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福乐公园(forest lawn)这个名字,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个墓园。估计大多数人也不会想到。但它确实是一个福乐公园,全称为福乐纪念公园(forestlawn memorial Park)。
在美国,据说不少老美乐意住在公墓附近,因为大多环境优美。新墓地运动在美国风行已久, “改变了传统墓地哀伤悲切凄凉的氛围,突破囿于家族墓地和宗教信仰教堂墓地的格局,基调浪漫,结合自然田野的坡地和池塘,布置得风景如画,松柏绿树长青,花卉艳丽,草地茵茵,墙围藤萝漫枝,象征了生命最后的自然归宿。” 纵然如此,我内心里还是敬而远之,能绕道走尽量绕道走。福乐公园之行,纯属机缘巧合,源自杨院长对遇害同乡的善举,以及艺术同好的交流。
那天我们一群从事艺术人士应邀依地址找到福乐公园,门很大,内部更包揽了一整座小山。在山脚看周围,草地青翠,间杂鲜花,和美国这里常见的公墓没多少差别;若仔细看,可以找到些差别:墓碑是躺着的而不是直立的,小小一块隐藏在草坪中,不注意不容易察觉,只有人为摆放的鲜花会提醒你这是什么地方。山脚的办事/接待处为Tudor式建筑,外观朴实亲切,内部却富丽堂皇。办事处大楼外边有个人工池,水质清澈,有着青铜雕塑和喷泉。不过这并不足以让它与众不同。
真正让人吃惊的是公园的山顶。这里别有一番景色,安静而开阔,下可俯瞰glendale城景 。山顶有几座浅灰色石质的仿古建筑,高大庄严,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一座是受难、复活大厅(Hall of Crucifixion/Resurrection),哥特式建筑。当年建造它的目的,是为了存纳一幅油画。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幅油画"The Crucifixion",195 x 45 ft,有将近2/3标准足球场的长度。墓园的主管Dr.Eaton 花了巨价买下它,却以仅仅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墓园。而后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他又花了二十五年时间,找到一位合适的美国油画家来完成 "The Resurrection" 的修复。可惜我们访问的时候,油画正值维护,我们只能从幕帘空隙看见一个小部分。
紧邻着Hall of Crucifixion/Resurrection 的,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和大多数的博物馆一样,是平顶的,简洁大方。博物馆对外开放,完全免费。内部有很多巨大的彩色玻璃画,华丽而沉稳,生动而平静地向世人讲述着一个个圣经故事。馆内以古典油画居多,最著名的收藏之一是William Bouguereau的“Song of the Angels”,创作于1881年。
单看这些, 我以为福乐公园仅仅是古典艺术的爱好者,却没想到里面一样有不少现代艺术。 我们去的时候,馆内展示的主题正好是电影艺术的发展史,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有波普艺术,有百老汇风格;还有各种技术、道具展示。艺术馆也为 Henri Matisse, Winslow Homer, Ian Hornak, Goya, Rembrandt, Marc Davis, Reuben Nakian 等著名艺术家举办过个展,并收藏了世界各地包括印度、中东、东亚和东南亚、美国、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的艺术品。
参观完山顶建筑,在户外用完简餐,稀里糊涂便跟随着管理人员开车下山至半山腰。这里也是一群宏大的白色石灰岩建筑,平顶为主,风格简洁,但依然有精致的花纹装饰,于是心里自动把它归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中间有一尖塔式的构造,紧挨的大门为拱形,上方半圆形有着精细的浮雕和文字,但是我没有细看就匆匆随大流进去了。管理人员说,在这个建筑里有著名的玻璃镶嵌画——“最后的晚餐” ,所以我以为这栋大楼也是什么艺术收藏的楼呢。
一进门就看到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大理石雕塑:摩西十诫,这让我激动不已,因为弗洛伊德为这尊雕像写过一本很著名的艺术分析,幼年时读过,仰慕之至,一直不能忘怀。和那篇分析文章描述的一样,摩西的右手正从他那长长的胡须里抽出,努力夹着快要滑落的“十诫”石板。(后来才知道,这是高仿真复制品,但是福乐公园有着米开朗基罗全套雕塑高仿真复制品,采用的石料和铸件,都来自与原件相同的石料场和工艺间,“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包含米开朗基罗完整副本的雕塑墓园”。)于是怀着欣喜的心情随众人再往前走。
建筑内部空间开阔,有很高的顶,灰白色基调,清爽干净,像高级商场的大厅。开始看到周围大理石墙壁上有很多规整的方格,像柜子一样,上边有子弹状的“把手”,有些“把手”上插着花。管理人员说,这些都是棺材,里面是已故者。。。这才发现原来已置身大陵墓!这些都是壁葬。管理人员说,陵墓内很重视通风和干燥,这使得陵墓内几乎没什么异味。再后来看照片也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个尖形塔是通风塔!
知晓的那一瞬间有点毛骨悚然,幸而周围人多,场景与平时也无大异,于是硬着头皮参观下去。看到伊丽莎白.泰勒的墓场,上方有她巨大的雕像。我们以为和游览景点一样,纷纷拍照合影留念,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样不合适,大约是对逝者不尊重?迈克.杰克逊的墓室也在大陵墓,但是是封闭的,谢绝参观。走到最后终于看到了一整面墙宽的,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原型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这也是福乐公园宣传的一个点,我个人倒不觉得有多艺术。
走出陵墓,再回头看陵墓大门的浮雕,中间是一个持剑的人,应该是圣保罗?可惜没时间把整个纪念公园走一遍,把园内全部的米开朗基罗高仿雕塑找到。
总体说来,福乐公园的艺术性非常之强。Dr. Eaton坚信“欢乐的死后生活”(ajoyous life after death),而艺术与自然,最能慰籍人的心灵。Dr.Eaton的设想,正是要把墓园建成艺术天堂。这使得每年据说约有一百万人访问福乐公园,公园的教堂也承接过六万人举办婚礼,其中包括前总统RonaldReagon和他的前夫人JaneWyman。
据说美国的土葬或壁葬,只有约百分之十是火化骨灰葬,大都是遗体葬。“遗体”听起来有些恐怖,而我原本以为骨灰和香灰一样细致,后来才知道,“灰”只是一个说法,火化后依旧有大块骨头存在,一样无法彻底地融入到自然界里。而形既然还存在,容纳它的环境,无论对生者还是故者,都会是重要的。虽然不信教,可世上本就有那么多说不清的东西,亲人离去,真的会让人真诚地希望这世上有灵魂,有生后的世界。墓园,则是生死世界之间的一个纽带。
以艺术为交流语言,以美与自然为载体,逝者在花园般的艺术陵园安息,能让他们的灵魂升华,感受安宁,也让来祭奠的生者心平气和,让来参观的人们被艺术洗礼,这,应该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