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吃等死”真的是个贬义词吗?

图片发自App

混吃等死真的是一个贬义词吗?我认为不一定,也许这个词有它自己的想法。

比如这句话 『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乍一看是一句不怎么好听的话,但我觉得这才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前一句

踌躇满志是好事,这样的人有上进心,有追求,勇敢而执着。但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踌躇满志的状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们会很难得到满足感。我们会处于一种永不停歇的你追我赶之中, 长期处于亢奋状态,精神得不到放松,心一直飘荡在风口浪尖,无处安放。间歇性地踌躇满志,适当地给自己压力,同时又给自己留出喘息的时间,让自己能够有一些"简单的满足",一个人才会受到自我或他人激励,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当下的工作当中。长此以往,也许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后一句

“吃”是什么?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都强调了吃的重要性。这是人最本能的物质需求,是人存在于世上除了水源外最低层次的要求。“混吃”是为了活下去而做出的动作。为了生存,人们会战斗,会工作,会努力地活着,哪怕是乞讨,也需要付出一定精力与时间。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一种鞭策力,对世界的运转而言也是积极的。“死”又是什么?在上写作课的时候,老师有讲到“死”是西方的最高哲学,是一种无上的境界。当然说“追求死亡”三观太不正确了,听起来也十分渗人。后来又有解读,我们人是“向死而活”,人生的终点是死亡,这无可辩驳。但我想说的是, 死是我们终究逃不过的话题。“等死”是一种状态,我们都已经预知了结果。但我们都想好好的死去,所以我们会注意饮食,会在起风的时候添衣,会在过马路的时候时刻警惕,会惧怕危险,会不时地期待明天的朝阳,会更加努力而平凡或者不平凡地活着。这样看来,持续性混吃等死也许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状态,让人生有了目标。

其实话说回来,这句话还是挺丧的。但丧并没有什么不好,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真正的丧是什么呢?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解读: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就积累到极致恶,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也许这才是真丧,这何止是丧,这已经可以用轻度抑郁症来解释了。而我们会一直有这样的状况吗?不会。也许会有些小难过,小挫折,小难堪,忍不住就哭出来,憋不住就使劲笑。就算有天大的苦难,不是也扛过来了吗?我们是战狼,永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坚强。

也许“混吃等死”客观而言依旧是个贬义词,但我们人类拥有有主观能动性。生活不就是客观与主观的交融吗?希望能够像我的解读这样,把今后的丧解读得幸福一些。


松饼会努力更文,也很需要你的一个小小支持,如果钟意我的文字的话,就点个喜欢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吃等死”真的是个贬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