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育得好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就知道了

前段时间,路白胖老师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知道“被教育得好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故事是这样的:同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大哥智力超群,不需要花太多心力就一路飙升到了985的本科研究生,进而博士,现在也是事业有成。

但是老二,拼了老命去学习还是在初升高的时候被分流了,只能回到家里的地级市读了幼师这个专业。但是他接下来的经历真正的展现了什么叫被教育得好的孩子:

首先,他的父母在他进入到地级市的中专开始,就不断的为他谋划和打算,而且不断在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他们家从来没有把中专当成一个封顶的学历。

后来他参加了单招,选择了小学教师继续读了大专,再后来,他就通过5%的概率专升本,考到了本科。

毕业后后去了市级的一个统筹学校,在教书非常的困难和辛苦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学习,花了4年时间考上了研究生,现在一边教着学生一边还在筹划着读博的事情。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知道要想做成一件事,两个因素很重要:一看你是不是这块料,有没有这个天份。二,看你对于这件事是否执着以及有没有内驱力去完成它。

只要有其一,你就能做到这件事,如果两者都有,那么经过时间的打磨,你一定能做到这个行业领域里做到前10%。天赋这种东西没办法改变,是老天都乐意赏你吃这碗饭;但是内驱力却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到的。

那么内驱力是什么?一是身体成长的内驱力,是生命本身的动力;二是思维成长的内驱力,是精神支撑的动力。

人不同与机器的一点是机器靠外力充电去完成简单动作;而人靠开启生命的内驱力来完成各项复杂任务。

人不同与动物的一点是动物靠本能辨别事物;而人靠唤醒思维的内驱力来完善万事万物。

所以,如果不想成为被安排的机器和被圈养的动物,那么就必定需要开启自身的内驱力。它是你身体中隐藏起来的小马达,开启后会支持你的身体突破极限,让你的思维一路向前,成为你主动提升自己的最大动力。

其实内驱力在我们出生之后就一直存在,孩子们在婴儿时期,就常常主动的不厌其烦的重复做一件事,比如:翻身,学走路等等;等到孩子们长大一点,也常常主动想学习新知识,比如:跳绳,蓝球,考第一。只是随着我们的长大这种主动性慢慢消失了,变得不再爱学习,没有动力读书,更懒得运动。

那么在这个阶段,北大硕士梅拾璎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中,总结了自己20年的教子经验,给了我们以下三个准备工作,来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第一,不打无准备的仗

你需要紧贴孩子的心,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得让孩子愿意和你诉说他的兴趣、爱好、心情等等;也得让孩子愿意听你说你的建议和规划。打入敌军内部,探听好真实情报,才好为下一步做准备不是。

第二,上行下效,诱敌深入

阅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趁孩子还小,把他引入到阅读的园圃。养成亲子共读的习惯,并且结合生活场景不时的谈谈书中的某些情节,开个玩笑,发个感慨,一起议论议论。除了能加深孩子的印象还能诱导他持续阅读。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都黑,如果想要孩子变成“赤”色,那做为家长就应该先成为“朱”,然后不断的影响洗涮他才行。

第三,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真正了解孩子对某一个学科的兴趣点,哪怕很微小;然后带着孩子找课外资源帮助他提升学习上的成就感。要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也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想学习好的,只是“酸葡萄效应”而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先吃到第一颗“甜葡萄”,调动味蕾,让他主动想吃更多的“甜葡萄”。

当准备工作齐全之后,说“加油干吧,孩子!”他能听得进去,能开始行动了,那就说明你已经成功唤醒了他的内驱力了。

梅老师还在书中给出了如何保持孩子充足的学习后劲,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让孩子实现从自由到自律的转变等等实操干货内容。

掌握了开启孩子内驱力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掌握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教育得好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