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琼瑶的作品,概括琼瑶的五个人生阶段

      4月20日,琼瑶满82岁,她的人生,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小说。

      琼瑶原名陈喆,家族中有许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外祖父袁励衡曾任交通银行行长,父亲陈致平曾任教于同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是历史学家,著有《秦汉史话》、《三国史话》、《中华通史》,姨母袁晓园是中国第一个女税务官,袁氏拼音汉字字母创始人,姨母袁静是著名作家,著有《新儿女英雄传》,妹妹陈锦春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创立科技顾问公司。家族跟不少名人也有亲戚关系,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是琼瑶的三舅妈。

    在家族的光环下,琼瑶显得不是那么出色,少女时期的她,曾为学业问题忧郁伤感,甚至两次自杀,没有考上大学。婚恋上也是波折不断,高中时和语文老师产生爱情,遭父母反对而终止。21岁嫁给文学爱好者庆筠,离婚收场。25岁认识皇冠出版社社长平鑫涛,与其多年地下情,1979年才正式结婚。

    当然不是说琼瑶不优秀,很多人都说她是一个没有爱情就不能活的小女人,但爱情不是她人生的全部,她是一个为理想努力的人,不仅创作出大量风靡华人圈的言情小说,还成立巨星影视公司、怡人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出由其作品改编的精彩影视剧,捧红好几代影视新人,可以证明琼瑶即使学历不高,还是优秀、有能力的。

    琼瑶的小说是流行文学、通俗文学,不被主流评论家好评,但是以肤浅、矫情、三观不正来下结论,又太过简单,能够让亿万读者观众喜爱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必有其动人之处。

    概括琼瑶人生中的几段经历,可以总结教育和情感方面的一些问题,在时代变迁过程里,中国人的思想变化。

                                一

      琼瑶的父母,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有一段浪漫的爱情。

      琼瑶的母亲袁行恕在19岁和自己的语文老师陈致平相爱,修成正果,生下四个孩子。琼瑶也在19岁和语文老师相爱,在父母反对下忍痛分离。

      一个难以解释的奇异巧合。

      儒雅诗意的父亲,聪明好强的母亲,造就一个独特的女儿。

      在第一胎因争吵意外流产后,陈致平夫妇于1938年4月20日,在四川成都生下龙凤胎,女儿取名陈喆,以纪念夫妇俩相识相爱的两吉女中,乳名凤凰,儿子取名陈珏,乳名麒麟。

      琼瑶父亲作诗一首表达内心的极度喜悦,“一儿一女同时生,喜煞小生陈致平,待到男婚女嫁后,一声阿丈一声翁!”

    琼瑶2岁时,小弟陈兆胜出生。

      6岁前的琼瑶,是个安静害羞的孩子,被父母长辈的疼爱包围着,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琼瑶有女孩子爱美的天性,她母亲盼望生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女儿,琼瑶认为自己从小就不够漂亮,眼睛不大,鼻子不挺,脸颊上还有一块很大的胎记,小小年纪已会为自己的外表自卑,多愁善感的性格开始显露。

      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着,1944年,战火蔓延到琼瑶的家乡湖南衡阳,她和祖父、父母、弟弟踏上了逃亡的路。

    途中风餐露宿,担惊受怕,都是家常便饭。

    遭遇日本鬼子,琼瑶的母亲险些被抓走,祖父和父亲拼命阻止,被鬼子打倒,三个孩子一起抱着母亲大哭,可能让鬼子动了恻隐之心,放过了他们。

    “他咧著嘴,面目狰狞而凶恶,一伸手,他抓住了母亲的手腕,用生硬的中文,口齿不清的说:“跟我走!”说著,他就死命的把母亲向山沟外面拖……那戴眼镜的日本军官似乎动了恻隐之心,忽然用日文喝叫了一声,那大汉立即松了手,抬头和那军官争执著,军官叽哩咕噜的讲了一大串,一面用手指著哭成一团的我们,脸色非常严厉。”(琼瑶《我的故事》)

    和表叔一家躲在一户老农家,鬼子搜屋,一群人挤在柴房,襁褓中的表弟突然大哭,表叔为了不连累大家,情急之中竟想杀死儿子,幸好老农妻子放出一笼鸡,谎称他们藏身之处是茅房,骗过鬼子,一群人得以脱身。

    “表叔从表婶怀中抢过了孩子,迅速的用手勒住了孩子的头颈,死命的握住,孩子不能呼吸了,脸色也变了……当表叔知道危机已过,立刻就抱住表婶,不顾一切的,疯狂般的吻她,又抱过那差点死去的儿子,含著泪,满头满脸的乱吻……”(琼瑶《我的故事》)


    路上收留一个孤女小娟,琼瑶和她非常投缘,但逃难中无法带着她走,只好把她托付给一户农家。

    “那女孩用一对渴求的眸子望著母亲。至今,我对那乌黑的、期望的、无助的眼神仍念念不忘。……母亲按住我,她试图对我说明白:“凤凰,我们没有办法带小娟一起走,我们要走的路太长了,已经自顾不暇,实在没办法再多带一个小孩!……”(琼瑶《我的故事》)

    两个弟弟意外失散,父母绝望得想带琼瑶跳河自杀,琼瑶的哭泣让父母找回生的希望,两个弟弟也被一位曾连长找回,琼瑶父母对曾连长极其感恩,琼瑶和弟弟也拜了曾连长为义父,只是他们后来与曾连长失去联系,再也没有见面。

    “我们和弟弟,前后整整分散了七天。在一个大战乱里,分散七天而又重聚,像个传奇,像个神话,像个难以置信的故事!”(琼瑶《我的故事》)

    琼瑶和母亲途中患上疟疾,缺少药物和食物,意外碰上琼瑶父亲一个学生,才解决眼下困难。

    “我每日守在母亲病床前面,听着母亲一声又一声的呻吟,我心中越来越慌张,越来越恐怖。……它忽儿热得你满身大汗,忽儿又冷入骨髓,使你周身抖颤,再加上剧烈的头疼,和浑身酸痛。……当时,萧先生……马不停蹄的为我们家奔走,那份热心及热情,真令人感动。”(琼瑶《我的故事》)

    为了生计,琼瑶父母硬着头皮卖红薯和糍粑,卖不出去。

    “我这位爸爸大人啊,平常在讲台上是滔滔不绝的,在市场上,却真呆若木鸡,完不知道如何去招揽顾客。”(琼瑶《我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一家人才再次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只是经济还没有好转。

    7岁的琼瑶已经会背诗,母亲教她许多诗词,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我七岁已熟读了《梁上双燕》和《慈乌夜啼》。我想,我后来会迷上写作,和这段背唐诗的日子大大有关。”(琼瑶《我的故事》)

    她小小年纪已经思想丰富,会为自己编织许多美丽的梦想,当作流亡生活的慰藉。

    琼瑶8岁时,妹妹陈锦春出生,这个年纪的小女孩 ,更愿意和女孩子而不是和男孩子玩,所以她为母亲生了妹妹而不是弟弟开心。

    她的家庭状况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起来,父亲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一直清贫,也不想改变自己去发财致富。

    琼瑶11岁那年,由于时局,全家人赴台湾定居,本以为只是短暂离开,谁知一走就是近四十年。

 

                              二

        琼瑶在战乱中度过的童年期,留下的后遗症是基础教育不足。

        她9岁上小学时,偏科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她从小只有母亲教她背唐诗,阅读能力很强,数学却连加法都不会,成绩跟不上,这个时期,他们一家人大概生活还没有安定,父母没有时间精力来帮助解决她偏科的问题,直到他们一家赴台定居,琼瑶上了初中,才发现偏科真的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琼瑶就读的台北市第一女中,同学基本都是优秀的好学生,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误打误撞考上的,除了语文,其他成绩都不理想,特别是数学、理化,不是零分就是二十分,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她头痛不已。

    她当教授的父亲、当中学教师的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在他们这样的书香门第、教育家庭,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如此不理想?要说琼瑶笨,肯定不是,9岁就能写小说、16岁发表第一篇小说的孩子怎么会笨?再说琼瑶的弟弟妹妹成绩都很好,小弟不用多努力就可以把每门功课考到八十分以上,小妹在幼儿园已经会跳芭蕾舞、会弹钢琴,上学后考试不是九十九分就是一百分。有这样出色的弟弟妹妹,琼瑶相形见绌,越发自卑。

      从《窗外》女主角江雁容的学习状态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琼瑶学生时代的真实写照。

    “江雁容呆呆地坐在她桌子前面,死命地盯着桌上那些不肯和她合作的代数课本。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她已经对一个代数题目研究了两小时。但,那些数目字和那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无论她怎样都不软化。……又过了半小时,她抬起头来,脑子里已经乱成一片,那个题目却好像越来越难了。”(琼瑶《窗外》)

      琼瑶偏科的问题主要是,对数理化悟性不如文学,基础没有打好,学习方法不对,心态不好。

    而她的父母,看来是没有发现真正的问题。

    ”江麟又神气活现地说:“哎呀,哎呀,这样容易的题目都不会,这是最简单的因式分解嘛,连我都会做!我看你呀,大概连a+b的平方等于多少都不知道!”……

    江太太……气愤地说:“考不好,用功就是了,哭,又有什么用?”……

    江仰止……慢条斯理地说:“……考坏一次也没什么关系……”(琼瑶《窗外》)

      高三的学生,不会做因式分解,这显然已经不是考坏一次的问题,而是根本学不进去。

      琼瑶父母认定女儿不够用功不够专心不够努力,实际上呢?

    “……我真的不是不用功,上课我尽量用心听书,每天在家里做代数、物理、解析几何,总是做到夜里一点钟!可是我就考不好,如果数理的功课能够像诗词那样容易理解就好了!”

    “……她考坏了,大家都叫她“用功”、“下次考好一点”,就没有一个人了解她用功也无法考好,那些数字根本就没办法装进脑子里去。……(琼瑶《窗外》)

      没有掌握方法和诀窍,搞清楚公式运用的规律,再怎么用功也是白费劲。

      琼瑶在学习上的心态也比较消极,“下一次,再下一次,无数的下一次,都不会考好的,她自己明白这一点,因而,她是绝望而无助的。”满脑子想着,我一定学不会,一定学不好,那怎么能学好?(琼瑶《窗外》)

    这也不完全是琼瑶的问题,她生来就是一个情绪敏感的人,这有利于文学创作,但在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顺,在第一次学习有困难时,她的自卑消极心态就产生了,没能及时纠正,基础没打好,后面学习困难就会越来越多,越发学不进去,她也就越发自卑、消极,心理上更抗拒数理化。

    要说琼瑶对数理化悟性不够,是不是就一定学不好?也未必,如果早发现问题,早纠正过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心态,这次考二十分,下次就朝三十分、四十分……慢慢去努力,总会有进步的。

    琼瑶的父母为她偏科的问题很着急、很忧心,担心她考不上大学,没有好前途。但没有找到问题根源,再着急忧心都无济于事,她的母亲每天激励她:“你一定要拼出你全部的力量,以你的聪明才智,绝不可能考不上大学!万一考不上,不是你一个人的失败,是全家的失败!你好自为之,千万不要让父母失望!”

    这不但没能让琼瑶振作起来,反而使她倍感压力,教授的女儿怎么可以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是个失败的人,让全家丢脸,在这种消极的心态下,本就自卑敏感的她对数理化的学习更加充满恐惧,更学不好了。

  “我的十八岁,是如此暗淡无光。我消瘦、苍白、食欲不振、精神恍惚。面对镜子,我总觉得自己像个纸人,风吹一吹就会破碎。”(琼瑶《我的故事》)

    结果不出意料,琼瑶没有考上大学。

    琼瑶的母亲很执着,请了优秀的老师来给她补习功课,琼瑶的弟弟妹妹也热心地帮她找参考资料、模拟试题,然而琼瑶毫无信心,再度落榜。

    琼瑶的母亲仍要求她继续参加高考,但是琼瑶拒绝了,无法想象自己直到白发苍苍还要去考大学的情景。

    她告诉父母,她爱写作,要成为作家。

    她的父母对此并不乐观,只因她坚持,才无奈顺从了她的意愿。

                                二

      人在青少年的叛逆期,往往会与父母因代沟产生矛盾,琼瑶就是如此,她认为“当你有四个孩子,你绝不会去爱那个懦弱无能的,你一定会去爱那个光芒四射的!”(琼瑶《我的故事》)

    琼瑶和双胞胎弟弟陈珏都是父母头痛操心的问题孩子,一个初二留级,一个常常跟同学打架,父母对小弟小妹的宠爱,让琼瑶倍感失落,觉得父母不爱她了。

    她错了,父母不会因为子女不够出色不爱子女,恰恰相反,父母对不够出色的子女是更加操心的。

    琼瑶16岁那年,因为一张20分的数学试卷被母亲责备,怪她没有妹妹出色,她冲动之下服下一瓶安眠药,被抢救过来,父母也很自责,经过这次事件,琼瑶又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只是她学习的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

    琼瑶的初恋在18岁,她读高三那年,她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比她大25岁的丧偶男人,只身来台,学问渊博,气质儒雅,精通诗词歌赋书画篆刻。

    琼瑶对老师的感情是充满崇拜的,老师对她也格外怜惜,两人都孤独寂寞,恋情就这么发生了。

    明知道是毫无希望和前景的一段恋情,琼瑶几度想放弃,却还是难以自控地深陷其中。

    老师说,二十多岁的年龄差距有什么?等到他八十岁,没有人会觉得他不该追求六十岁的她。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被真爱感动,大多数的人都对他们的爱情投了反对票。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诸多非议,认为老师不自重,琼瑶不知羞耻。

    两人一边痛苦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边感受着爱情的快乐,这种痛并快乐着的心情让人愈加不能放下。

    老师要求琼瑶为了他考上大学,当她上了大学,认识很多优秀的年轻异性,毕业之后还是选择他,那样她的父母也没有理由反对。

    琼瑶没有考上大学,对未来感到绝望,再次服毒自杀,被抢救过来,父母由此知道了她的恋爱。

    琼瑶父母对她和老师的恋爱怒不可遏,即使她的父母也曾是师生恋,但她父亲只比她母亲大7岁,也没有过婚史,自然不能同意女儿的选择。

    小说《窗外》中女主角的父母是这么看待女儿的爱情的,反射出现实中琼瑶父母的态度。

    “只是因为缺乏了父母的爱,而盲目地抓住一个使她能获得少许温情的人……”

    “这个恋爱是反常的,是违背情理的,也是病态而不自然的。……她一定把自己的幻想塑成一个偶像……然后盲目地爱上这个自己的幻象。……”

    琼瑶告诉母亲,自己不想上大学,父母权当自己干脆已经死去,让她和老师结婚好了。

    琼瑶父母实在愤怒极了,女儿不仅没考上大学,还谈了一段如此有辱门风的恋爱,让父母颜面尽失,这一切都怪那个老师,若是正人君子怎么会跟小自己25岁的女学生谈恋爱?

    琼瑶的母亲把老师告到警察局和教育局,指控老师引诱未成年少女,老师因此受到众人指责唾骂,被学校解聘,只能到嘉义的一所学校去任教。

    琼瑶的母亲告诉她,只要她过了法定的成人年龄,自己就不会再阻止她和老师恋爱结婚,琼瑶感到生活还有一丝期盼。

    临行前,老师告诉琼瑶,在她20岁生日那天,自己会在嘉义火车站等她一天,等不到就等一个星期,请她一定要来相聚。

    一年里面,两人一直没有联系,琼瑶偷偷研究地图和火车时刻表,存储零花钱,盼着20岁生日早日到来,这些都没有逃过父母当的眼睛,他们并不责备,只是给予更多关爱,想感动她,借此淡忘和老师的恋爱。

    琼瑶20岁生日那天,母亲请来了在台湾的全部亲友,给她和双胞胎弟弟过了一个隆重的生日会。

  母亲含泪说,“回忆起来,从他们出世,就是一个多难的时代,我拉拔他们到翅膀长成,实在不很容易,在烽火连天中,多少次,大家都可能同归于尽了。可是,我总算把他们两个带大了。现在,他们已经有够硬的翅膀,如果他们想飞,我再也不会阻止,就让他们从我身边飞走吧……请你原谅我!我曾经用各种方式,不择手段的破坏你的恋爱,今天我当着所有亲友,向你道歉!请你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你和保护你!可能我爱得太多,但是,我就做不到不去爱你呀!……”

    琼瑶回忆童年在战乱中生离死别的往事,被母亲的爱深深打动,抓着母亲的手跪下,哭着说,“我不飞走,我不飞走!我发誓,从此听你的,只要你不哭!……”(琼瑶《我的故事》)

    琼瑶和老师的二十岁之约,最终落空,谁也无从知道老师的心情,琼瑶后来知道,那离别的一年里,老师写过几十封信给她,只是都寄不到她手里,在老师去世前十年,他们才取得联系,间接通信,只是没有勇气再见面,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琼瑶哭了好几天。

    师生恋真的罪无可恕吗?或是琼瑶和老师只是错在相差了25岁?这又是另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此不细表。

    除去世俗的标准,从情感角度来说,这是一段忧伤却美好的爱情,就像昙花,盛开的时间很短暂,但美得惊心动魄。

                              三

    琼瑶的写作之路,同样充满艰辛。

    家里很吵,父亲大声讲话的音量,两个弟弟吵架打架,“在这种环境下要写作,仅仅靠热情、毅力、决心和才气都不够,必须还要靠运气和奇迹。”(琼瑶《我的故事》)

    一次次投稿,一次次退稿,很多作品,写了第一章写不出第二章,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才气。

      母亲劝她再考大学未遂,就开始给她介绍对象,那些人都知道她失败的初恋,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来跟她交往,对这些人,琼瑶当然不会产生好感。

    在这个时期,琼瑶认识了第一任丈夫庆筠。

    庆筠不是琼瑶父母安排的对象,是为了找写历史小说,到琼瑶家里求教她父亲的。

      庆筠和琼瑶其他相亲对象不同,他对琼瑶的初恋一无所知,是真心对琼瑶产生好感的,两人由于在文学上很有话聊,继而密切交往。庆筠也不像其他人那样劝琼瑶考大学,认为理论不如实践,最好直接进行写作。

      庆筠只身一人到台湾,无依无靠,生活很贫苦,仍坚持对写作的热爱,这一点打动了同样热爱写作的琼瑶。

    琼瑶想到自己和老师失败的初恋,对庆筠坦白了,告诉他自己永远忘不了老师。庆筠深感受伤,匆匆离开。但第二天一大早又到琼瑶家,告诉她自己爱她的决心。

    琼瑶被庆筠打动,决定跟他结婚,虽然父母不赞成她嫁给一个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但至少年龄可以匹配,也就勉强同意。

    琼瑶结婚后,她和庆筠还是坚持写作,却是没有互相鼓励,反而总为琐事吵架,庆筠一再挑剔琼瑶的作品,批评她总是写一些没有深度的作品,永远不会成功,琼瑶也负气回敬,反正自己才气不高,能写出来、能有地方发表就很不错了,庆筠自己要写高深作品就写去。

    夫妻俩的感情在争吵中,在捉襟见肘的困窘生活中,渐渐磨灭。

    琼瑶待产时,庆筠在国外,她生下儿子小庆回到父母家,父母依然不理解她,还因为小庆哭闹对她有意见,怪她不会带孩子,怪小庆的哭闹吵着琼瑶准备考高中的小妹。在此压力下,琼瑶的写作变得更加困难,常常一手抱着孩子哄,一手拿着笔写,就这样偶尔也能发表一些短篇,拿到一些稿费。此时庆筠还不断写信要钱,琼瑶得把稿费寄给他。

      庆筠回台后,琼瑶的婚姻又有了新的危机,两人继续冲突不断,庆筠把自己没有写出好作品的原因怪罪于琼瑶,口出恶言后往往后悔不迭,又苦苦道歉,两人吵了好,好了吵,这种情景,在琼瑶以后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到。

      经常发表琼瑶短篇小说的《皇冠》杂志社给琼瑶写信,要求她每期写一篇稿。

      庆筠在生活的压力下,迷上赌博,琼瑶对他十分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琼瑶选择的题材是自己的高考失败和无果的初恋,二十万字大部分都源于真实生活,只是把两个弟弟合并成一个,十四章以后的故事发展也和现实生活不同。

    在琼瑶过完25岁生日后,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完成了,投稿到各大报刊 ,得到的回应都是篇幅太长不能发表。当时《皇冠》杂志社开了个新的专栏:每月一书,可以一次发表完十万或二十万字的作品。

    《皇冠》杂志社社长平鑫涛收到琼瑶的投稿,很欣赏这部作品,提出修改意见,1963年7月,《窗外》正式发表于《皇冠》杂志,两个月后,出版单行本。

      琼瑶自然十分欣喜,却面临家庭危机。

      她的父母对书中女主角父母的描写十分不满,怪她不孝,竟然写了本书骂父母。

      庆筠原是欣赏这部作品的,但是书中琼瑶初恋的部分,却让他很生气很受刺激,一气之下写了篇骂琼瑶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过后又后悔地道歉,但琼瑶对他实在伤心失望,打算离婚。

    琼瑶开始大量写作,《六个梦》、《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作品一一在《皇冠》杂志发表,有了许多热心读者,琼瑶也有了名气,接受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视公司的访问,算是她日后在影视方面的发展走出了第一步。

    1964年,琼瑶在分居数月后,结束了和庆筠矛盾不断的婚姻,对于这段失败的婚姻,琼瑶的体会是两个人不是爱得不够深,也不是穷困和赌博,是两人在写作上存在竞争和较量,庆筠自认为台大外文系科班出身理当比琼瑶强,但现实却是琼瑶发表的作品比他多,让他困惑痛苦,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也无法正视琼瑶的成功,只好逃避。后来他放下写作,重新找到合适的伴侣,过得很好。

    自此,琼瑶定居台北,大量写作,当她把出版的《烟雨蒙蒙》、《六个梦》、《幸运草》、《几度夕阳红》带回家,告诉母亲,虽然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但总算坚持自己从小的梦想,在写作这条路上发展下去了。琼瑶的母亲这时才欣慰地笑了,为她总算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琼瑶的写作一天天更加成功,改善了她的经济条件,她用自己赚的稿费,住上了公寓。

      在平鑫涛的建议下,琼瑶开始跟电影公司合作,迷上了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感觉,80年代以后又拍摄电视剧,琼瑶系列电影和电视剧,在60至90年代的台湾,风靡一时,琼瑶的作品在大陆引进后,同样被许许多多读者和观众喜爱,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五

      琼瑶作品的成功,除了她自身的才气和努力,也离不开《皇冠》杂志社,尤其是平鑫涛的知遇之恩。

      要是没有平鑫涛来发掘琼瑶,她会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要是没有琼瑶的作品,平鑫涛的《皇冠》出版社能不能成功经营下去?

      他们两个是互相成就的,也因为如此,才产生一段热烈的爱情,的确不符合道德,但是从人性来看,又有能解释的原因。

      1963年,琼瑶从高雄到台北接受电视访问,平鑫涛到火车站接她,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一身黑衣、自觉平平无奇的琼瑶。

    琼瑶问他为什么能认出她,平鑫涛的回答很特别,“从《窗外》里认识的,从《六个梦》里认识的,从《烟雨蒙蒙》里认识的!”在他们见面之前,他就已经通过作品了解了她,第一次见面就谈了很多,关于访问、作品、读者。

    在送琼瑶回家,看到她在寒风中久久徘徊于家门前迟疑着不敢按下门铃,平鑫涛好奇又怜惜,对此情景难以忘怀。

    接受访问后,琼瑶谈了自己的家庭和写作经历,平鑫涛也谈了他的创业经历,他一个人到台湾,只带着二两黄金,寄住在同学家,当过公务员,住过单身宿舍,几个朋友一起办杂志,第一版三千多本全部堆在他的宿舍,第一个月只卖出五十七本,三个朋友退出后,他继续坚持,一个个书摊去推销,经营近十年,仍没有起色,只有一个员工,看稿、编辑、美工、印刷,校对,平鑫涛样样自己动手,琼瑶的出现,他感到《皇冠》杂志社要迎来转机了。

    第一次见面,平鑫涛送给琼瑶一架落地电唱机,还有唱片,慰劳她写作的辛苦。

    琼瑶刚刚离婚时,心情低落,写作状态不佳,平鑫涛告诉她,自己如何力争在联合报发表她的《烟雨蒙蒙》,她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两部长篇小说,为了让琼瑶专心写作,平鑫涛给琼瑶找了一个保姆,帮她洗衣做饭带孩子。

    一个月后,琼瑶的新作《菟丝花》在联合报副刊发表,《几度夕阳红》在《皇冠》连载,知名度更高了。

    现实主义梦想家平鑫涛,帮助浪漫主义梦想家琼瑶实现了她许许多多的梦想,她可以看到自己写的故事出书,也可以看到自己笔下的人物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听到歌星唱她作词的歌。

    “鑫涛,他成为我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人。他是我的“出版人”,也是我的“经纪人”,他是我的“读者”,也是我的“评审”,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板”,他是我小说的“支持者”,也是我梦想的“实现者”……我们开始受彼此的影响。我变得倚赖他,信任他,顺从他。他变得也会做梦,也会糊里糊涂起来,当我在云雾里的时候,他也会陪我钻进去,去体会我的境界……”(琼瑶《我的故事》)

    当平鑫涛说出,“如果你绝种了,我怎么办?”琼瑶感受到他们之间存在了一种叫爱情的化学物质,开始迷茫,心理挣扎。

    平鑫涛早已结婚,妻子林婉珍美丽大方且端庄贤惠,擅长绘画,三个孩子活泼可爱,他和林婉珍不是旧式的包办婚姻,林婉珍也是他用心追求才娶到的优秀富家女,他的事业能发展起来,也离不开林婉珍的辅佐。

    平鑫涛曾经爱林婉珍不假,但是他对琼瑶的爱也是真的,这样复杂的三角关系,让三人痛苦纠结。

    琼瑶在自传中表示,起初,她和平鑫涛都遵循传统道德,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他有妻子儿女,我竭力和他保持距离,不肯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家庭的破坏者。鑫涛深知我心,也尽量压抑他自己。……如果一切能维持下去,我和鑫涛的感情很可能就此停顿。”

    然而发生了意外的事,打破了他们竭力维持的平衡。

    《窗外》被拍成电影上映后第三天,琼瑶的父母去看了这部电影,对电影中塑造的父母形象十分气愤,母亲甚至绝食抗议,琼瑶十分无助,跪下向母亲道歉,过了五天五夜,在全家人的哀求下,母亲才喝下琼瑶儿子端来的牛奶。

    平鑫涛带琼瑶和她的弟弟妹妹去散心,出了车祸,四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伤了。

    琼瑶对平鑫涛说,不要因为车是他开的,就有犯罪感,人生总有躲不过的意外,没有人会怪他。

    平鑫涛为琼瑶此时还照顾他的感受深深感动,不禁落下眼泪。

      一场车祸,使两人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

      多年后,林婉珍写了一本书,谈到她记忆中的这一段,平鑫涛初见琼瑶的感受是“没有眉毛,好可怕啊。”琼瑶住在平家附近,打电话给平鑫涛说要从电话里送牛肉干给他吃。林婉珍不在家时,琼瑶特意穿新衣服来给平鑫涛看,平家佣人对此侧目不屑。平鑫涛彻夜未归,林婉珍忍不住打电话给琼瑶,得到的回答是:那就让她自己来把老公带回家。琼瑶以维持现状就可以使两家的孩子都有爸爸为理由,要求林婉珍接受她和平鑫涛的关系,林婉珍为此绝望得想从桥上跳下去,只是不舍得孩子……

      角度不一样,感受也就不一样,在平鑫涛和琼瑶看来,他们是迟到的真爱,在林婉珍看来,他们是毁灭了她幸福家庭的罪人,他们的爱情是罪恶的。

      平鑫涛和琼瑶这段有违道德和法律的爱情,确实使三个人都受到伤害,平鑫涛左右为难,林婉珍痛苦失落,琼瑶饱受压力,谁都没有赢。

      琼瑶想过离开平鑫涛,两人多次争执无果,平鑫涛做了一件惊人的事,开车到悬崖边,把琼瑶推出车外,准备自杀。

    琼瑶趴在车子的引擎盖上,平鑫涛赶紧急刹车,把差点滑落悬崖的她拉上来,两人抱头痛哭,再也无法分开。

    “我的心态仍然不平衡,有时感怀自伤,常常悲从中来。有时我还会为他的妻子着想,一样代她难过,代她不平。……我决定顺从命运,也决定要让这段痛楚的爱,变为美好。人,爱过总比没爱过好。享受爱,而不要对命运苛求吧!于是,我放松了自己。不再轻言分手,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每个刹那。”(琼瑶《我的故事》)

    明知道这样的爱情会伤害平鑫涛的妻儿,他们还是克制不住彼此的心动,选择了继续发展,确实是自私,这也是人性的真实表现吧,人还是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

    琼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辱骂电话,难过不已,认为难题没有解决。

    平鑫涛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离婚,期间,琼瑶想过放弃这段感情,跟一个家世优越的男子去美国结婚,平鑫涛苦苦哀求她不要和不爱的人结婚,那样他们都会枯萎。

    谈判八年后,1976年,平鑫涛和林婉珍离婚。

    对于他们的婚姻,琼瑶如是说:鑫涛的前妻温婉娴淑,美丽高贵,有传统所有的美德,相夫教子,逆来顺受。就连我的存在,她也能淡然处之。她纯静如一湖无波之水,鑫涛却强烈如燃烧的火炬。他们之间,不能谐调的地方,大概也在这种区分上吧。(琼瑶《我的故事》)

    林婉珍后来和一位画家结婚,生活平静幸福。

    1979年5月9日,琼瑶和平鑫涛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在婚礼上,她对朋友们说,“两个人如果爱到想对彼此负责的时候,就该结婚了。尽管,婚姻很容易老化,很变易变调……但是,如果人连结婚的勇气都没有,就未免太可悲了。”(琼瑶《我的故事》)

    琼瑶和平鑫涛住入了她梦想中的大房子:可园,过上了梦想中的幸福生活。

    尽管琼瑶与平鑫涛和林婉珍的子女近年有矛盾,尽管平鑫涛比她先离开人世,尽管三个人的恩恩怨怨现在还说不清。

    但他们毕竟轰轰烈烈地爱过恨过。

图片来自百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琼瑶的作品,概括琼瑶的五个人生阶段)