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再嫁张汝舟|颠沛流离的乱世中,只想寻一隅可护周全的安稳

李清照,宋代有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词派著名代表。在她浮沉的一生中,除了获得“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她和赵明诚恩爱甜蜜的婚姻生活,而她晚年改嫁,二婚休夫也成为后世人们争议不休的热点。

她所写的词里,前期除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类的天真调皮的小女情怀,更多的是她与赵明诚相守相爱的绵绵情话。看过她写的或直白示爱的词、或浓郁相思的词,很难相信,赵明诚去世后,如此爱着赵明诚的她,在崇尚“一女不事二夫”的古代,竟然在年过半百的时候选择再嫁,更让人惊异的是,这段突破世俗的二婚,只维持了100天,最后她以宁肯吃牢狱之灾的苦,也要状告丈夫的壮举,为这段短暂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虽然令人讶异,不过有人说过:所有的不合理,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对于李清照而言,在知天命的年纪,再嫁张汝舟,背后其实也有诸多无奈的现实因素。

1、为了保住赵明诚和自己的心血——金石藏品

了解李清照生平事迹的人都知道,赵明诚痴迷于金石收藏,李清照成为赵夫人以后,写词就成了副业,和赵明诚一起热爱于文物收藏——两人每得好物,必会一起“相对展玩咀嚼”。

此外,当时作为太学生的赵明诚,还没有收入,但是金石文物的收藏,是需要钱财支持的,有史料记载,赵明诚甚至还会典当衣服以维持开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生活并没有让李清照心生怨怼,依然甜甜蜜蜜地夫唱妇随。

这种情况哪怕在赵明诚太学毕业,做官有收入以后也没有改变,二人依然在粗茶淡饭中维持着夫妻共同的爱好。此时赵明诚在金石收藏方面已经颇负盛名,有人特地带着徐熙的《牡丹亭》慕名而来,售价20万钱,这对于当时的赵明诚而言无异于天价,一般的富家子弟都无法轻易给出这笔钱,但是赵明诚和李清照还是一起尽量筹钱想买下,奈何实在筹不够,二人只是借来仔细把玩了2天以后,又遗憾地归还回去。

可以说,金石对于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而言,不仅是一项爱好,也是两人共同的事业,还承载着二人恩爱生活的点点滴滴。

所以,后来赵家在朝廷中失势以后,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二人了无牵挂地埋首金石。在清苦但是逍遥的岁月里,赵明诚几乎将全部积蓄都投入到了金石收藏中,并和李清照致力于撰写《金石录》。

李清照不要华衣美服,也不要珠宝头饰,看到古书,慷慨买下;和丈夫一起校对古籍,整理题名;对所得的书画彝鼎,共同把玩研究,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收藏丰富而完整,在当时几乎无人匹敌。

在相关资料里还可找到二人此时生活中和金石收藏有关的一些小趣事,比如他们收藏的古籍非常之多,但是李清照有非凡的记忆,如果他们想探讨某件事,那么她会将记载这件事的具体书卷名以及在第几页第几行都告诉赵明诚,让赵明诚找,基本百发百中。在赵明诚钦佩的眼光中,李清照得意而又开心,忘了端着的茶水,导致茶水洒在了衣服上。还有李清照有时会不小心弄脏或是弄破了收藏的书籍,总会惹来赵明诚的不满,由此责备李清照,导致李清照不开心,二人经常为此闹别扭。

如果如此平淡幸福的生活得以持续,可能也就没有张汝舟的事了。

随着赵明诚再次入仕,他们差不多十年的逍遥日子也即将画上句号,而宋朝也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后来随着宋徽宗、宋钦宗相继被金人俘虏,乱世中的他们被迫丢弃大量的收藏,在兵荒马乱中努力保住了15车挑拣出来的重要藏品。逃亡中,赵明诚曾对李清照说过:“如果迫不得已,你先扔掉包裹行李,再不行,扔掉衣服被子,然后扔掉书画,再扔掉古器。不过那些祭器和礼器,你务必背着抱着,与你共存亡,千万别忘了!”

在随着南宋朝廷一直逃亡的路途中,赵明诚轰然离世,这让李清照在乱世当中更为飘零,但是她一直记着赵明诚的叮嘱——保住剩下的金石藏品,这或许也是支撑着她没有随着赵明诚的离去而倒下的理由,毕竟这些金石藏品,是自己和赵明诚的毕生心血啊。

然而他们夫妇二人的收藏盛名早已天下皆知,觊觎这些藏品的人并不少,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赵明诚又去世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她独自带着众多的金石藏品逃亡,让很多小人起了贪念,蠢蠢欲动地想用最小的代价,将金石藏品收归囊中。

史料曾记载,在赵明诚去世后不久,宋高宗赵构曾让亲信医官王继先,想用区区三百两黄金,将李清照全部的金石藏品买下,作为一代帝王,对外守不住国土,对内,在利益面前,不要面子地欺负一个新寡妇人,宋朝的腐朽灭亡趋势,可见一斑。还好当时赵明诚姨兄还在朝堂,上书劝解,李清照才未被为难。

然而在战乱中,她拼命护住的金石藏品还是被官军侵占了大部分,在逃亡中租住农家时,被山野村夫明抢暗偷。至此,他们夫妻二人穷尽毕生的收藏已经所剩无几。对于李清照而言,这些金石藏品不仅是藏品,更重要的是它们凝聚了赵明诚毕生的心血,也是她和赵明诚爱情、幸福的承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失去,就像重新失去一次赵明诚一般的心如刀割。所以保住这些所剩无几的藏品,比一切都重要。

奈何她只是一介女流,世道混乱,国不成国,也没有男人的护持,珍贵如性命的金石藏品被偷被抢她也无力反抗。此时的李清照,如果有一个人能够给她温暖,护她周全,让她免于颠沛流离之苦,在乱世中能够安身立命,守住和赵明诚所剩无几的藏品,她大抵是愿意的。

张汝舟就快要登场了,不过在此之前,李清照尚未走出失去赵明诚的伤痛,而且她还有一个弟弟李迒,时任勅局删定官,所以李清照选择先投奔弟弟。

二、弟弟的劝说撮合

在赵明诚去世以后,李清照的身体也因悲伤而重病,同时在兵荒马乱中躲避战乱,心力交瘁,久病难愈。在投奔弟弟李迒以后,她将养着身体,并继续完成《金石录》。然而尽管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她的才女之名天下皆知,更何况她收藏金石的盛名也传遍朝野,所以慕名她的人并不少,而张汝舟借着和赵明诚是故交的关系,或明或暗地向李清照表达着爱慕和欣赏。

对于弟弟李迒而言,姐姐在混乱朝局中,作为一个弱女子,带着一批金石藏品,所要遭遇的危险和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更何况她为姐夫的死而形销骨立,难过不已。久病不愈,大抵还是因为情伤难愈,只是人死不能复生,与其沉溺过去,倒不如另寻良配,既可以照顾宽慰她,还能在乱世中护她一方周全。

张汝舟的出现,非常符合这个需求。最重要的是,伪装时的张汝舟,敢于直言进谏、对百姓体恤有加,所以他告诉李清照:“张汝舟在年龄、官职等方面都和姐夫相当。”

对于李清照而言,她和赵明诚并无子嗣,这意味着她的晚年没有子女可以依靠,虽然有弟弟李迒,但是弟弟并没有给自己养老送终的义务,想要一个稳定的晚年时光,似乎再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边是张汝舟的殷切追求,一边是弟弟在了解了对方为人,觉得信得过以后的好心撮合。纵使舆论哗然,从不在意风言风语的李清照,就快要轻率决定再嫁了。

三、张汝舟巧言令色的温柔追求

李清照曾在《投内翰綦公崇礼书》中说过:“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俛难言,优柔莫决。呻吟未定,强以同归。”

在这段话中,李清照描述了自己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张汝舟巧舌如簧的照顾、追求让她不慎被迷惑,同时弟弟老实,被张汝舟的媒人欺诈无知,没有看出张汝舟的居心叵测,所以自己轻率而又勉强地答应了再嫁他。

虽然对于张汝舟如何花言巧语骗得李清照姐弟信任的古文资料不多,但在粗略的记载中都有提及,李清照孤苦无依的时候,他就别有用心地乘虚而入,温言软语地安慰,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还不择手段地投其所好,四处收集古书画作品,试图基于此能够获得李清照青睐。相关资料中还记载了一件小事:李清照在弟弟家养病时,张汝舟寻得了一幅“画圣”吴道子的作品,于是他带着拜访李家,故意称不知画作真伪,想请易安居士品鉴一番。而李清照当时想要避嫌,但是又抵不住吴道子画作的诱惑,于是不太情愿地见了张汝舟,张汝舟趁机嘘寒问暖,还将画作献给了李清照。从此对李清照的追求更加热切。

自己居无定所,身心又憔悴,乱世中的颠沛流离,人们朝不保夕,在自己仿佛一片落叶,随风飘零,无处安定时,那个人给予的点滴关怀,都足以让人感受到弥足珍贵的安稳和温暖。更何况那个带着目的的人,是极尽所能地变着法儿的追求和讨好。

所以在张汝舟派来的媒人手持求婚的文书,满口信誓旦旦时,李清照和李迒都认为,张汝舟能够让李清照获得一份温暖、安稳的幸福。

于是,李清照顶着世俗压力,无惧于“晚节不保”,终于走入了让世人争议不断的二婚。

随着张汝舟市侩而小人的面目逐渐显露,他发现李清照并无传说中的一大批金石藏品后,对她极尽怠慢,甚至拳脚相向;而李清照在撕下张汝舟的伪装以后,不堪凌辱,最终状告张汝舟“妄增举数”的欺君之罪,导致张汝舟被罢官流放,而因为宋代法律规定,妻子不论何由状告丈夫,都要坐牢,李清照也入狱了9天。至此,这段维持了100天的婚姻两败俱伤地收场。

这段失败又短暂的婚姻,无疑再次给了李清照沉痛一击,那个天真烂漫的天才少女,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其实不管是为了守护金石藏品还是因为弟弟的劝说,李清照轻率答应嫁给花言巧语的张汝舟,归根究底,不过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男权时代,纵使她再有名望,她依然摆脱不了一介女流的身份,只有男人能够给她带来安稳,带来依靠。而且又处于乱世之中,有一个能够护自己周全的男人,生存或许就没有那么艰难。

只是谁曾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舛的命运终归没有放过李清照,让她勉强自己找个依靠,最后还是遇人不淑。

是啊,在那个国将不国,家不为家的时代,又怎能期望于依靠他人呢?也许不圆满,才是当时环境下应有的结局吧。

作者简介:紫尘静雪,情感写手。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写尽所有情和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颠沛流离的乱世中,只想寻一隅可护周全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