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健康的自卑感吗

自卑感是阿德勒第一个使用的词,意思是劣等感,就是价值更少的“感觉”,也就是说,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

我们为什么会有自卑感,是因为和别人比较,主观臆想出来的自己价值上的不足,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哲人举例说他155厘米的身高,如果不和别人比,仅仅是身高矮的话,还可以因为身高低,对他人没有压迫感,从可以让人感觉轻松或者不让人感觉太有威慑力之类的角度来看的话,身高矮还可以成为一种优点。

进一步深问,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基于比较的人际关系的主观的自卑感呢。

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慢慢学会坐、站、走、语言等等,都是在追求进步。

可见,人是为了追求优越性而努力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所以自卑感是为了追求优越的结果而伴随产生的一种感受。

所以,自卑感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但是,如果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丧失了向前迈进的勇气,他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就会越来越消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自卑情结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比如说,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我无法成功,因为我长得丑所以结不了婚等等,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要不是因为这一点,我也能行。

但事实并非如此,往往是因为我们害怕往前迈进或者不想真正地努力,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更愿意维持现状而找出的借口。

拥有自卑感也表示目前我们有所欠缺的状态,那我们就要弥补自己欠缺的这部分,怎么弥补呢,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来弥补,但缺乏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有些人还会发展为另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优越情结。

因为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人就会想要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比如,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特意自吹自擂的人,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等等。

可见,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并不相反,却紧密相连,自卑情结能发展为优越情结。

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情形,比如夸耀不幸,祥林嫂的反复述说,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比如还是身高矮的例子,如果甩出“你怎么能够理解矮子的烦恼呢”之类的话加以拒绝的话,那谁都会再无话可说。

就是以这种“不幸”作为武器,变得比他人更有优势,更加“特别”,比如生病、受伤、失恋、离婚,比如婴儿,因为弱势而具有特权。

所以,我们可以有自卑感,但也不可以陷入过剩的自卑感或优越感中,我们追求的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超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正如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要从胜负竞争中全身而退,不要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

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送给你: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今天就这样啦,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健康的自卑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