她身上留下高贵的一笔:她年约四十,微笑的双眼、祥和的面容使她像一朵滋润着阳光的百合,我没研究过百合,只不过觉得这个名字更适合她,希望那朵花不单独享有那份名字的美好,简单的粗布衣服,干净得体,花样年华里着旗袍的张曼玉换上一身粗布衣服,在挂上赫本的微笑就悄悄的是她了,我要购买两支笔,她轻轻的一步一步的走到货架前,每一步都有条不紊,走到笔前,先是微微一笑,拿起笔,就像它真是一个美好的物件,转过身双来微微颔首一笑将笔轻轻的放到我的手心里,我也双手去接,感觉手上拿的是一个花瓶,生怕打碎它,我将钱放在她手中,双手接过去,:“找您18元,谢谢您,先生下次再来”。我抬头张望一下她,她微微一笑,她的微笑是缓慢的,很难刻画和描述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眼睛也准确的张合,好像诉说着故事,更像一卷精刻的油画,然后整理整理脖子上半短的丝巾,然后去接待下一个顾客。那个时候的我会错愕一下,起先去别处买东西,我都会佯装成大人模样,简简单单的钱物交换,彼此都懒的多说一句话,完事走人,好像生命中都假装这些匆忙没有存在过,当时所有的目的都是想奔向下一个站点,总想快一点,总想把日子过成简单的匆忙,而在这时,每个人的时光都真真的慢下来,有时候甚至想自己曾在这个故事中扮演过一个顾客,在那场人流中化成一道光线然后谢幕走过,每个人都成了那时光,那人的配角。

        这种经历着生活的匆忙却留下从容与淡定的美好,时常使我想起别人口中和书中不止一次说过的台湾,“温.良.恭.俭.让”。我相信是五千文化的积淀和对美好的继承与信仰使隔海相望的另一岸有那份从容与不迫,有那份对炎黄子孙的继承。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打磨和我们心灵创伤的自愈渴望,会使我们追逐中华古老文化中美的东西,那时信仰断代的我们也能享受爱与美好对生活的滋润。

        说着说着,也到了知道匆忙与失去的年龄,每天都想让时光快一点,让事情快一点,让身边的人快一点,让得到与失去快一点,努力急促的出发,却不知道那终点还是不是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一天天过着别人口中说过的日子,心中的不凡却也让现实变成了无奈,想一想大部分的所谓的幸福日子很多时候过的像荒诞剧,没有希腊悲剧那种让人重生的力量,也没有《斗牛》里牛二的坚持和饱经沧沧的一句“会过去的”。当时文具店的老板,随着一年年长大,印象一步步加深,好像隔着时空在门口微笑着送走她的顾客,也轻声的提醒“慢一点,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中杂记/围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