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黄兴的遗脉,遇事不争是后人谨记的家风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一十四):满目云山皆是乐。

在北洋历史上,响当当的角儿有很多,在那片群雄逐鹿的修罗场,扯旗放炮是为了待价而沽,多仁近伪是为了沽名钓誉,伪装才是最好的保护色。所以耿直的枭雄很少,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两个,那么黄兴肯定算一个。即使像阁臣之首之位,黄兴都可以欣然退让,而像坐在火药桶一样的南京留守,黄兴也可以欣然接受,要知道啸聚三十万散兵的南京,在这种地方当差,典型是耗子钻进风箱,两头受气。不过,这些黄兴都不在乎,这个从晚清时期就崭露头角的武夫,虽然执拗但是奉行的处事之道,本质上还是与世无争的黄老之学,这也成了黄家后人所谨记的家风祖训。

但是,每一份不争的云淡风轻,其实都是内心的一份孑然坚守。黄兴的长孙黄伟民,作为黄兴的第二代后人,是黄兴后人中比较活跃的,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是举止斯文,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即使谈到现在的家道平常,仍然也会淡淡地说出:“都过去了,算了,”他的“不争”是黄家一直以来的家风,因为黄兴也曾说过:“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功成而不居。”从小听惯了祖父黄兴的故事,黄伟民对很多事情看得都很淡,特别是当晚清和北洋早已作古,历史上恩怨也就早已烟消云散,后人们再相见,多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其中,黄伟民印象最深的,是主动邀请袁的曾孙女袁静在活动中跳舞,对于闲不住的袁静,他还给出过工作上的主意。黄伟民还和黎元洪的孙子黎昌晋见过面,对黄伟民不了解的黎昌晋,一度盯着黄伟民,担心其会说黎元洪的坏话。黄伟民的父亲黄一欧,早在宣统二年,就被祖父黄兴召来为反清而效力,曾经独自一人运输枪支七十余支,子弹万余发。在上海对清军展开进攻时,有人告诉黄兴:“你儿子在前线非常勇敢,他来见我的时候,脸上和身上都是血,但是你不要担心他。”其后黄一欧还参加了在南京对于张勋辫子军的围攻。

最终,黄一欧觉得儿子的性格太实在,在病重期间告诫黄伟民说:“你不要做这个,去搞你的专业,从专业上发展,肯定不会比这个差。”类似的话,黄兴也和黄一欧说过。黄伟民的儿子黄柏禹不苟言笑,他常跟儿子讲,要听不同的意见,要像祖父那样,遇事不争。对于追本溯源的开销,要搭进去很多钱,黄伟民的希望就是:“要让子孙不要忘记祖上的德行,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以及家风要能够传下去。”对于传承到孙辈的时候,家风就不那么容易传下去了,黄伟民的感觉却很坦然,那就是“我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就是祖训。”而黄兴应该也会欣慰,不争的家风祖训,虽然孙辈的后人中已经多是平常人,但是丝毫不影响生活态度的乐观与洒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的另类脸谱:黄兴的遗脉,遇事不争是后人谨记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